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ldquo;丰田战争rdquo;:装甲旅惨遭皮卡部队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4www.nkfx.cn历史朝代

  伊拉克战火重燃,“政府军两个师约3万人遭遇800名叛军转身溃逃”消息更是震惊伊拉克当地,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世人不禁要问,在美国栽培与武装貌似强大的伊拉克政府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也许20多年前的一次奇葩的战争可以解释被坦克与装甲车伊拉克政府军到底在怕什么。这场战争的名字叫“丰田战争”。

  丰田战争是史学界对乍得和利比亚两国于1987年发生在乍得北部和乍利边界的武装冲突的最后阶段的称呼。因乍得军队利用丰田卡车增加其机动灵活性抗击利比亚军队而得名。

  本次战争因为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拒不承认乍得总统哈布雷的合法性,并于1983年占据乍得北部而开始。

  乍得是非洲内陆国家,很穷,很乱,当时正在打内战。乍得的奥祖,许多可以用于造原子弹铀矿。 很巧,此地又恰好挨着利比亚。虽然渴望获得核武器的卡扎菲早在10多年前就强行吞并了此地,乍得内战开始后,卡扎菲找了个机会,介入内战。

  卡扎菲派出了引以为豪的装甲部队—近万名士兵、300多辆坦克、60架战机。对于连士兵穿鞋的问题都没解决的乍得国民军而言,这是一支极其强大的侵略军。但他们并不怕,因为他们有西方国家的支持,而且,他们还有武装起来的小皮卡。

  最初的战事朝着对卡扎菲上校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历史车轮前进到1987年,卡扎菲“大佐”的霉运开始了。

  1987年初,利比亚在乍得的军事力量还相当可观,有8000名士兵,300辆坦克,很多多管火箭发射器,还有米-24直升机和60架战斗机。而乍得国民军有一万多人,是一支有400多乘坐丰田卡车的、装备有反坦克制导炸弹的及其机动灵活的部队。

  在1987年元旦之夜,乍得国民军坐着丰田皮卡悄悄出发,进入沙漠地带的利比亚占领地区。他们的攻击目标是名为法达的乍得北部重镇,守卫那里的是利比亚的一个装甲旅,装备有100多辆坦克和步兵战车,实力强大。在数次袭扰之后,1月2日凌晨,乍得国民军与恼怒的利比亚装甲旅在沙漠中展开了正面会战。

  利比亚指挥官通过侦察机的报告得知,数千来敌正坐着几百辆丰田皮卡朝他们杀过来,卷起滚滚黄沙,貌似很有气势。但那只是丰田皮卡啊!与自己手中的苏制T-55坦克相比,完全是玩具一般的存在。

  但是这名狂妄的指挥官很快就开始为自己的轻敌而叫苦了。那些丰田皮卡如同蚂蚱一样四处乱窜,T-55坦克的100毫米火炮根本没有锁定目标的可能。更可怕的是,在这些丰田皮卡逼近之后,纷纷开始闪出亮光,似乎是朝着利比亚军队发射了什么东西。是导弹—法国秘密援助的便携式“米兰”反坦克导弹。

  只见乍得丰田机动部队朝着利比亚那些正左右晃动炮塔的坦克和步兵战车一通猛射。悲剧了。利比亚十余辆坦克和步兵战车被击中起火。余下的还来不及反应,就被飞驰的丰田机动部队贴上了身。如同在练习移动打靶一样,乍得的战士快乐地坐在丰田皮卡上,将一辆又一辆利比亚坦克“开罐”。笨重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在完全跟不上高速移动的丰田皮卡,又挡不住反坦克导弹的近距离攻击的形势下,除了等死,只有奔逃。

  于是,有坦克装甲作战史以来最为奇特也最为屈辱的一幕出现了:1987年1月2日,乍得北部沙漠,数十辆坦克和步兵战车被数百辆丰田皮卡追杀得屁滚尿流。

  由于士兵素养较高,且熟知地形,乍得军队对据点发动了正面袭击,同时又利用机动性,将利比亚据点团团包围,并击败了利比亚部队。这一战,利比亚军队784人被打死,100辆坦克被毁,利比亚装甲旅被乍得丰田机动部队全歼,还有十余辆被俘。而乍得方面仅50人战死,损失仅为3辆丰田皮卡,举世震惊。战后,美国立即表明态度,支持乍得政权,提供大批军援。

  1987年3月,位于瓦迪.杜姆的利比亚空军主基地落入了乍得国民军之手。乍得出动了装备有机枪和反坦克炮的卡车部队,在贾穆斯的率领下,占据了这个有5000人、坦克、装甲车以及地雷阵保护着的空军基地。分析家估计,仅1987年的前三个月,就有3000多名利比亚士兵被打死、俘虏或掉队。大量坦克、武装运输机、战斗机被缴获和摧毁。有的时候利比亚空军飞机轰炸自己的设施,从而避免使它落入敌手,在瓦迪.杜姆,大量利比亚士兵在逃跑过程中踩到自己埋下的地雷而死亡。

  稍后,乍得国民军气势如虹,以丰田机动部队为先锋,长驱直入,不仅驱逐了利比亚侵略军,还一度攻入利比亚境内。再之后,名声大噪的丰田皮卡开始成为全球反政府武装和叛军的标准战车。恐怖分子也爱上了这种结实耐用、故障率极低、改装潜力巨大的民用交通工具,以至于丰田公司“有路就有丰田车”的广告被改成了“有战争就有丰田小皮卡”,“小皮卡是穷人的装甲车”……

  1987年的战争使得利比亚军队遭受极大损失。根据美国的统计,利比亚损失了十分之一的部队,7500名士兵死亡,价值15亿元的军事设施被摧毁或俘获。

  2010年,美国国防部终于决定向阿富汗战场派出首支重型坦克部队,以对付塔利班武装分子“飞驰的丰田皮卡”——美国人忘了20多年前让卡扎菲情何以堪的“丰田战争”,但士气和装备皆类于当年利比亚军队伊拉克政府军士兵却知道恐怖分子们也装备了数量庞大的小皮卡,更不会记不起这段还没来得及被黄沙淹没的历史。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内外交困之际当选首相,他认为将美国拉到英国一边参战,是打败纳粹德国的必要条件。丘吉尔指望通过自上而下的交流推动美国参战,但美国总统罗斯福深知,他暂时无法说服美国人民去为英国流血。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95%的美国人反对参战。为了将美国拖入世界大战,丘吉尔授意英国情报部门对美国发起“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战。

  貌似“中立”的纪录片

  在德军开始空袭伦敦的几周后,华纳公司开始在美国公映长约10分钟的纪录片——《伦敦能胜利》。伴随着著名配音演员雷诺兹的旁白,画面中的伦敦市民穿过废墟去上班、清扫满地的碎玻璃、在炸弹爆炸声中操作消防水管。在影片结尾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与王后视察遭到轰炸的街区,周围的人都平静地从废墟里寻找可用的东西,民防队员还从废墟中救出一只猫……雷诺兹的声音说道:“我是一名中立的记者,我可以保证英国人民没有恐慌,没有害怕,没有绝望,伦敦能够胜利!”几个月内,这部电影在美国1.2万家影院放映,观众高达6000万。美国观众都以为这是立场中立的纪录片,却不知道,该片导演受雇于英国情报部门。

  除了《伦敦能胜利》,还有几部英国纪录片也试图打动美国民众的心弦,例如《战火中的圣诞节》试图让美国观众“在庆祝圣诞节时感到心酸”,另一部名为《倾听英国》的纪录片则以战争中的英国工人为主。所有这些影片都试图拉近美国民众与英国民众的距离。

  BBC改掉“傲慢口音”

  到了1941年,英国对美宣传攻势进入新阶段。英国工会领袖按照情报部门的指派,加紧与美国工会组织沟通。福雷斯特、诺伊斯等颇受美国读者欢迎的英国作家也纷纷到美国活动,他们尽力表现得与英国政府没有瓜葛,但他们的演讲内容全都是呼吁美国支持英国。英国情报部门还匿名给美国3500名宗教领导人和编辑寄信,强调信奉新教的英国与宣传“无神论”的纳粹德国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战”。

  在英国情报部门的劝说下,英国BBC电台也放弃了传统的牛津口音,以讨好美国听众,甚至还开播广播肥皂剧《前线家庭》,以美国肥皂剧的套路讲述一个英国普通家庭在战时的历险。BBC还有一档名为《孩子打电话回家》的节目在美国颇受欢迎,其主要内容是利用BBC等广播公司的短波电台,让在美国避难的孩子与身处英国的父母通话。

  不仅如此,英国情报部门还努力让美国电影公司站在自己一边。到1941年底,米高梅、华纳、福克斯和哥伦比亚等美国电影公司的老总们都表示愿意“尽一切可能帮助英国”。英国驻美大使洛锡安在回忆录中承认,到1941年底,美国各大制片公司持续推出的亲英电影对美国民众有着巨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好莱坞把美国推进了战争”。

  对美宣传战无孔不入

  实际上,英国的“对美宣传战”在美国参战后仍未停止。为保证美国继续支持盟国,并确保其不再退回“孤立主义”,英国政府和情报部门不惜血本地加强对美国公众思想观念的影响。到1944年,三分之一的美国广播电台都播放BBC北美中心的节目,其中许多节目都面向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西部各州,这些节目通常包含对参战美军士兵的访谈,以及英国农场生活的故事。英国官员在访问美国时,都会得到一本《英国官员访问美国手册》,该手册建议访问者要对英国的未来表现出热情和信心,避免英国式的保守,尽量表现出对美国人的喜爱。

  曾在战时为英国情报部门服务的哲学家伊塞亚·伯林说:“不论是艺术展,还是广播与舞台剧,都表达出英国是在保卫英美两国共同的民主理想,英国是可靠伙伴。其中的宣传艺术巧妙至极,不着痕迹,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所进行的最广泛、多样而微妙的宣传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