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唐山向死而生灾难中崛起
唐山新旧貌对比 天灾人祸带给我们的不是一蹶不振的萎靡,而是重新站起的勇气,当灾难摧毁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不应该哭着问怎么办,而应该微笑而坚强地走下去。40年前,一场地震撼动了唐山大地,40年后,唐山的崛起向世人宣告着地震并未撼动人们坚定的信念。
40年前,唐山地震的生死瞬间
40年前,728唐山大地震,天塌地陷成了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40年前,当里氏7.8级的大地震猝然降临,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24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那一刻,生命何其脆弱。转瞬之间,生死两隔;永别亲人,痛何如哉!那一刻,生命又何其坚强!无论是废墟下救出的幸存者,还是带着伤残坚持活下去的唐山人,他们直面人生最大的痛楚,用顽强生活告慰逝者,用生命的尊严与努力写下一个个大写的人字,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
强烈地震摇动着大地,却撼不动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坚定信念,挡不住祖国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磅礴暖流。14万名解放军、5万名干部和工程技术医务人员、数十万吨物资驰援唐山,10多万建筑工人参与重建同舟共济、携手抗灾,从废墟中挺立,于灾难中崛起。无论是创造大灾过后无大疫的奇迹,还是让4000多名地震孤儿有了新家,重新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温暖,或者是快速高效的重建成就,无不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无不见证共产党心系人民、排忧解难的为民情怀。
40年后,唐山向死而生
40年后,这个曾被西方媒体预言将从地球上被抹去的城市,用事实向世界宣告:唐山永远不会被抹掉!唐山40年的沧桑巨变,镌刻着一座城市凤凰涅槃的发展奇迹,诠释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伟大力量。历史不会忘却灾难与悲痛,也永远铭记那些宝贵的生命、不屈的脊梁。
今日之唐山市,位列世界名城,又巍峨大观矣。科技经济齐飞,壮凤山之雄伟;教育文化共进,映南湖之旖旎。世园会盛装开幕,采煤沉降地化身生态美景,昭示城市转型之跨越;中东欧领导云集,十余国大员签署《唐山共识》,见证发展拓路于环宇。7月14日,书法家协会顾问张飙撰写的3700字、总长20米的书法长卷《唐山大地震40年感言》在唐山展出。
英雄城链上一带一路
1917年,当唐山市还是唐山镇,曹妃甸的闻名也还停留在曹妃殿。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现曹妃甸附近)建设与纽约等大海港。
2015年11月15日,巴西淡水河谷散货船宏远轮靠泊曹妃甸港矿石码头5号泊位,这是驶入渤海湾的第一艘40万吨级货轮,标志着曹妃甸港区迈入大船时代。
这一年,距离曹妃甸港区打下第一根桩基,仅12年。
英雄的城市孕育了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人民铸就了英雄的城市。
目前,唐山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在全省占比双超1/5。
联合国人居荣誉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城市、全国城市环境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示范城市、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全国文明城市
一项项殊荣记录着唐山人铿锵的脚步,传递着唐山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2015年,由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组成的唐山港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个港口通航,货物综合吞吐能力达到5.12亿吨,在全球港口排名榜上位列第七,把纽约港远远甩在了后面。
张唐铁路通车,让曹妃甸正在逐步成为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的连接点。
唐山市在推进沿海、城市、县域三大板块协调发展中,着力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坚持港口、港产、港城三位一体协调推进,以建设世界性综合枢纽大港为目标,统筹三个港区规划,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