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在二战中差点改变局势的尝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整场作战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计划为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苏联西部领土。“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
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技战术不佳的苏联红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仍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导致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该计划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东方战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数千万人罹难。
苏德关系
1940年夏,希特勒在取得对法国的战争胜利后,进攻苏联的议案又提上日程。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年代,他在自传《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清楚表示德国人民必须追求所谓的“生存空间”—亦即土地和原料,而这个生存空间应该能在东欧找到。
纳粹的政策指定了,俄罗斯和其他斯拉夫民族的人应该加以杀害、驱逐出境、或奴役之,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属于下等民族,而那些土地应该让给德国人民居住。计划中这些地区的都市人口会经由饥荒加以彻底灭绝,以剩余的农产品养活德国人,并改由德国人居住,尽管希特勒也说德国会与那些愿意支持他们的俄国人“一同合作”。德国的意识形态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认为斯拉夫民族也是属于雅利安人,提出建议应该将攻克的苏联领土依照以下形式划分行政区
奥斯兰(Ostland)──波罗的海国家和白俄罗斯
乌克兰──乌克兰和邻近疆土
高加索──南俄和高加索地带
土耳其斯坦──中亚国家领土
在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联手侵吞波兰之前,两国便签订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表面上这是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借由分割波兰等国家来划分德苏两国的边界,在条约中波罗的海三国乃至芬兰被划分为苏联的“影响范围”,这个条约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两国长期以来一直对彼此抱持敌意,而且两国的意识形态也完全相反。由于这项条约,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大量的外交关系和贸易,苏联提供石油和原料给德国,而德国则提供高科技给苏联。尽管这项条约的签订,两国仍然对彼此的一举一动抱持强烈猜疑心,不久后这段短暂的和平关系便以战争的彻底爆发告终。
希特勒一直希望攻克西俄以剥削当地的斯拉夫人。他签订这项条约只是为了短暂的方便。再加上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人都对攻克领土抱有极大野心,而双方的意识形态差距则导致最终的冲突爆发。斯大林在国际上的恶劣名誉给了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也增加了德国对于胜利的信心。在1930年代后期,斯大林在大清洗里杀害和囚禁了数百万计的人民,包括大量具备经验和能力的红军军官和战略家,导致红军的战力和领导力大为衰退。纳粹也不断的宣传苏联政权的残暴,并且瞄准斯拉夫民族作为主要宣传对象。
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是导致苏德分裂的因素。在德国于意大利和日本签订条约之后,苏联也表示希望成为轴心国的一部分。在经过两天于1940年11月12-14日在柏林的商议后,德国正式向苏联提出了加入轴心国的条件,而苏联则在11月25日提出了一份修正的版本,从此德国没有再进行回复。随着苏联加入轴心国的前景越来越小,两国在东欧的利益冲突也日渐明显,尽管他们在1941年1月还会针对边界和贸易上做出一次小的协定,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1992年9月27日,也就是中韩建交一个月后,卢泰愚偕夫人和女儿访问了。1993年卸任后又过了8年,他作为政府的客人,以老朋友身份,偕妻女访华,专门回到卢氏先祖最初落户之地——山东省长清县卢庄村祭祖。
由于历史原因,中韩两国隔绝40多年。1989年,朝鲜半岛北南双方政治、军事对峙依旧,但僵持状态有所缓和,各类对话和人员往来增多。政府一贯真诚希望半岛局势缓和与稳定,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和平解决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同韩国虽无外交关系,但有经济贸易往来。特别是1990年韩国派出庞大代表团参加了北京举行的亚运会,此后不久双方又互设贸易代表处,人员往来增加,政府高级官员多次出席在韩国举行的多边会议。
关于中韩建交进程,要从钱其琛外长1991年11月去汉城(今首尔)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并会见卢泰愚总统说起。会见时,卢泰愚表达了在其任期仅剩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实现韩中建交的愿望。但中韩建交涉及的因素较为特殊,正如钱其琛同志在他的《外交十记》一书中所说,要同韩国建交,难点并不在双边关系方面,而在于中朝关系,在于如何使朝鲜方面理解和接受中韩建交的现实。书中,钱其琛同志详细介绍了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与朝鲜主要领导人沟通的情况,包括李鹏总理访问朝鲜时做工作的情况。我参加了李鹏访朝时的会谈,对此也有所了解。
中韩建交的正式谈判始于1992年的5月,用了大约两个月时间。7月,钱外长受江总书记委托专程赴朝向金日成主席作了通报,金主席对中方立场表示理解。8月下旬,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访华,两国外长于8月24日会谈,并签署建交联合公报。
中韩建交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朝鲜半岛形势的缓和与稳定,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赏。两国宣布建交后一个月,韩国总统卢泰愚访华,两国政府签署涉及经济、投资、科技等多项重要协议,中韩关系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卢泰愚
说到中韩建交,有必要专门提及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的独特贡献。卢泰愚自称他的根在。他自1987年末就任韩国第13任总统起,一直谋求改善对华关系、实现韩中建交。他在汉城单独会见钱外长,是他刻意精心安排的活动。他说,韩中两国一海之隔,鸡犬之声相闻,自古有着友好往来。近几十年相互隔绝是不幸的。韩方真诚希望两国早日恢复关系,并愿为此作出努力。
中韩建交秘密谈判开始后,卢泰愚十分重视,从原则到细节,都亲自过问。韩方着眼大局,很快就台湾问题作出明确表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的一部分,并决定与台湾断交。韩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明确态度,解决了中方的主要关切,使建交谈判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卢泰愚本人破例在汉城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韩中两国建交,并表示不久他将访华。
1992年9月27日,也就是中韩建交一个月后,卢泰愚偕夫人和女儿访问了。1993年卸任后又过了8年,他作为政府的客人,以老朋友身份,偕妻女访华,专门回到卢氏先祖最初落户之地——山东省长清县卢庄村祭祖。
本文摘自《外交人生六十年外事风云点滴记忆》,作者吕聪敏,出版社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