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家世背后不可告人之谜?朱元璋是汉族人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3www.nkfx.cn历史朝代

  有网文爆料说朱洪武祖上五代不是世代务农,而是元朝位高权重的五代王爷;他生于江西南昌而不是安徽凤阳;他曾在四川的皇觉寺而不是在安徽凤阳的皇觉寺当学童;他父母死葬于贵阳之南而不是安徽凤阳;他曾经当过放牛娃但不是因为贫穷;他是穆斯林而不是佛教徒;他手下有一大批回回将领相助及大量的回回追随,又岂只十回保一朱;甚至,他老人家根本不姓朱……

  而几年前某报纸更是刊发了周有光先生去年在现代文学馆一次讲座后回答听众的部分内容,其中涉及朱元璋的民族问题。对此,中央民族大学陈梧桐教授来函表达了不同观点。现将陈教授的文章刊登如下。

  读了《百岁老人周有光答客问》一文(载《中华读书报》200 5年1月22日),对周老先生说的“现在新的考证说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汉族而是回族,这已经证明了”,感到非常惊讶,不知这个“新的考证”是谁的考证?发表在何处?是如何证明的?

  著名的回族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46年出版的《伊斯兰史纲要》一书中,有条脚注提到过“父老相传,明太祖原是回回;建文帝的出走,系赴天方朝觐。又颇有人相信,武宗也信教(指伊斯兰教)”(《民族宗教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2页)。但白先生对此并未作过考证,他撰写的有关伊斯兰教和回族史的诸多论著,从未把明太祖、建文帝和明武宗列为回族人物,他主编的《回族人物志》,也没有这3个明朝皇帝的传记,可见他对那些传闻是持有疑义的。

  大量的史实证明,朱元璋不是回族而是汉族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不信奉伊斯兰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一些回族的家规明确规定:“家禁用道、释教”(晋江《郭氏家谱》)。但朱元璋及其前辈、后裔都不信仰伊斯兰教,而是崇信佛、道。朱元璋“曩者父母因某自幼多病,舍入皇觉寺”(郎瑛:《七修类稿》卷7,《朱氏世德碑》),自此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参加郭子兴起义军后,他成为一名白莲教徒,但并未改变佛教信仰,攻占应天等地,不仅广交戒德名僧,还同许多道士建立密切的联系。

  登基称帝后,朱元璋在大力提倡尊朱崇儒,确立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同时,更是大搞神道设教,扶植佛教和道教。他不仅拨出巨资,修缮、重建一批寺院和宫观,并授予大量田土、芦荡,免除其税粮和差役。还多次召集名僧举办法会,自己头戴皮弁,腰插玉圭,亲率群臣顶礼膜拜;或征召道士,举办祈雨斋醮,自己“设藁席露坐,昼曝于日中,顷刻不移,夜卧于地,衣不解带”(《明太祖实录》卷53)。他还应僧道之请,设立善世院、玄教院,后改为僧录司、道录司,以名僧、道徒总领全国佛、道事务。为了扩大佛、道的影响,朱元璋又命四方名僧点校《大藏经》即《浩武南藏》,令宗泐、如?等僧人重新笺释《般若心经》、《金刚经》和《楞伽经》,亲自为《心经》作序;并仿效唐宋君主,亲为《道德经》写序,撰成《御注道德经》二卷,还撰写《周颠仙人传》,广行刊布。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他的众多子孙中,不乏崇信佛、道者,如明成祖、明孝宗都崇信佛、道,明武宗佞佛,明世宗佞道。也就因此,明朝官方还多次组织刊刻卷秩浩大的佛藏与道藏。

  当然,在大力扶植佛、道的同时,朱元璋也在南京、西安及西北、闽粤等地敕建一些清真寺,并御书《至圣百字赞》,称颂伊斯兰教有“协助天运,保庇国民”(刘智:《至圣天方实录》卷20)之功用。这并不是由于朱元璋信奉伊斯兰教,而是出于他的“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因为当时不仅明王朝的辖境内居住有回族,明朝的军队中有众多的回民将士,而且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包括回族聚居的西北地区尚待统一,他实施这种“因俗而治”的政策,目的在于争取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支持,以推进全国的统一事业,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正由于朱元璋没有伊斯兰信仰,所以伊斯兰教尽管受到朝廷的保护和扶持,但其地位却无法同佛、道相比,有明一代始终未见朝廷为之设置机构,委任官职,也未曾采编刊刻过任何有关伊斯兰教的撰述。

  回族不仅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在风俗习惯上也受到伊斯兰信仰和文化的影响。例如在饮食习惯上禁食猪肉,在丧葬习俗中主张速葬,停尸不得超过3天,并实行土葬,不用棺材,尸体冲洗后以白布缠裹,由阿訇主持殡葬。但不论朱元璋本人还是他的前辈、后裔,都未见有这种风俗习惯。有明一代的宫廷御膳,从未断过猪肉。负责置办御膳的光禄寺,每年要用30100头牲口,其中就有猪18900头(万历《明会典》卷116)。祭祀祖先,猪也是必备的供品,如祭祀太庙,洪武二十六年定议,所供祭品需用“豕十九”,万历初年又规定时享用“豕三十一”,袷祭用“豕三十五”(同上卷86)。丧葬则完全遵循汉族而非回族的习俗。如停尸时间,除朱元璋的父祖和在“靖难之役”后不知所终的建文帝、在“夺门之变”后被废的景泰帝情况不明外,明朝皇帝死后的停尸时间都大大超出3天的期限。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死后,停尸时间算是最短的,但前后也达7天。停尸时间最长的是明成祖,长达5个月之久。再如安葬的方式,虽然实行的是土葬,看不出民族习俗的区别(汉族和回族都实行土葬),但全不用白布缠尸,而是头戴皇冠、身着龙袍,使用棺椁装殓下葬的。已经发掘的定陵地宫后殿,摆放着明神宗和孝端、孝靖皇后的3具棺椁,棺椁中有皇帝的皇冠和龙袍,皇后的凤冠和礼服,就是最好的物证。朱元璋的父母死后“殡无棺椁”,并非出自回回的习俗,而是由于当时朱家太穷,穷得连坟地都没有,更不要说置办棺椁衣衾的银两钞币了。幸得邻居刘继祖给了一块坟地,朱元璋和二哥、大嫂才得以为双亲换上洗干净的破旧衣服,将他们草草埋葬。此外,明朝的陵墓,从江苏盱眙的祖陵、安徽凤阳的皇陵到江苏南京的孝陵和东陵、北京的十三陵和景泰陵、湖北钟祥的显陵,碑刻都只有汉文而没有阿拉伯文字,雕饰也都是传统的汉族风格而非伊斯兰风格,陵制也都是在唐宋陵寝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与伊斯兰风格的回族坟墓迥然有别。

  最后还需指出,周老先生在答客问中,将回族和建立辽、金、元、清诸朝的少数民族称为外族,这也是欠妥当的。自古是多民族的国家,秦汉开始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辽、金、元、清王朝的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不仅自古就居住在我国的土地上,而且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前,就都已归属中原王朝的管辖。回族虽然含有较多的外来血统,但他们并不是在国外形成为一个民族再迁入我国,而是由唐宋以来在我国落地生根的波斯、阿拉伯人等和畏兀儿、蒙古、汉等民族的一部分人通婚融合之后,在我国境内形成的民族。因此,不论是契丹、女真、蒙古、满族还是回族,他们虽与汉族彼此互相视为外族,但却都是地地道道的民族。的领土疆域,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的,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起创造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享有历史主人的地位和权利。如今,我们已处在实现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时代,显然是不应再沿袭那种“内诸夏而外夷狄”的陈腐观念,把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视为外族的。

  宇文士及(?-642年),字仁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大臣,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第三子。

  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驸马,历任尚辇奉御、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后东入长安,投奔唐朝,被拜为上仪同,并随唐太宗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

  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拜相,担任侍中,兼天策府司马。唐太宗继位后,又进拜中书令。贞观年间,宇文士及历任凉州都督、蒲州刺史、右卫大将军、殿中监。

  642年(贞观十六年),宇文士及病逝,追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谥号纵。

  早年经历

  宇文士及是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早年因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受到隋文帝的赏识,并娶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后任尚辇奉御,随巡江都(今江苏扬州)。

  616年(大业十二年),宇文述去世,宇文士及辞职守孝,不久被起复为鸿胪寺少卿。618年(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之弟,此前虽并不知情,也被封为内史令。

  投奔唐朝

  五月,唐王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并改元武德,是为唐高祖。唐高祖与宇文士及有旧交,便派人到黎阳(今河南浚县)去见宇文士及。宇文士及也暗中派家童前往长安,又让来人捎回一个金环。唐高祖大喜道:“我曾与士及同朝为官,如今他献上金环,是表示要来投奔我。”

  九月,宇文化及逃到魏县(今河北魏县),部下溃散,兵力逐渐减少。宇文士及劝兄长投降唐朝,却被拒绝,便按照封德彝的建议,请求到济北(今山东茌平)征集军粮。不久,宇文化及毒死杨浩,自立为帝,宇文士及被封为蜀王。

  619年(武德二年),宇文化及被河北军阀窦建德擒杀。济北豪族都劝宇文士及征发山东兵马,北击窦建德,夺取河北。宇文士及没有同意,与封德彝主动投奔长安。唐高祖责备道:“你兄弟当初确定进攻关中的方略,如果击败我们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那你现在能到何处安身呢?”宇文士及请罪道:“臣罪该万死。但臣从前在涿郡、汾阴宫便曾与陛下密论时局。陛下称帝后,臣便欲投效,并进献金环,希望以此赎罪。”唐高祖大笑,对裴寂道:“此人六七年前便与我谈论天下大事,你们都还在他之后。”当时,宇文士及之妹是唐高祖的昭仪,深受宠爱,唐高祖便封他为上仪同。

  担任宰相

  620年(武德三年),宇文士及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复封新城县公,并娶寿光县主为妻,后改任秦王府骠骑将军。

  621年(武德四年),唐军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宇文士及因功进爵郢国公,改任中书侍郎。

  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担任检校侍中,成为宰相,兼任天策府司马。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皇太子,宇文士及因功被任命为太子詹事。 不久,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任命宇文士及为中书令。

  627年(贞观元年),宇文士及担任检校凉州都督。当时,突厥数次入侵。宇文士及威惠并施,盛陈兵卫,礼贤下士,深得民心。九月,宇文士及被征拜为殿中监,不久又因病外放为蒲州刺史。

  晚年荣宠

  后来,唐太宗召宇文士及回朝,任命为右卫大将军,经常把他召入内宫,至半夜方才放出。有时恰逢休沐日,唐太宗也会派人驰马来召。但他生性谨慎,对于在宫中的事情,回家后从不向妻子透漏。唐太宗又封他一个儿子为新城县公。

  在右卫任职七年后,宇文士及再次担任殿中监,又加金紫光禄大夫。当他病重时,唐太宗亲自前去探视,流涕不止。642年(贞观十六年),宇文士及病逝,追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葬昭陵,并赐谥恭。黄门侍郎刘洎奏道:“士及生活奢侈,不应谥号恭。”于是改谥号为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