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阎海文牺牲后竟让日本人登报感叹?
1937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打算倒萨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文章甚至惊呼“已非昔日支那!”
从口气中可以看出,大阪的报纸对这个人物是极为尊敬的,尤其是那句已非昔日支那,更是对他对军队予以了崇高的评价。可是,这篇文章里说到的主人公仅仅只有二十一岁,他就是阎海文。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动了入侵我东北三省,制造了让人痛恨不已的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生于辽宁北镇的阎海文毅然加入了空军,并进入航校学习战斗机操作。毕业后,加入空军第五大队,成为了二十五中队中一名年轻的少尉飞行员。从那一刻起,这个年轻人就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重重的扛在了自己的肩上,誓死为了中华民族的之崛起而奋斗,而牺牲。
后来,他在自己的自传中这样写到他在《我的自传》中表示‘我们人,现处在一个极危险的地位,在国际的地位,是说不上的。现在我们九死一生,敌人已逼到我们家门里来了,非速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现在我们应以总理的革命手段,实行总理的遗教,才可能有出路,才能复兴。法之霞飞将军,欧战时闻名全世;拿破仑之武功,轰轰烈烈;华盛顿之血,战八年而唱独立;印度之甘地,土尔其之基马耳,等等,都是古今中外的完人。他们事业的伟大,也是努力奋斗得来的,他们有干干干的精神,所以我在学生时代,守纪律,服从长官,爱惜光阴,自励自行,努力苦干,以期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完成我的杀敌之志愿。
19378月17日,距离七七事变爆发仅仅一月有余,阎海文所在的第五大队接到命令,派六架飞机协助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八师轰炸位于虹口的日本海军司令部,闫海文积极参加了这次任务。在任务的过程中,这个年轻人以不要命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敌人阵地,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返航时,遭到敌人的猛烈还击,于战斗中,闫海文所驾驶的飞机被日军的高射炮不幸击中。危急时刻,闫海文借助逃生设备跳出了飞机。他努力控制着降落伞,企图将自己将军在日军的占领范围之外,只是当时的一阵强风,彻底改变了他的计划。这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就那么看着自己离日军的阵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就在那个时候,他在自己的心里暗暗发誓,士可杀,不可辱。泱泱中华,不缺的就是好汉,死了我一个,值了。于是他的降落伞还未落地,就拔出身上的配枪,对着脚下的围成一堆,等着他落地之后对他进行活捉的的日本士兵发出了的射击,五颗子弹,一个都没有浪费,五声枪响之后,五个日军应声倒地。眼看着就要降落到地面了,我堂堂七尺儿郎,为国效力,征战沙场,岂可为日寇所擒?当时,他的枪里还有一颗子弹,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枪,把子弹打向了自己的脑袋。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
不仅国民党空军对他的事迹予以了高度的评价。连当时在场的日军,都被他这种不怕牺牲,抗战到底的军人气魄所折服,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新闻报纸对这位年轻的空军,以及他英勇就义的过程发文进行报道,并在文末发出感叹,有忠烈将士如此,早已不是昔日支那。同年10月,日本东京新宿区举办了“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出其生前用过的飞行服、降落伞和手枪等遗物。此次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东京的商业区序宿挂出写有“支那空军之勇士阎海文”的横幅,在一个橱窗里展示了阎海文的飞行服、降落伞、手枪、子弹壳等遗物。这些遗物,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才回到了人民手中。
羌族祭山会 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
祭山会,羌语“苏布士”,也叫还愿会、塔子会、山王会。一般在羌祭的神林中,祭祀坪中举行。羌寨民居(含碉楼)一般择筑在半山腰或山脊上,这是由于古羌时期,战争频繁,羌族累遭官兵清剿或外族侵扰。择此种地形建寨,易守难攻,便于退入山上森林,每个寨子背后山上都有一片森林,作为屏障,佑护山寨。故羌人可称其为神林,倍加爱护。而且在神林的坝子里,往往用白石垒成一个塔形石堆,在上面矗立着巨大、雪白的白石(石英石)作神祗供奉。也有在羌寨周围的山坡上,专辟一块如篮球场大小的平地为祭祀坪。在茂县黑虎寨的山脊平地上就有专供祭祀的祭祀坪一个。在祭祀坪北端筑有一山王塔。塔的中部有炉堂,专供“煨桑”之用。石塔顶上有一高约二尺、粗约十公分的石柱,石柱顶上供着一块“白石”,代表天神、山神,供人们祭祀膜拜。
整个祭山会由释比指挥,依序进行。如祭山会前,即派人在塔子前供奉祭器、祭礼、香烛等用具。林子周围遍插五色彩旗,布置祭坛。参加祭山会的人,穿着节日盛装,携带事先准备好的刀头肉、白酒和三角形或新月形的面馍,还要捎带一些柴火和白石,安放在祭祀坪白石神塔前。
此时,会首(现为村长、族长)业已准备好一头黑色公羊(还大愿时准备公牦牛一头)、一只红公鸡、一坛酒、一个大三叉馍馍以及刀头肉,一斗粮食等物。祭山会开始,会首在祭祀塔前“煨桑”祭天,随后人们也将随身携带的松枝柏抛进煨桑炉里,或在冒烟的柴堆上撒些五谷杂粮、白酒等。以示酬神还愿,祈求吉祥。此时,释比上场,他头戴猴头皮帽(帽上缀有九个小海贝),帽前缀以长有大獠牙的凶恶神像(类似吞口),腰佩法刀,手持响盘、羊皮鼓,并持着人头形手西斗(拐杖)走在祭山队伍的前面。其后一帮徒弟,手敲法器或持挂有五色彩纸的杉枝(十卓)紧随其后。其它参加祭山会的人众,亦尾随释比,在法器、乐器和鞭炮声、火枌声中步入会场。
一到会场,释比在山王塔(白石神塔)前燃香点蜡,用会首准备的刀头肉、酒和馍馍敬神。地上点燃一堆柏枝,凡参加祭山会的人及作为祭品的羊都无例外地从柏枝上跨过,并将携带的祭品、用具等在柏枝上薰一蕃,以示解净污秽,以迎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