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为何不惩罚败军之将?不投降都是好样的
“迦太基的军队在战败时就变得更加横暴,他们往往把将领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是由于本身的胆怯而惩治他们的将领;在罗马人那里,执政官则把临阵脱逃的士兵的十分之一处死,然后再率领其余的人去杀敌。”
——出自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在分析“新兴国家”罗马战胜老牌强国迦太基,取得布匿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比较了两国面对失败的态度。但喜欢下结论的孟老师在这段话里,故意省略了罗马将领和迦太基士兵的责任。
罗马士兵以公民兵为主,当兵就相当于缴纳直接税,临阵脱逃意味逃避义务,受到处罚乃天经地义,士兵认了。而迦太基的兵大多是来自努比底亚、高卢和西班牙野蛮部落的雇佣兵,打了败仗士兵就作鸟兽散,想惩罚也无从罚。
罗马对士兵如此严厉,对打了败仗的将领如何呢?
现在的影视有些误导,似乎那个时代的罗马百战百胜。其实,罗马人也经常吃败仗,他们曾经败给埃特鲁斯坎人,败给高卢人,败给萨莫奈人,败给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当然,也败给过迦太基人。
在与山岳民族萨莫奈人的对抗中,罗马人曾经历过“考地乌姆耻辱”。公元前321年,听信假情报的罗马大军以为前面就是平原,在执政官的带领下一路开进考地乌姆峡谷,可萨莫奈人早已在峡谷布下天罗地网,罗马士兵一次次突围都告失败,粮食吃光了只能杀马充饥,后来马匹也没了,罗马军团终于不战而降。
罗马人可以败退,但还没有习惯投降。萨莫奈人要求罗马士兵脱去盔甲、衣服,像奴隶一样只剩白色短衣,对罗马自由民来说,这样的穿着意味着半裸体。而萨莫奈人的惩罚还不止于此,他们对走过面前的罗马人不断辱骂,甚至用锐利的矛刺扎,不少罗马士兵受伤倒地当场身亡。此外,被扣押的600名罗马人质被关进萨莫奈人的监狱。
这是刻骨铭心的耻辱。但是,当侥幸生存下的罗马士兵回到自己的土地时,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而败军之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另一次败仗发生在公元前255年,第一次布匿战争进入第10个年头时,执政官雷古鲁斯急功近利想速战速决,却被迦太基人打得一败涂地,8000多罗马士兵战死沙场,仅2000人逃生,包括雷古鲁斯在内的500名罗马人成了俘虏。祸不单行,新组建不久的罗马海军为他们报仇雪恨,但在返回西西里岛时遭遇暴风雨,统率海军的罗马将领完全不了解大海,又听不进舵手的意见,强行要求向海岸靠拢,结果酿成地中海有史以来最大的海难事件,230艘战船只剩下80艘,6万罗马人在大海上丧命。
战败和事故都是将领的责任。我们先看雷古鲁斯,迦太基人在和谈时带上他作为和谈使节,命他游说元老院,让罗马全面放弃西西里岛。但前执政官回到罗马后,完全无视监督他的迦太基人,不仅没有帮迦太基人游说元老院,反而劝说元老院不要接受和谈条件。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元老院意志消沉的时候,当他们听懂雷古鲁斯的真实想法后,恢复了勇气和信心,拒绝了和约。
而雷古鲁斯,他守约回到迦太基,被塞进一个圆形笼子,像足球一样被大象践踏而死。这是他的命运,在重回罗马时,他就清楚自己的下场。
第二年春天,在两位执政官和两位前执政官的带领下,罗马军队兵分海陆两路浩浩荡荡向西西里岛进发。而执政官之一西庇阿,在罗马刚刚成立海军的那一年就被迦太基人抓获,两国交换俘虏时才回到罗马。两位前执政官正是上次海难的直接责任人。这也意味着,他们并没有被问责。
当然,也不能说罗马对败军之将完全放任不管。公元前249年,罗马海军遭遇组建以来的第一次败仗,220艘战船中,93艘被迦太基人缴获,30艘沉入海底,2万多士兵葬身大海,执政官普尔克尔被召回罗马罚款1.2万银币。但这一处罚不是为了追究打败仗的责任,而是因为他在出征前进行的鸟卜仪式上,冒犯了宗教信仰。
罗马有史以来最惨痛的败仗是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会战。是年8月2日,迦太基的天才军事家汉尼拔抓住罗马轮值总指挥官瓦罗的性格弱点,出其不意,在击溃罗马骑兵后,以5万步兵对7万罗马步兵实施围歼。这一仗,执政官埃米利乌斯战死疆场,上一年度执政官、指挥重装步兵部队的塞尔维利乌斯阵亡,独裁官时代担任费边副官的米努基乌斯被杀,加入骑兵队及重装步兵团的80位元老无一幸存,7万罗马士兵牺牲,1万人被俘——这是罗马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所幸,瓦罗带着50骑兵侥幸逃生。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记载:当执政官瓦罗因为处置乖张和行动错误,以致被敌人击败,满怀羞愧和屈辱之情逃离战场回到家园的时候,全体元老院议员和罗马市民到城门迎接,用尊重和恭敬的态度表示慰勉之意。等到场面安静下来,高阶官员和元老院资深议员,包括前独裁官费边在内,全都当着人民的面公开赞扬,遭遇这样重大的损失之后,他对于国家的前途没有感到绝望,仍旧回来主持政府的事务,执行法律的规定,帮助同胞解救未来的苦难。
这位希腊历史学家对此由衷感叹道,“我们对于罗马人所表现的崇高精神和镇静态度,应该给予格外的敬佩。”
还要补充说明的有两点:一、前独裁官费边享有“拖延者”的外号,主张打持久战,对瓦罗的急进战略一直耿耿于怀。坎尼会战失利后费边冰释前嫌,建议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瓦罗独裁官,瓦罗因羞愧才拒不接受。二、19岁的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也就是后来战胜汉尼拔的罗马统帅,从另一路成功逃脱。汉尼拔要是知道他是自己的命中克星,一定后悔莫及。
罗马的败军之将不受处罚,这与现代政治理念中的问责制似乎有很大出入。那么,罗马为何不像迦太基人一样对“问题官员”实施问责呢?孟德斯鸠老师认为是因为罗马人比对方更自信,更文明。
日本人盐野七生在她的《罗马人的故事》中分析有三个原因:一、在罗马人的意识中,个人的胜利只有在自己所属的共同体取得胜利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共同体内,肩负责任却惨遭失败的人,内心会因为羞愧而备受煎熬,这样的惩罚足够了,没有必要对他免职或向他问罪。二、经历了战败后的罗马人更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善于向战胜自己的对手学习,而且罗马人永不服输,一定会在下一次把失败加倍地返还给对手。三、共和政体下,尤其是公元前367年《李锡尼法》出台后,罗马的所有国家官职向平民开放,当选执政官的既有贵族也有平民,惩戒战败责任者难免成为内部分裂的导火索,无论是哪一方都不会服气。
这三条理由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还应加上一条,罗马人是基于一种存在主义式的信念: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作为军事统率的罗马执政官是大家选举出来的,他的失败也就是大家的失败,如果觉得打了败仗有利于吸取教训,作为罗马公民的士兵,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觉得这位将领是一位平庸之辈,当初是一次错误的选择,很简单,下一个年度,不选他就是。所以,罗马人根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问题官员”问责或者复出的问题。
哈米尔卡巴卡曾要求汉尼拔在他面前发下要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
哈米尔卡生于迦太基的一个贵族家庭,其家族掌管迦太基的外交事务,有签定和约之权。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晚期,形已对迦太基不利。哈米尔卡自前247年起率领一支由多国雇佣军组成的小部队驻守西西里岛。他以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为模范,打造出了一支多兵种互相配合的强军。他率领这支军队对布林底西等地进行了袭扰,并多次击败了罗马共和国的军队。罗马被迫组建舰队,绕过西西里直接进攻迦太基本土,最终迫使迦太基求和。前241年,根据和约,哈米尔卡不得不率军放弃西西里岛,回到迦太基。
在西西里岛时,哈米尔卡对雇佣军许以巨额酬金,回国之后,哈米尔卡被撤换,其军队得不到酬金,又因在失去了统帅,发起了兵变,史称佣兵战争或无道战争(Truceless ar)。迦太基政府被迫重新起用哈米尔卡。他使用攻心战术,以自身威望招纳敌军,并对拒绝投降者加以残酷镇压,最终在前237年平定了兵变。在此期间,罗马趁火打劫,占领了原属迦太基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并勒索了大笔赔款。
为了阻止哈米尔卡在迦太基获得独裁地位,以伟人汉诺为首的迦太基贵族同意他招募一支新军,对努比亚发动战争。但是,在向西击败努比亚人,并打到海格力斯之柱,哈米尔卡同其女婿哈斯德鲁巴突然率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北上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开始经略西班牙。在西班牙,一方面,哈米尔卡运用外交手段,比如让哈斯德鲁巴和汉尼拔兄弟都娶了凯尔特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通过联姻的办法拉拢西班牙当地的凯尔特人部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征服,向当地土著要求人质等办法,不断扩大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经过八年的征战,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几个相互孤立的贸易据点连成一片,建立了新迦太基为后方基地。他将西班牙所得的财富分成三份,一份赏赐给士兵,一部分上交迦太基国库,另一部分用作他在迦太基国内政坛的活动资金,结交朋党,确保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随着哈米尔卡在西班牙势力的扩张,西班牙当地的一些国王和酋长联合起来对付哈米尔卡。前228年,迦太基军队进入塔古斯河与杜利乌斯河之间的地区,同当地部落发生了一次战斗,敌人驱赶许多牛车,车上载以木材,在哈米尔卡的部属上前交战时,敌人纵火焚车,牛群大惊,奔向迦太基军队,哈米尔卡部队阵型大乱,敌人乘机向前冲杀,哈米尔卡在乱军中被杀。他死后,其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鲁巴继承了其在西班牙的地位,随后迦太基政府的正式授予他负责西班牙殖民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