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林冲为何在晁盖死后推荐宋江做寨主?
却说晁盖死后,梁山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一面合造内棺外椁,选了吉时,盛放在正厅上,建起灵帏。中间设个神主,上写道“梁山始祖天王晁公神主”。山寨中头领,自宋公明以下,都带重孝。小头目并众小喽罗,亦带孝头巾。林冲把那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寨内扬起长幡,请附近寺际僧众上山做功德,追悼晁天王。宋江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保义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治国一日不可无君,于家不可一日无主。今日山寨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万里疆宇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
林冲本与晁盖至交,晁盖死后,林冲不去痛哭流涕,为何反而劝宋江做山寨之主。
其一,林冲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不像有些人一味作秀让人生厌。林冲的悲痛掩藏到内心深处,心里只有梁山大业,生死弟兄。
其二,在当时宋江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当初晁盖在世的时候,宋江就曾经代理过山寨之主,而晁盖不过是挂牌的寨主,况且每一次山寨出征,都是宋江下山。
其三,宋江当时在梁山拥有较高的威信,山寨的好多头领都是唯宋江马首是瞻。宋江号称及时雨,仗义疏财之名人所共知。
其四,宋江每日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分明也是对山寨的损失。想想晁天王刚刚归天,宋头领又如此,让人如何不痛伤。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拥护宋江做寨主,梁山才有新的气象。
其五,山寨不能完全陷于万分悲痛之中,日子要过,仇要报。如果不继续把梁山发展下去,相信官府也会过来征剿,为私为公,都不能让弟兄们继续下去。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大家要想向前发展,必须拥立一个领袖,在他指引下向前进。
其六,在林冲眼里,宋江当时比较重义气。当年曾经为了救晁天王,甘愿冒着杀头危险。后来晁天王为了救宋江,也是义无反顾,这是所谓的生死之交。宋江一上梁山,晁天王情愿让贤,是宋江死活不干;如今天王升天,这梁山的大任唯有宋江才能担当。
班彪 班昭
班彪(3~54),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造诣颇深。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二十多岁时,群雄并起,隗嚣在天水拥兵割据,他避难相随。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为大将军窦融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
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班昭(约45-约117),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和班超之妹,博学高才,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兄班固著《汉书》,因受政争的牵连,入狱而死。班昭受汉和帝之命,毅然担起整理、续写《汉书》的重任,独立完成了《汉书》中最棘手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终于全部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编撰工作。《汉书》问世以后,读者多不通晓,她还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
班昭的德才深得汉和帝的器重,和帝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和诸嫔妃拜她为师,向她学习儒家经典、天文、数学,从而使班昭声名大震。班昭丈夫姓曹,人们便尊她为“曹大家”(当时人们把学识高、品德好的妇女尊称为“大家”;“家”在此读“姑”)。邓太后以女主执政时,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除了在史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外,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文学方面也有所建树,作有《东征赋》、《女诫》。清代女作家赵傅在《后汉列女颂(并序)》中赞她“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蔡邕 蔡文姬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郡圉(今河南开封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还有四千卷。
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原为驿亭,地处一块形若半岛的平地上,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两层楼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南面正对古纤道,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近旁建有“汉蔡中郎祠”,为后人纪念蔡邕所设。辛亥革命前后,鲁迅在故乡绍兴执教时,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过“柯桥的柯亭”,凭吊古迹和游览观光。古柯亭遗址在今柯桥镇中学内。
蔡文姬(约177-约249)名琰,原字昭姬,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陈留郡圉(今河南开封圉镇)人,大文学家蔡邕之女。著名女诗人、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
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音乐天赋自小过人,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留名青史。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她初嫁于卫仲道,后因无子,丈夫死去而回到母家,又因匈奴入侵,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育有两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非常有才华,是历史上少有的才名盖过美貌的女子。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