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上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3www.nkfx.cn历史朝代

现代史是经历自古以来所未有之巨变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文化作育三百年来所未有之英才的一个历史时期。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是现代诗词三大家。

讲座旨在介绍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养、心灵境界息息相关。

马一浮诗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以字行,晚年自号蠲戏老人、蠲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于四川成都。儒学、佛学、诗学造就精深,与熊十力、梁漱溟同为现代新儒家,被称为现代三圣。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泰和、广西宜山国立浙江大学讲学,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在此前后,则长期隐居于杭州西湖。

马一浮诗写照了见证现代史的心路历程,体现了现代哲人的心灵境界。马一浮诗雅人深致,超妙馨逸,陶谢之玄,杜陵之史,融于化境。博大真人,不可名也。

有《蠲戏斋诗前集》(-1937)、《避寇集》(1937-1941)、《蠲戏斋诗编年集》(1941-1967)、《芳杜词賸》(1917-1947)、《芳杜词外》(1949-1966)、《诗辑佚》、《词辑佚》等,俱收在《马一浮集》第三册(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另有台湾出版之《蠲戏斋诗辑佚》(1949-1967)。

马一浮诗学的核心理论,是诗以感为体,兴是仁心的显现,诗中有史,诗中有玄(哲学境界)。马一浮诗学沟通哲学的人性论与诗学的兴发论,以仁心的苏醒,揭示兴的本质,在诗学史上具有创发性。马一浮诗是其诗学理论的见证。

千人针

1943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平桑下恋。

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

街头日日闻点兵,子弟家家尽远征。

倾城欢送皇军出,夹道狂呼万岁声。

众里抽针奉巾帨,不敢人前轻掩袂。

一帨千人下一针,施与征夫作兰佩。

大神并赐护身符,应有勋名答彼姝。

比户红颜能爱国,军前壮士喜捐躯。

拔刀自诩男儿勇,海陆空军皆贵宠。

白足长怜鹿女痴,文身只是虾夷种。

徐福乘舟去不回,至今人爱说蓬莱。

岂知富士山头雪,终化昆明池底灰。

八纮一宇言语好,到处杀人如刈草。

蛇吞象骨恐难消,火入松心还自燎。

荜路戎车势无两,水碧金膏看在掌。

明年薤露泣荒原,一例桃根随画桨。

千人针变万人坑,尺布何能召五丁。

罗什当筵食蒺刺,佛图隔阵讶风铃。

四海争传新秩序,河间织女停机杼。

秦都闾左已空闺,夏后中兴无半旅。

君不见樱花上野少人看,银座歌声夜向阑。

板屋沉沉嫠妇叹,朱旗犹梦定三韩。

千人针二战时,日本妇女为了激发鼓舞士兵的战斗意志,为日本士兵缝制的绣出图案的白色棉布条,据说可以避弹,可以保佑其武运长久。由一千个过路的陌生女性每人缝一针而成。

游子征衣慈母线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桑下恋《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后汉书》卷三十《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引申为留恋不舍之意。此指人之常情。苏轼《别黄州》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以上二句言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是太平之世的人之常情。

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尚书禹贡》岛夷卉服。唐孔颖达《疏》卉服是草服。二句言日本妇女为士兵缝制衣物亦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偏要为士兵缝制好战的千人针?

巾帨(shui4)佩巾。

兰佩佩巾之美称。

大神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太阳女神天照大神(见《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传说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的神裔。

姝(shu1)美貌,指日本妇女。

比户家家户户。比,并,并列。

白足长怜鹿女痴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十《释昙始》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涅。天下咸称白足和上。后世因称僧为白足。鹿女,佛教故事人物。《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雪山边有一仙人,名提婆延,是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石上行小便,有精气,流堕石宕。有一雌鹿,来舐小便处,即便有娠。日月满足,来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华裹其身,从母胎出,端正殊妙。日本人信仰佛教(实为与国家神道混合之佛教),白足、鹿女,此借指日本男女。句言千人针体现了日本男女之间的感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