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中的班大师是谁?班大师原型是鲁班吗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4www.nkfx.cn历史朝代

  3D武侠动画剧《秦时明月》系列的第五部《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现已播出,剧中的班大师是《秦时明月》系列中的角色,由于幼年的一次意外导致失去一条手臂,从此开始钻研和制造各种机关。看起来是个糊涂的老头儿,实际上在机关术上有着天人一般的精湛技艺。那么剧中的班大师是谁?是鲁班吗?

  《秦时明月》班大师是鲁班吗?

  在《秦时明月》中,班大师是墨家头领之一,非攻机关术专家,以善于发明各种机关而闻名。鲁班,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班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班大师处于秦始皇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而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早于秦朝。班大师并非鲁班。

  《秦时明月》中的公输仇是鲁班的后代,霸道机关术的新一代掌门人。据传他对机关术的精通程度,已经接近公输家族的祖师爷—— 公输班(鲁班)大师。公输仇把机关杀伤力的进攻部份极度强化,这就是所谓的霸道机关术。

《秦时明月》班大师人物形象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他是晚清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人,也是近代洋务思想家、职业外交家的先驱。

  饱读诗书,关注洋务

  郭嵩焘从小就受到了标准的传统教育。1835年,郭嵩焘考中秀才,后进入湘学重镇岳麓书院读书。在这里,郭嵩焘深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湘学传统影响,结识了同在这里读书的曾国藩、刘蓉等名士,并与他们结为挚友。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郭嵩焘第五次参加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此后不久,由于双亲相继去世,郭嵩焘只得依定制回乡居丧。乡居期间,正值太平天国进军湖南。在他的积极劝导之下,隐居乡间的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纷纷出山,组建“湘勇”镇压太平军。此后的几年,郭嵩焘一直随曾国藩参赞军务,并在官场中建立了一定的“关系”。1856年末,郭嵩焘到京城出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帝对他的学识非常赞赏,让他入值皇帝的私人咨询机关南书房。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帝派郭嵩焘到天津前线随僧格林沁帮办防务,随后又命其前往烟台等处海口稽查隐匿侵吞贸易税收的情况。郭嵩焘是文人,本来就与当时污秽不堪的官场习气格格不入。在任上,他采取种种有力措施整顿税务,查办贪官污吏,大大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但其随员和地方官员因他破坏了官场长期以来的“规矩”,联合起来贿赂京城官员,在背后告了郭嵩焘的黑状。正当郭嵩焘自以为有功于朝廷的时候,却突然被调离查办。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亲眼见识了英国先进的军力,使得郭嵩焘比代的其他人更为迫切地关注西方。1859年2月,他给皇帝上疏,要求清廷培养专门的外交人才。在最早的三所外国语学校中,他协办、主办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

郭嵩焘

  1861年,有感于近20年来夷务(外事)工作一再出现的怪现象,郭嵩焘沉痛地说,其实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与外国人划定章程,与他们平等相处,不应该怕他们。但如果不了解外国的情况,一味用蛮力,反而会使夷乱加剧。

  赴英赔罪,出任公使

  两次鸦片战争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政府内部一些人逐步意识到不能再固守闭关锁国、孤立于世界之外的老路,希望通过向外派遣使节,与西方进行平等接触。

  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官员马嘉理率人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借机滋事,迫使清廷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廷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这个赔礼又丢人的差使落到了郭嵩焘肩上。后来,清廷索性又追加了一项命令,告诉郭嵩焘赔礼后不必回国,直接出任驻英国公使。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消息传出时,清廷内部有不少王公大臣与名士还恪守着“天朝上国”的狭隘观念,把郭嵩焘的出使行动看成是毁掉一世清名的差使。在当时人的眼中,郭嵩焘的洋务主张就已经标新立异,令人侧目了,而这次,他竟自弃父母之邦,远赴夷人之国,简直是匪夷所思。他的一些湖南同乡更为他此行感到羞耻,甚至企图毁掉他的老宅。当时,有人竟然编写了这样一副极为尖刻的对联来羞辱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作为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没有也不可能接受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等基本知识的系统训练。他是靠着为数不多的材料和虚心考求去认识外部世界的。今天看来,他的认识比代的大多数人都高出一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