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遇刺案震动天下为什么却稀里糊涂结案了
廖仲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精于理财且廉洁自律的他,不仅是改组国民党的头号功臣,还能倾心结交工农。,就在廖仲恺风风火火前行的时候,1925年,一场有预谋的杀戮正在等着他……
“为孙中山管荷包的人”
翻阅廖仲恺(1877-1925 年)致孙中山的电函寥寥四五篇,多数绕不开“钱”。廖仲恺被誉为“为孙中山管荷包的人”,也是孙中山最忠诚的追随者。
廖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市)人,为汉族客家人,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1902年留学日本。从1903年9 月廖仲恺(1897 年与何香凝结婚)夫妇到日本小石川“下宿屋”(旅馆)拜访孙中山开始,再到1925 年孙中山病逝,这22 年间,孙中山身边总有廖仲恺的身影。
辛亥革命之后,廖仲恺先后任广东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1911 年,两广总督张鸣岐潜逃时大放狂言“革命党即得广东,不得守三日也”,革命党也忧心忡忡“民国成立后,最要紧最危险者,为财政问题,广东尤甚”。廖仲恺面临困难紊乱的广东财政,连出奇招,在1913 年8 月解职离开广东时,“库中存有现洋100 余万,另有纸币数百万”,成为“民国以来财政当局所未见之现象”。
在1917 年的护法运动中,廖仲恺“借入现款供护法用者,综计139.27 万元”,保证了参加护法的海军舰队官兵及议员120 多人能及时抵达广州。在随后成立的护法军政府中,廖仲恺特任署理财政总长。当时广东财政由桂系军阀把持,军政府财源几近断绝,在这种情况下,廖仲恺向海外大量发行公债,缓解了燃眉之急。4 年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次长代行部长之职,全力整顿财政。
改组国民党的头号功臣
1923 年10 月,廖仲恺出任改组委员、国民党临时中央执委会9 委员之一,担负改组国民党的重任。但破旧立新,谈何容易;加之,时任执委中多数人对改组都不愿负实际责任,千钧重担就只能由廖仲恺独自承担了。在国民党“一大”开幕式上,廖仲恺第一个发言。会议期间,他先后7次发言,在关键问题上发表意见。廖仲恺的辛劳与努力,就连当初不赞成改组与国共合作的汪精卫与蒋介石,也交口称赞。
国民党改组后,廖仲恺花了很大气力去领导工农运动。在他主持或参与下,制定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组织法,颁布了工会组织条例。这些法令和条例,是第一个保护农民协会、提倡农民自卫的政府法规,也是第一个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以及言论、出版和罢工自由的政府法令。
为解决罢工工人的生计问题,廖仲恺下令关闭广州的烟馆与赌馆作罢工工人的宿舍之用,并拨出专款作为罢工工人的生活费,解决了回到广州的近十万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当时他领导的国民党财政部经费虽十分困难,仍每月拿出一万元充作罢工活动经费。
就在廖仲恺风风火火前行的时候,一场有预谋的杀戮正在等着他……
廖仲恺身中4枪被刺杀
1925 年8 月20 日,在孙中山辞世5 个月后,廖仲恺被枪杀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当时,他身中4 枪,未到医院,就已气绝。
当廖仲恺中枪时,他的卫士当场将凶手之一陈顺击伤。在医院,昏迷的陈顺不时呼叫“大声佬”,大声佬是朱卓文的诨号。朱卓文被认为是“廖案”最直接的涉案者,他在香山县长任上被廖仲恺免职,与廖有怨,并多次扬言“非杀廖仲恺不可”。他也承认有“杀廖”预谋,但辩白说因计划泄露而作罢,却未能举出反证。国民政府也未放弃对他的追捕,此人于1935年被陈济棠捉住就地枪决。
“廖案”后的第3 天,粤军第三军军长李福林举报胡毅生(胡汉民的堂弟)、魏邦平、朱卓文、林直勉等人有涉案嫌疑。周恩来率黄埔军校学生逮捕了林直勉,胡毅生、魏邦平脱逃。林直勉被捕后,承认要“推倒”廖仲恺,“但谋杀廖仲恺是不知情的”,即承认有反廖言论,不承认有参与杀廖行为。1927年春,林直勉获释。
随着胡毅生浮出水面,胡汉民也被牵进案中,更被怀疑为主使者。为了对付西山会议派,汪精卫、蒋介石需要争取胡汉民,,胡毅生后来当上了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总统府”顾问。不过,胡氏兄弟并没有从“廖案”中清白脱身,陈公博说“自然不是胡先生当面指使凶手,但团体里酝酿暗杀廖先生,而胡先生不加制止,这是事实。”
幕后主谋元凶仍是谜
李福林的举报给粤军带来灭顶之灾,不少将领被剥夺军职,有的还被处死,粤军领袖许崇智也陷入困境中。9月5日,许崇智奉命担任“财政监督”,但4 天后,蒋介石就以不顾大局、把持财政为由把他告到汪精卫那儿。9 月19日夜,蒋介石又给许崇智送去一封长信,逼其立即去职。无可奈何之下,许崇智只得卸职,在陈铭枢的“护送”下去了上海。
一年后,经“廖案”特别法庭审理,梁博处以死刑,后郭敏卿也被处死,梅光培被释放,其他凶手大多不知所终,震惊中外的廖仲恺被刺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结束了,但幕后的主谋元凶是谁?至今仍是历史悬案。
1925年9月1 日,廖仲恺出殡,送葬之人达20 多万。廖仲恺的遗体先暂居好友朱执信墓侧,1935 年9月1 日归葬于南京紫金山孙中山陵侧,两位著名的革命者终于长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