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顿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的根源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印度人民也掀起了反英斗争的新高潮。英国皇家印度海军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了起义;特伦甘纳、克什米尔和孟加拉等地的农民武装斗争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特伦甘纳地区的起义农民在数千个村庄实行了土地分配;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英国艾德礼的工党政府已明显感觉到,英国经过长期的战争折磨,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再去大规模镇压印度的独立运动确已力不从心,于是,也就不得不作出让步。1946年3月,艾德礼首相派了由3名内阁大臣即印度事务大臣克里浦斯、商务大臣阿历山大、海军大臣劳伦斯组成的特别使团到印度,同国大党、穆斯林联盟等政党的领导人商谈。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国大党明确表示谈判的基础是印度独立,英印关系留待将来决定;制定宪法的权威机构是制宪会议。5月16日,特别使团提出对印度未来的设想建立印度联邦,掌管国防、外交和交通,其他由各省邦负责;拟定宪法起草程序;成立有各个主要政党代表参加的临时政府。该设想为印度各主要政党接受。于是,同年7月举行了制宪会议选举,结果,296名议员中,效忠国大党的占211名。这时,穆斯林联盟撤销了对设想的支持,它宣布“借助直接行动建立巴基斯坦”。
当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取独立的希望还很渺茫的时候,印度的两大教派——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徒们联合起来为独立而斗争。但随着最终胜利日子的临近,两大教派本来就有的潜在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了。以印度教信奉者为主体的国大党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次大陆国家;而相对弱小的穆斯林联盟担心在统一的国家内受到印度教徒的歧视和压制,则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独立的巴基斯坦。这是当时激烈冲突的主要症结。,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小民族和小教派,在印度历史即将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候,纷纷争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各派之间的角逐非常激烈,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流血冲突,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中有8万余人伤亡。
穆斯林联盟坚决拒绝和国大党合作,这正是英国人所期望的。为了防止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任何妥协,英国人在1947年初通过自己的间谍机关挑起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流血冲突。1947年2月,英国政府发表了一个声明,宣称它将在“不迟于1948年6月实行把权力转移给负责的印度人手里”。如果穆斯林联盟不加入制宪议会,英国政府将不得不“考虑英属印度的中央政府的权力应该交给谁,届时不知是整个交给某种形式的英属印度中央政府呢,还是在某地区交给现存的省政府”,就这样,建立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显然被承认了。
1947年3月24日,蒙巴顿勋爵宣誓就任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他在印度封建土邦王公中间颇具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东南亚战区任职,并成功地塑造出自由的非殖民化人物的形象。,蒙巴顿与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之间的个人关系也不错,他曾于二战期间在是否关押尼赫鲁的问题上持有开明的态度。艾德礼首相认为,蒙巴顿活跃随后,能同各种人相处,是国大党领导人最容易接受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位不寻常的夫人。
蒙巴顿的妻子埃德温娜.蒙巴顿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年轻时她是个激进分子,曾经资助过英国极左派组织。她为人和善,性格温柔,富有女性魅力。埃德温娜爱好读书,并且读过尼赫鲁的自传,她与尼赫鲁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以致引起国大党内和穆斯林联盟内部不少人窃窃私语,一些传记作家还在书中描述了两人的爱慕之情。不过,据尼赫鲁的大妹妹在晚年的一次对传记作者谈话中说,埃德温娜与尼赫鲁之间的感情主要是精神上的,并没有任何不轨行为。而蒙巴顿与埃德温娜之间的感情很深,正如1952年,埃德温娜给丈夫的信中所说“我对你非常爱,非常忠诚。”
艾德礼之所以派蒙巴顿出任印度总督,是幻想利用蒙巴顿个人的声望以及他们夫妇与印度政要的特殊关系,最大限度地延续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艾德礼首相的想象各地方政府机构、各地警察甚至印度籍军人在分裂情绪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崩溃;英国文官们灰心丧气,而且惊恐不安;尼赫鲁和真纳把每一件错事都归结到英国人头上;总督的行政参事会已经取消,代替它的是9名国大党领袖和5名穆斯林联盟领袖组成的内阁,他们只在一点上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英国人应当退出印度。
汉代,也就是距今两千年前后的历史时期,日本不叫日本而称倭奴。
那时,汉代皇帝封了倭奴国王并且按照礼节赐予了金印,印文是汉倭奴国王印。汉史有记载。从印文内容分析起来,那时的倭奴的地位,相当于汉朝的一个诸侯国。后来日本国内出土了此枚金印。曾有日本人想否定这个历史事实,可是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铁案如山,这些不尊重历史并且抱着狭隘民族主义观念的人们也只好偃旗息鼓了。
尤其重要的是,将倭奴国名改称日本,竟然也是人干的事情。李太白诗全集中,提到史记正义这本书,记载了武则天将倭奴国名改称日本这件事。据说跟武则天认为倭奴国名不文雅有关。这个事实,好象还没有被人们所充分了解。我自己也是近日看到李太白诗全集中的相关记载才知道的。
所以,日本民族血统和文化等等许多方面,除了众所周知的以外,还应当有些值得研究的东西。
日本文字中出现汉字,就是在唐朝时期。武则天当政时,和有密切来往的国家和地区就有五六十个,其中包括日本。
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位学者名叫张守节,此人曾经给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作注,起名《史记正义》。他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唐魏王李泰、萧德言等人所撰写的一部地理著作《括地志》。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
张守节本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其著作《史记正义序》一文中有“守节涉学三十余年”的话语。此序写于唐玄宗开元24年(736),由此上溯,恰好是武则天当政的强盛时期,那么,“改日日本”一事,他应是亲自闻听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