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解放先驱图帕克简介:拉丁美洲第一个起义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3www.nkfx.cn历史朝代

  图帕克·阿马鲁二世(1742-1781)是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是秘鲁印第安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起义的领导人。两个世纪以来,图帕克·阿马鲁二世的英名和业绩在秘鲁以至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民中间世代传颂,妇孺皆知。他所发动的1780年11月4日大起义严重动摇了西班牙在秘鲁的残暴殖民统治,揭开了拉丁美洲人民伟大的独立战的序幕。

  他10岁时被送往库斯科的圣弗朗西斯科·德博哈耶稣教会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学会了拉丁文和西班牙文。加西拉索·德·拉·维加(1540-1616)所著《印加列王传》一书使他深受感动,引起了他对印加故国的向往。毕业后回到故乡。26岁时,其兄病逝,他继任了酋长职务。

  孔多尔坎基担任酋长以后,热爱人民,深切同情印第安人同胞的悲惨遭遇,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经常解囊周济他管辖下的鳏寡孤独者,并代替贫困的村民缴纳贡赋,因而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西班牙殖民当局怀疑他有反叛之心,一度撤销了他的酋长职务。廷塔省的督吏阿里亚加甚至公开辱骂他为“印第安人骗子”。他饱尝种族歧视之苦,心中郁积着对西班牙殖民者的不满和仇恨。

  当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1759-1788年)实行一系列经济、政治改革的时候,图帕克·阿玛鲁曾对此抱有很大的幻想,希望他能改善印第安人的境遇。他也希望西班牙殖民当局能够正式承认他是印加王室的后裔。1770年,他前往利马,向殖民当局陈述印第安人的不幸,为印第安人请命,并要求殖民当局确认他为印加王族的后裔。,殖民当局对他的这些要求根本不予理睬。他在失望之余,愤然返回故乡。

  回乡后,他正式袭用其先祖、末代印加王图帕克·阿马鲁一世的名字,自称图帕克·阿马鲁,史称图帕克·阿马鲁二世,以表明追随祖先的事业,恢复印加帝国的决心。

  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这在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引起强烈反响,秘鲁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图帕克·阿马鲁于1777年来到利马向殖民当局递交请愿书,恳请西班牙国王废除“米达制”徭役,革除政府弊端,结果却遭到殖民当局的严厉斥责。 阿马鲁二世请命遭拒,寄希望于殖民当局的幻想破灭了,于是下决心使用暴力手段,发誓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1780年11月4日,雅纳奥卡镇神甫罗德里格斯为庆祝卡洛斯三世国王的命名日举行晚宴。廷塔省的督吏安东尼奥·阿里亚加和图帕克·阿马鲁都应邀出席了这个盛会。图帕克·阿马鲁中途借故退席。宴后,阿里亚加在随从护卫下赶回廷塔镇。图帕克·阿马鲁袭击了阿里亚加,将他俘获,押回通加苏卡村。

  1780年11月10日,阿马鲁二世在通加苏卡村召集群众大会,当场处死廷塔省督阿里亚加,正式宣布起义。起义后第12天,孔多尔坎基就发布了《解放奴隶诏书》,宣布解放处于殖民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奴隶。他还大声疾呼“是时候了,消除分歧,兄弟般地团结起来”,他号召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和土生白人团结起来,为消灭“西班牙佬”而并肩战斗,并提出“打倒坏政府”的口号,起义人数很快扩大到6万。库斯科城殖民当局闻讯后慌忙调集殖民军前往镇压,被起义军在加拉拉镇一举击溃。起义军的声威随之大振。在“不独立、毋宁死”的战斗口号鼓舞下,起义大军所向披靡,解放了秘鲁南部以及今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部分土地,一次又一次地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的疯狂反扑。

  为给库斯科城士生白人准备起义的机会,阿马鲁二世率起义军南下,向秘鲁高原和的的喀喀湖一带挺进。大军穿过拉拉亚,攻入拉姆湖,直指阿赞加罗。起义军所到之处,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挣脱殖民统治的枷锁,积极参加起义军,投入战斗。在很短的时间内,起义军便在秘鲁的50个省中控制了24个省,人数发展到9万。在征战中,阿马鲁二世愤怒抨击封建大庄园制,揭露庄园主“强迫奴隶从清晨二时一直干到星月满天的傍晚,每天只有两个瑞尔的工资,星期日也强迫奴隶干活”,宣布“将实行新的土地分配制度,分给农民以足够谋生的土地”。他还宣布废除“米达”徭役制和纺织工场中使用童工的制度,取消人头税和一切苛捐杂税,决心把秘鲁从殖民暴政下解放出来,从而建立一个统一、平等的印第安人的国家。为了加强对起义的领导,阿马鲁二世建立了5人内阁,委任了法官和省督吏,并实行新的税收制度,开始履行政府机构的职能。  图帕克·阿马鲁起义使西班牙殖民当局感到震惊,迅速调动大军,分别从利马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向起义军发动攻势,并高价悬赏收买阿马鲁二世的头颅。

  1780年12月底,阿马鲁二世率领起义军6万人围攻印加故都库斯科古城。殖民当局利用印第安部族间的矛盾,煽动当地部分印第安酋长率其部众协同城内防军对抗起义者,因情况变化,阿马鲁二世估计难以取胜,遂决定放弃强攻该城的计划,于1781年1月10日乘夜间黑暗撤围,向南方实行战略转移。西班牙秘鲁总视察官何塞·安东尼奥·德·阿雷切和巴列元帅获悉,立即统率1.5万人殖民军分五路跟踪追击。3月21日,阿马鲁二世率万余起义军,在殖民军必经的一个狭谷里设下埋伏,准备聚歼这股敌人。由于叛徒告密,这次伏击失利,殖民军不仅逃脱了被围歼的命运,而且摸清了起义军的主力所在。随后,在4月6日的切卡库佩战斗中,起义军被强敌打败。阿马鲁二世被迫突围,然后向南方转移,但在途中又被叛徒出卖而被俘。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立即组织对阿马鲁二世的审讯。当审问他谁是这次起义的同谋者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唯一的同谋者就是你和我,你是因为压迫人民,我是因为要把人民从这种暴政下解放出来。”恼羞成怒的殖民者决定尽快处死阿马鲁二世。1781年5月18日,阿马鲁二世被押解到库斯科中央广场,四马分尸。就义之时,成千上万印第安人不顾殖民军的镇压,长跪于街头向领袖致敬诀别,表示对英雄的敬仰和哀悼。阿马鲁二世牺牲之时年仅39岁。

  阿马鲁二世领导的这次起义虽然只坚持了半年多,但它为秘鲁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拉美民族独立战争时代的开始。阿马鲁二世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他反抗殖民统治的思想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家和印第安人民为自由和正义而斗争。1980年11月10日,在纪念阿马鲁二世起义200周年的大会上,秘鲁总统庄严地发布命令,授予图帕克·阿马鲁二世以“秘鲁解放先驱、贤哲和烈士”的光荣称号,在库斯科广场上树立起阿马鲁二世的骑马塑像。当我们在库斯科广场看到阿马鲁二世的塑像时,怎能不想到阿马鲁二世及其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印第安人大起义呢?

  躺在六和寺的病榻上,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林冲笑着问一只胳膊的武松你说,在梁山,谁是杀气最重的人?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老林,你让我说啥好呢?望着林冲,打虎英雄武二郎一时语噎。应该说,水泊梁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团伙,其中大部分都不把杀人当回事。极端的不必说,像宋江这样的劣等武术把式,急了的时候也操刀子杀了自己曾经的女人。谁没有杀气?谁又杀气不重?

  不过,要说到真正有杀伤力,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怕只有林冲了。大将之中,关胜、呼延灼、徐宁、张清、朱仝,在斗狠之余,都是一团和气之人;而秦明、鲁智深、董平、杨志、索超、李逵,杀气几乎写在脸上,算不得真正有杀伤力。这样算来,梁山泊中真正有杀伤力的战将,也就是林冲与武松了。二人之中,以林冲为上。这倒不惟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而是因为林冲的杀人,往往都是非杀不可。在林冲刀下,几乎没有屈死鬼。武松在报兄长杀身之仇时,没有滥杀一人,但在鸳鸯楼杀张都监、蒋门神、张团练时,还是顺手把喂马的、端菜的、大人孩子统统杀光了,显然有滥杀之嫌。

  说起林冲的杀伤力,离不开林冲具体杀人的场合。林冲杀人,有重要意义的场合是两处,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次是风雪山神庙中杀陆谦,一次是在梁山泊血刃王伦。风雪山神庙那节,林冲杀了小时候的好朋友,后来的大仇人陆谦,算是将私人的夺妻与被流放的血海深仇报了。而在生辰纲七杰上梁山后,手刃了王伦,为梁山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两次杀人来看,第一次杀人是很私人的,属于个人的忍无可忍。第一次杀人是很大义凛然的,是为了梁山事业的发展。,如果不是对王伦有积怨,第二次可能不会采取手刃这么残酷与极端的手段。

  有意思的是,两次杀人,林冲都各有一段话,从这两段话中,可以解读一位英雄的杀人动机与性格特点。杀陆谦时,林冲骂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第9回)“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第9回)这两句话,顺序很有讲究。第一句是说林陆二人过去没有任何仇恨,才说林陆二人本来是幼小时的朋友,陆谦不帮朋友的忙也算说得过去,但为一已之私,却来谋害幼年老友,于理于情,确实说不过去。注意,林冲杀陆谦这两段表白,是先说理而后叙情的顺序。这至少表达一层特殊意思:林冲即便受了天大的委屈,但还不至于无理杀人,更不会忘记旧日友情。林冲是在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下,才让幼小时的好友做刀下鬼的。这既是作者细节安排上的高明处,也是水浒传值得玩味处,究其实,是在揭示林冲的性格中非常克制悲苦的一面,道的是梁山最孤独英雄的无奈。

  一部水浒传,林冲是命最苦的英雄。何以最苦?盖因孤独。何以孤独?盖因少知音。一般认为,林冲同鲁智深一赞成莫逆(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得好器械!”—第6回)。后来鲁智深千里护送林冲发配,再回来鲁智深与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先后落草于二龙山,都是二人友谊的见证。不过,以鲁林二人真实性格言,林鲁成为莫逆可以,但要心心相通,恐怕有相当难度。林冲比较清高,自律且克制,鲁智深哪肯这样?入佛门吃肉且吃狗肉,听说好友史进被拘便不管一切去救,典型的豪放之辈。如果一定要在梁山找个林冲的真正莫逆,可能只有武松。二人都较自律克制,不是情感指挥手中家伙之辈。后来武松断臂留在六和寺,没有随宋江等回京,风瘫后的林冲被托于武松照料,半载后去世,可算是林武关系的一种呼应。(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第119回)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