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穿越阿尔卑斯山:一场命运的远征
“你们现在所已经跨越的不仅只是意大利的天然屏障,而且是罗马城本身……你们余下的行程将一路下坡,平坦顺利。经过一、两次战斗,那个意大利的堡垒与首都就将归你们所有,任你们支配了!” ——汉尼拔 公元前208年冬 于阿尔卑斯山
说起汉尼拔,熟悉世界军事史的人,都应该知道他是与建立横跨亚非欧的马其顿帝国之亚历山大大帝、将古罗马帝国版图扩大到最大的凯撒大帝、建立世人皆知的拿破仑帝国的拿破仑.波拿巴一起的“西方军事史四大名将”之一。汉尼拔其人生经历,在我看来是这四大名将中最为传奇的(拿破仑也颇为传奇,但是历史记载颇多,而汉尼拔则更有神秘感),有兴趣的童鞋不妨去读一下汉尼拔的维基百科。
曾经有人说过,世界军事史上,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行大规模军事活动的将领只有两位,一位是拿破仑,另外一位就是汉尼拔。这话其实有些夸张,起码一些文章就已经列举了不止他们两位翻越阿尔卑斯山的。但我们不妨可以从中看到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艰辛。拿破仑曾经这么说过:“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说这话的时候就是在翻越阿尔卑斯行军的途中。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拿破仑,我们只聊汉尼拔,说一说这位2200年前的神秘人物——原因很简单,因为有资料显示,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正是从赛尼斯山(Monte Cenis)翻过去的!而Monte Cenis是今年环意的几大高山中唯一一座两边都爬过的山峰!也许从汉尼拔当年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车手们在翻越这一座座高山时的不易!
缘起
汉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出生于迦太基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哈米尔卡.巴卡是迦太基的著名将领、政治家。他生在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而迦太基这个靠海洋贸易而起家的古老地中海帝国正在衰落,哈米尔卡穷极一生也无法战胜古罗马人,于是逼汉尼拔立下终身与古罗马为敌的誓言。在迦太基朝政混乱、穷奢极欲、对外孱弱的时候,哈米尔卡带着汉尼拔到西班牙扩展疆域,在父亲的身边他学到了行军打仗的知识,随后为掩护汉尼拔和他的姐夫哈斯德鲁巴撤退而淹死。而汉尼拔姐夫哈斯德鲁巴采用怀柔政策继续在西班牙开疆扩土,汉尼拔也从中学到了政治手腕。在哈斯德鲁巴遇刺身亡之后,汉尼拔接过了父亲的衣钵,称为了西班牙执政官。
时势
当时的古罗马帝国,通过第一次布匿战争 和其他一些小型战役、外交手段,取得了对第策尼安海、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等岛屿和领海的控制权,以海洋制霸起家的迦太基被迫失去所有的海军,还不能拥有海军。汉尼拔兄弟在意大利的登陆作战遭到了失败,加之沿途去意大利的制海权、海岛控制权都在古罗马人的手里,海上登陆作战反而成为了下策。
反观陆路,汉尼拔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外交手段,基本占领了西班牙地区埃布罗河以南的地区。但是汉尼拔也觉察到,长期占领西班牙是不现实的(对于西班牙这种小国林立的国度,马基雅维里在其经典著作《君主论》第四章中曾做过专门论述,他认为,占领西班牙这种国家比较容易,但是保有它却是异常困难。西班牙于公元前206年被西庇阿暂时征服之后,与罗马人发生冲突连绵不绝达数百年间之久,就是因为这个国家里有无数的小王国。)西班牙可以给汉尼拔提供粮草、兵源、银矿,但是西班牙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却让他明白盘踞西班牙不是长久之计。
在另一方面,古罗马人与高卢人开战,古罗马军队进占现在的法国南部的大片领土,并开始罗马化殖民统治。不过,高卢人是难以被征服的,他们骨子里就仇恨这些入侵者(就如他们此行2000年所做的那样),反抗古罗马统治的浪潮不断,让汉尼拔发现了盟友的可能。
出发
在权衡了各方面利弊和各种局势之后,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5月率领步兵七万五千余人,骑兵一万二千人离开新迦太基城。为了抵达相当于今西班牙北部边界的地方,他必须行军五百英里,其中大多为山地。大军渡伊比鲁斯河时正值七月中旬,过河后不久即遇到与马西利亚并多少与罗马友好的部落的抗击。经过一场速战速决然而却伤亡巨大的战役,汉尼拔才得以控制介于伊比鲁斯河与比利牛斯山脉之间的这个地区。为了确保迦太基对于该地区各部落的持续控制,汉尼拔拨给其弟汉诺一万步兵与一千骑兵,命其在原地留守。
汉尼拔对其军队进行缩编,使它减少到他认为自已有能力维持其过高卢途中的给养为止。他批准一部分伊比利亚士兵返回家乡,然后就开始翻越比利牛斯山、此时他手下大约有步兵五万人,骑兵九千,外加大约四十头战象。这都是些久经沙场的老兵,随他征战已多年。大军巧妙地渡过罗纳河,并于古罗马的一些兵团发生对抗之后,汉尼拔大致保持东向,一路朝他迄此为止所遇到的最大障碍阿尔卑斯山进发。
险阻
历史学家在他究竟走的是哪一条路线以及他利用哪个隘口翻山进入意大利这些问题上众说不一。波利比乌斯与利维都相当详细地描述了这次翻山的经过,但是要认定其路线却难上加难,因为他们所提到的拉丁文地名早已改为法文,以致现在的地名几乎没有一个与原来的拉丁文地名有任何相似之处。
从罗纳河出发行军四天之后,汉尼拔来到了一个波利比乌斯称之为“岛”的地方,因为它在形状上很象尼罗河三角州。不过现在这块三角地的底边不是海而是山。它可能是夹在埃盖河、罗纳河与巴罗尼山脉之间的那个地区。汉尼拔发现在那里在进行着一场战争。两兄弟正为争夺部落领导权互相残杀。其中的兄长投向汉尼拔求援。
汉尼拔马上认识到这个地区拥有一个盟友的好处。他随即介入并帮助哥哥赶走了弟弟。为了表示感激,这位新酋长向迦太基人提供了武器、被服与靴子。迦太基士兵于夏天离开西班牙,现在即将进山时已是十月份,对这些东西当然求之不得。这些友好的高卢人继而又护送迦太基人通过由不友好的阿罗布洛热部落所占据的地区,一直送到第一个隘口的山脚下。
至此,汉尼拔的路线是沿罗纳河北上,然后似乎转而沿罗纳河的支流之一,德龙河,向多菲内阿尔卑斯山东行。部队既已开始登山,护送前来的友军就离去。攀登的目标可能是格里蒙隘,因为那里的情形似乎最符合古代历史学家的描述。护送部队刚走,阿罗布洛热人就谋划在迦太基军进入第一个隘口时向其发动袭击。他们在道路上方的山坡上设下埋伏,以便居高临下进攻排成纵队前进的迦太基军。
然而汉尼拔对阿罗布洛热人的计划已有所得知并已派出探子探取进一步情报。探子回报说,那些部落兵于夜间离开其有利地形返回村子里歇息。汉尼拔遂率领部队开赴战地,直至快到敌人伏击点跟前才扎营。这里道路狭窄,地势险要,有好几处地方两边峭壁封道,其余地方则是一边悬崖,下面直连深渊。那天夜晚汉尼拔令人燃起所有营火,似乎全军都已安息。然后他亲率一支轻武装部队夺取了阿罗布洛热人筑好的阵地。
次日晨,阿罗布洛热人发现阵地被占不禁万分惊愕,但是他们发动袭击之意已定,于是他们暂且放过迦太基纵队,让他们沿着山路往前再走一段。等迦太基人进入又一条隘路时,这些部落人同时在几处发动袭击。运载给养的牲口所受到的攻击尤其勐烈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战马战象跌落山谷
牲口受惊,结果许多因失足滚下陡坡而毙命。这对汉尼拔来说是一个惨重的损失,因为根据部队的运载能力他本来就已经严格限制了随军携带给养的数量。但是,他在驱走了袭击之敌以后拿下了阿罗布洛热人的主要城镇。在那里,他得到了马匹、毛驴充作驮畜,同时还征集到了可维持二至三天的粮食、食畜补给,从而为上述损失找到了补偿。
经过一天的休息,大军遂挥师进山。数天之后,一些当地部落人携带礼品来见汉尼拔。为了证明他们的友谊,他们主动交出数人作为人质,同时表示愿为大军做向导,汉尼拔怀疑其中有诈,然而还是收下了礼物,让这些土着带了两天路。
这一天,大军正在通过“一条险峻难行的峡谷”(波利比乌斯语,或许是指吉尔谷),绵长的队伍遭到了伏击。土人们以礌石袭击迦太基人,使迦军人畜惊慌伤亡巨大。但是汉尼拔对遭伏击的可能性已有所准备,事先将骑兵与辎重置于队列之首,将拥有重武器装备的步兵放在末尾。根据这个部署,重步兵出击,重创并驱走敌兵。自此以后,除了一些小型袭击之外,土人们没有再找迦军的麻烦。
次日,即进山后的第九天,大军到达了隘路的最高处。他们在那里休息了两天,以便让人畜中的许多掉队者赶上并重归大队。这个隘口高出雪线,看来很象是特拉维尔塞特隘。正如波利比乌斯描述的,这是一个极高现在已不用的隘口,迦太基人处此因境,显然忽略了走一条容易通行的路线。这表明那些靠不住的向导故意将他们领入了一个难以通行的地区。
至此时,由于路途艰难,损失巨大,故而部队士气低落。将士们边爬山边作战,本已疲惫不堪;身在异国,远离故土,加上不惯严寒气候,更使他们郁郁不乐。汉尼拔把军官们召集到一处地方,从那里他们可以俯瞰远眺意大利平原。据利维记载,他对他们说:“你们现在所已经跨越的不仅只是意大利的天然屏障,而且是罗马城本身。你们正在进入一个友好地区,那里的居民与我们同样仇恨罗马人。你们余下的行程将一路下坡,平坦顺利。经过一、两次战斗,那个意大利的堡垒与首都就将归你们所有,任你们支配了!”
暴雪
汉尼拔的这一番话鼓舞了他的部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他所希望的那么容易。积雪未化,久冻不开,然而老天又降新雪,致使路滑难行。人畜失足,纷纷滚下山坡。马匹与毛驴的尖蹄踩碎了冰层,其细腿插进裂口被冰刃划得鲜血淋漓,因而必须由人先为它们把道路踩实,否则它们就寸步难行。最糟糕的是那场新降的大雪盖没了这条危险重重的小道,即使没有那场雪,这条道路本来就够难辨认的了。
他们来到了一处地方,那里的道路巳被山崩阻断。汉尼拔命令部队原地停止前进,动手修筑新路。他们用了一天功夫开出一条小径,马匹与驮畜因而得以行走在低于积雪地带高度的道路上并吃到生长于雪线以下的草类与植物。又化了三天时间拓宽路面以供战象通行。这些可怜的大象此时已瘦骨嶙峋的了。
开始登山后的第十五天,汉尼拔及其军队终于出现在波河流域一带。自从他们于新迦太基城启程以来至此时已过去了五个月。行程之中,损失巨大。根据波利比乌斯所述,走完全程的只有一万二千名利比亚步兵、八千名伊比利亚步兵以及不到六千名骑兵。与当初满怀向罗马复仇的强烈希望从罗纳河出发时的兵力相比,人数已不足半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