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之乱解密:吴王刘濞犯了两个致命失误致失

历史朝代 2023-03-26 12:39www.nkfx.cn历史朝代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国由于不满国家的削藩政策,举兵发动反叛,史称七国之乱。从历史的答案中我们知道最终七国之乱失败了,吴王刘濞被杀。

  在这里我们回过头来讨论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作乱有可能成功吗?答案是完全有可能的。史书上记载吴王刘濞这个人彪悍而果敢,和自己的农民父亲刘仲完全不像,和刘邦很像。刘濞这个人非常有经济头脑,他利用吴国的天然优势以铸钱、煮盐、造船三大经济要点为中心,迅速使吴国富甲起来,史书上记载“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刘濞还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个免除农业税的国家领导人。吴国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其日后的军事叛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但刘濞经济上虽然是一把好手,军事上却只是二三流水平。吴王刘濞在起兵后接二连三的犯了致命错误,最终导致了他的军事失败。

  他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他刚开始起兵时,其手下大将军田禄伯就向他建议道“如果只聚集所有军队向西进攻,而没有其他奇兵,是很难成功的,所以臣愿得五万人,循江淮而上,收淮南,入武关,分兵两路,与大王会师于关中。”但此策遭到了吴太子的坚决反对,他对父亲刘濞说“我们这次是谋反叛乱,不是义兵,所以不能把兵权分给他人,否则如果别人也学我们谋反而反过来背叛我们,那我们该怎么办?而且如果分兵两路,那就会削弱兵势,有害无益。”可以说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吴王刘濞拒绝了田禄伯分兵迂回入关中攻汉的建议。可以说,如果吴王刘濞果真听从大将军田禄伯的建议,那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很有可能改写了,因为从后面我们知道,率军平叛的周亚夫的进军路线恰恰就是出武关而后进入中原战场切断其粮道的。所以如果吴王刘濞真的让大将田禄伯领一军沿江淮入武关的话,就会正面撞上由周亚夫率领的中央军,田禄伯久经沙场,通晓军事,周亚夫能不能过得了他这关很难说。而且就算阴差阳错没有遇上,田禄伯的这支军队会对居于关中的汉中央政权产生极大的威胁,也会迫使周亚夫不得不回兵来救。只可惜刘濞两父子都是毫无战略眼光的大傻冒,拒绝了这个即有可能改写他们命运的建议。

  刘濞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在吴楚联军被力阻在梁国的坚城之下久攻不下时,有位年轻的将领恒将军向刘濞建议说“吴多步兵,步兵利于险阻;汉多骑兵,骑兵利于平地。希望大王所攻之城不下后,就直接跳过去,迅速率军疾驰到洛阳,然后占据洛阳的武库,取敖仓的粮食食用,利用黄河天险以令诸侯,如果这样那么即使不能攻入关中,天下大势也已定也。而如果大王慢慢行军,逢城必攻,那等到汉军骑兵到时,驰入梁楚之地,战事就将失败。”吴王刘濞听后召开会议招众老将商讨,那些老将以桓将军年轻识浅,所言空虚为由一众拒绝,最终这一避短用长,直袭洛阳的正确建议也被吴王否决了。我们后来可以从周亚夫身上应证这个战略的厉害。在周亚夫到达雒阳后,见到了当地在江湖上非常有地位的大哥级人物侠客剧孟,他十分高兴地说“七国反叛,我率轻骑赶来,简直不敢相信能安全来到这里。我还以为,诸侯军已经得到剧孟的支持。而剧孟至今却毫无动静。诸侯得不到剧孟的支持,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待我军据守荥阳,东方的战事就不必担忧了。”从这段话中我们就能看出连周亚夫都十分害怕吴王刘濞在他之前抢占洛阳,当他得知刘濞根本没有对洛阳下手后,就已经宣告说战事不必担忧了。而相比之下,汉朝军队对周亚夫的战略则予以严格的执行,在牺牲梁国的情况下顶住各方的压力,汉景帝也在这方面充分的信任周亚夫给予了充分的权利,使得七国之乱得以迅速的覆灭。

哀王旦 [金]史肃

八月风高胡马壮,胡儿弯弓向南望。铁门不守犯孤城,失我堂堂仁勇将。

将军之起本儒臣,纬武经文才过人。墨磨盾鼻扫千字,箭射戟牙惊六军。

忆昔初上疏,明日东华听宣谕。我从金毂东巡逻,公总干戈练征戍。

三月和兵好始修,胡兵一夜袭通州。练衣出郊虽频战,毡帐沿河未肯修。

将军尽出兵如水,烧胡之车破胡垒。倒戈弃甲十万人,乱辙靡旗三百里。

金甲煌煌金印光,诏书命我守昆阳。然知人有百夫勇,可奈仓无一日粮。

叛臣暗作开门策,一虎翻为群犬获。胸中气愤暴雷声,颔下须张猬毛磔。

将军虽死尚如生,万里遥传忠义名。昔闻陕右段忠烈,今见常山颜杲卿。

栋圬榱崩人短气,平生况切同年义。试歌慷慨一篇词,定洒英雄千古泪。

王旦者,昆阳守王子明也。(1)

王晦,《金史》本传作王晦,字子明。而诗作王旦,字子明。是否为同一人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出现上述不同呢,这个要从金朝的避讳制度寻找答案,根据《金史》,章宗泰和元年七月己巳“初禁庙讳同音字”(2),王旦之“旦”与金朝熙宗名之“亶”同音,在避讳之列,所以王晦本名王旦,在泰和元年七月以后改名王晦。

王晦在年轻时就以慷慨之气闻名,这在金人著作中可以看到,金人刘祁写到

“王副枢晦子明。自布衣时慷慨以侠闻,其友人出游久,妻与一僧私,既归,晦以告,其友无如之何。晦教之,复为远出计。治装即歧,而他寓。夕造其家,僧见之,趋启轩以逃,晦伏轩外,以铁简迎击,僧脑出而毙。明日,晦诣有司等自陈其事,有司义而释之。”(3)金史亦有类似记载“(王晦)少负气自渼,常慕张咏之为人,友妻与人有私,晦手刃杀之。”(4)正史显然不如笔记完备,如果我们再通过诗歌记述“将军之起本儒臣,纬武经文才过人。墨磨盾鼻扫千字,箭射戟牙惊六军。”我们不难得出王晦慷慨义气,有文有武这一形象。王晦和后来其他读书人一样,走科举出仕这条道路,他“中明昌二年进士”,先后担任“长葛主簿”“辽东路转运司都勾判官”“北京转运户籍判官”“安阳令”“签陕西西路按察司事”“平凉治中”“少府少监”“户部郎中”等一系列官职。(5),本来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凭借他的性格,完全可能在仕途之上走得远一些,也许会成为像王修一样的清官,在金朝中后期的金蒙战争发生后,则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

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蒙古成吉思汗以报世仇为名誓师伐金,而金防守边疆的参知政事完颜承裕(胡沙)和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千家奴)在前锋与蒙古接战败后,畏敌如虎,一味寻求逃跑,被蒙古军追击大败于会河堡。“死者蔽野塞川,金人精锐尽没于此。”(6)“识者谓金之亡,决于是役。”(7),随后蒙古军后破金怯战之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7000军,再后陷宣德居庸关,逼近中都,分兵掠取中原腹地。

金崇庆元年(蒙古成吉思汗七年),蒙古军复南下,攻西京,不克,金将奥屯襄来援,全军尽没,后成吉思汗中流矢,蒙古军解围。

金至宁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成吉思汗大举侵金,七月,在蒙古军强攻之下,加之金将完颜纲与术虎高琪不和,十万之众大败于缙山,后蒙古军乘势破居庸关,复围中都。

而金在大敌当前之时,将领纥石烈执中发动政变,杀金帝卫绍王,立丰王珣为帝,是为宣宗。而后术虎高琪与蒙古兵战败,惧纥石烈执中之诛,提兵入中都,杀纥石烈执中,宣宗任命术虎高琪为左副元帅。

蒙古军在围攻中都,兵分三路深入金统治中心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大部州县沦陷“是岁,河北郡县尽拔,唯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8)、邳、海州十一城不下。”(9),除了金朝承平日久,民不知兵外,和蒙古军计策也有关系,蒙古军采用驱守城军士家属攻城的方法“中原诸路之兵皆签往山后一带防遏,无兵可守,悉签乡民为兵,上城守御。大军(蒙古军)尽驱其家属来攻,父子兄弟往往遥相呼认,由是人无固志,所至郡邑一鼓而下。”(10)。诗所见“八月风高胡马壮,胡儿弯弓向南望。”就是说明了这个意思,这里金人称蒙古人为“胡”,是颇有自认中原正统的意思。

在蒙古军强攻之下,加之金防御无方,被迫向蒙古军求和“(贞佑二年)三月辛未,遣(完颜)承晖诣大元请和。”(11),将卫绍王之女嫁与成吉思汗,蒙古军退走。但随后金宣宗畏惧蒙古军,不顾大臣劝阻,一味决心迁都南京(开封),在迁都的过程中,金人对以契丹人为主的乣军的猜忌引发了他们的北叛,将金之虚实尽报之蒙古,蒙古以金迁都为借口,大举侵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