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场败仗让范仲淹感叹ldquo;将军白发征夫泪r
三川口战役后,宋廷罢免了范雍的职务,重新搭建陕西都部署司的领导班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户部尚书夏竦为宣徽南院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全面主持陕西前线工作,又以益利体量安抚使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作为副使协助其工作。但韩琦和范仲淹的战略思想却大相径庭,韩琦主张出动大兵深入兴、灵讨伐元昊,范仲淹主张应该修筑堡垒,采取守势。两人争执不下,夏竦摆不平两位副使,只好让他们回朝辩论,朝廷也不知如何定夺,最后诏令一面修筑堡垒,一面准备主动出兵。
首先是分管鄜延路的范仲淹屡次主动出击,收复金明砦,并多次成功打击夏军重要的要塞和军工厂,其中两员小将部署葛怀敏和殿直狄青表现出色。尤其是狄青,后来率大军讨平广西侬智高起义,成为北宋唯一一位武夫出身的枢密使。范仲淹又采纳签署定国节度使判官(节度使副秘书长)种世衡的建议,在延州东北200里处修筑青涧城,成为一个坚实的堡垒,控制了延州北路。元昊派绥州厢主狗儿在青涧城对面修筑遮鹿城,结果被范仲淹遣兵马押监马怀德率军击败,狗儿将军战死。之后鄜延路占据青涧城,屡败夏军,西夏人充分认识到范仲淹的厉害,相互传诵:"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老子指前面的范雍,小范老子即指范仲淹。
主张防守的范仲淹主动出击取得不错战绩,韩琦分管的环庆路却陷入防守。元昊派军攻破三川砦,进围镇戎军。最后在泾原军的支援下,环庆军才将夏军击退。顶住了元昊的第一波攻势,环庆路开始反击,趁元昊的精力都放在镇戎军方面,韩琦派出环庆部署任福率7000兵,从庆州出发,声言巡边,日暮时来到柔远砦,与当地蕃部宴饮,并戒令任何人不得离席,同时悄悄分派诸将行军70里向庆州东北100里处的西夏堡垒白豹城进发。天明时宋军有如神兵天降,出现在白豹城下,西夏守军毫无准备,大惊失色。此时任福也赶至城下亲自指挥,旋即攻破城池,收服荡骨咩等41个部族。白豹城是灵州的屏障,环庆、鄜延两路可以由此合兵进攻灵州,元昊不敢有失,连忙派兵急救,救兵到时宋军已经撤走,又派骑兵追击。任福派神木北路都巡检范全伏击,又斩首数百级。任福夜袭白豹城,一战成名,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贺州防御使,成为夏军所嫉恨的名将。韩范两路到陕西后都取得不错战绩,当时流传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面对一连串的败绩,元昊焦头烂额,又使出求和的伎俩。范仲淹本主招抚,于是准备谈和,但韩琦认为"无故请和,必定有诈。"要求趁机进攻。争执不下又提交廷议,结果朝廷诏令韩琦的环庆路准备战斗,范仲淹的鄜延路按兵不动,夏竦直辖的泾原路也没有出兵。果然,庆历元年二月,夏军开始袭扰怀远城(今甘肃平凉)。韩琦忙令诸堡戒严,并调镇戎军驻军从后方包抄,选派了18000兵力,由任福率领,泾原驻泊都监桑怿为先锋。临行前,韩琦对任福等面授机宜,要求他们从后方包抄夏军,一定不能远离能够供粮的营寨,如果不便作战就据险坚守,千万不能冒进,缓行至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县),与驻守的泾州驻泊都监王珪合兵后出击。任福一口答应,率军进发。
任福出兵不久,其所部的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同巡检内侍刘肃就在怀远砦以南的张家堡遭遇夏军,夏军一触即溃,丢弃不少物资败去。任福见夏军败退,把韩琦的方案忘得一干二净,率轻兵猛追,日暮时追至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大致在今宁夏隆德县以北),此地离羊牧隆城仅有5里,已乏食三日,人困马乏,在川口扎营。其余各部也渐次赶到,任福与桑怿在川口扎营,钤辖朱观、泾州都监武英率另一部在隔山相距5里的龙落川驻扎,约好第二天合兵继续追击。这时他们连续行军,已经非常疲顿,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堕入了元昊的佯败诱敌之计。
次日清晨,任福率军穿过川口,发现道旁有一些银泥盒,盒中噗嗤作响。任福令人打开盒子,旋即百余只白鸽从盒中飞出,盘旋于宋军上空。这正是元昊放在这里的信号,元昊坐在山顶,根据白鸽判断宋军的位置,以大旗指挥,铁骑四出,将宋军团团围住,竟有十余万众!(白鸽之说据《西夏书事》《长编》称在此地遇夏军大阵,不得不接战。按理说离羊牧隆城仅有5里时还要停下来扎营的可能性确实不大,白鸽很可能是后人演义出来的故事)此时任福等方知中计,只好全力抵抗。任福先派桑怿抵住夏军前锋,自结大阵御敌。然而不等大阵结成,又有不少伏兵杀出,很多宋军被赶下山崖,桑怿、刘肃在乱军中战死。任福身中十余箭,部将刘进劝他更换衣甲逃离,任福怒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使一把四刃铁简,与其子任怀亮挺身冲入敌阵决斗。士卒见状也无不报定尽忠之念,随任福决死,无一人逃亡,但毕竟寡不敌众,全部为国捐躯。
夏军全歼任福、桑怿部后立即合围武英、朱观部,这时羊牧隆城内的王珪也率4500军出援,在朱观的大阵以西结阵辅助,韩琦派出的渭州都监赵津也率2200骑赶到。由于这一部完成了阵形,所以夏军没有立即冲溃他们。元昊的用兵风格非常坚决,一旦遇到战机哪怕损失再大也决不放弃,夏军向宋军大阵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自杀式冲锋,战斗极其惨烈。王珪隐约看见任福的旗号还没有倒,准备出兵去救。军校犹豫不前,王珪拔剑斩之,向东京方向叩拜道:"臣非负国,力不能也,独有死耳!"策马杀入敌阵,一条铁鞭打得弯折,虎口尽裂,杀敌数百,战马三次中箭,三次换马,最后只能步战,犹杀敌数十,最后中飞矢而死。武英指挥大阵血战多时,身受重伤,情知必败,劝参军事耿傅道:"我是武将该死,你是文官,没有军责,何须与我们共死?"耿傅听后更加挺身在前,身中数枪而死。
耿傅在前一天就提醒任福、朱观要按韩琦的方略持重缓行,任福等不听,今日果然中伏大败。夏军前仆后继,终于将宋军东偏步兵阵冲破,整个大阵溃散,主将武英战殁。朱观率余下的千余士兵缓缓退到附近民兵营砦,借助民兵弓箭手勉强抵抗,坚持到了泾原部署王仲宝率兵来援,幸免一死。宋军共阵亡任福等指挥、军校以上的数百人,士卒六千余人。元昊又马不停蹄进攻刘璠堡(今宁夏海原),范仲淹遣环庆都监刘政率5000精兵救援,由于此前夏军损失已经很大,于是退回天都山休整。不久元昊又出兵秦州,被曹彬幼子秦凤路副都部署曹琮击退。
好水川之战元昊巧妙的引诱任福堕入其计,虽然代价比败方更大,但夏竦主政陕西后元昊连遭败绩,此战终于扳回一局,尤其是诛杀西夏人最嫉恨的名将任福,长出了一口恶气。西夏太师张元在边境的界上寺墙上题诗道:"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这里的"满川龙虎辈"就是指丢满山川的宋军尸体,非常得意。任福虽轻敌冒进,导致全败,但全军殉国,也让朝廷非常感动,追赠武胜军节度使、侍中,其余阵亡将领均有追赠。《西夏简史》称韩琦、范仲淹因此败也被贬官。这场大败也极大的挫伤了宋军的士气,所以悲天悯人的范文正公才会写出那篇最具凄美伤感情怀的边塞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辽双方的最初交锋发生在宋太祖伐北汉时与契丹援军之间,双方互有胜负。但由于宋太祖攻克北汉的意图不够坚决,所以遇到契丹援军后就较快撤军,没有发生大规模会战,双方真正较量还是发生在宋太宗攻灭北汉的大战中。
太平兴国四年(辽景宗乾亨元年,公元979年),太宗召开廷议,商定讨伐北汉的大计。虽然有不少人反对兴兵,但在主帅曹彬的支持下宋廷通过了进伐北汉的决议。
辽景宗(耶律贤)紧急召见宋帝国驻辽大使,质问为何要无故侵略他的小弟弟北汉。宋使回答得非常争气:"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则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河东地区的北汉国不顺应天命,应该讨伐,如果北方的辽帝国不支援他,则宋辽之间的和平协议依旧有效;不然,只有开战!)"
最后一个分裂势力即将重新纳入帝国的版图,而更加强大的契丹帝国只能焦急地筹措援军,希望能够尽力阻挠中原王朝的重新统一。
二月,宋军快速集结完毕,太宗御驾亲征北汉。不到一个月,宋军扫平周边州县,包围北汉国都太原城。契丹帝国援军也如同预料之中出现了,辽帝国南府宰相耶律沙率6万大军来援,并以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枢密副使耶律抹只分率前后军开进。
按照宋太宗在战前预定的作战方案,宋军主力部队围住太原城,遣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率万余精兵在白马岭大涧列阵阻击援军,属于典型的围城打援战术。耶律沙率领前军在涧北遥望郭进军整装以待,便停止行军,准备等后军到达后列阵出战。但敌烈见郭进兵少,认为应该以前军发起急攻,压倒宋军,再待后军压到,形成优势梯队攻击,便可对宋军实施毁灭性打击。抹只也附和敌烈的方案,耶律沙并不同意这样冒险的作战方案,但他虽为主将,却拗不过监军和副将两人,苦劝不听,只好令前军渡河先攻。好大喜功的敌烈率军冲锋在前,快速渡过大涧与郭进交锋。
按理说敌烈的作战方案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如果实施顺利可以使宋军受到最大强度的打击,然而这位契丹大王的方案却有一个重要缺陷:他低估了宋军的刚猛程度。
骑兵对战宋军重步兵方阵,最忌正面冲击,而应设法从侧翼包抄,但敌烈显然是求胜心切,以己之短击彼之长。对方是严阵以待,预先占据了险要地势,他的骑兵先锋渡过大涧之后来不及包抄对方的侧后翼就会先被对方包抄,一上岸就只能从正面冲击郭进的步兵方阵,战胜了还好说,战败了就没有后退的空间,极易被全歼。而郭进不愧为太祖朝名将,按照兵法"半渡而击之"的原理,只待敌烈的前锋甫一上岸,立刻指挥重步兵方阵上前抵住去路,使辽骑兵失去了冲突的空间,并亲率精锐骑兵从侧翼猛攻辽军。辽军陷入、进退不得,敌烈和他的儿子蛙哥(好名字!)、耶律沙的儿子德里、吐吕不部节度使都敏、黄皮室详稳唐筈等大将均死于宋军刀兵之下!
郭进以雷霆之势打掉了辽军前锋,而抹只的中军和耶律沙的后卫正在渡涧,收不住队形,全部上岸后被宋军包围!所幸耶律沙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很快在战场上就地收拢败军,重新整队抵住郭进的猛攻,拖延了一下时间。此时,耶律斜轸听说前军大败被围,火速强行军赶到。斜轸的头脑很清醒,他没有盲目渡河去急救耶律沙,而是令部下隔着河列开箭阵对宋军进行猛烈的射击,耶律沙则在阵中配合斜轸军的火力开始突围。斜轸不愧为一代名将,他这个作战方案无疑是辽军处于败势时最合理的方案,辽军在涧北列箭阵,宋军绝不可能分兵渡河来袭,而箭阵的火力可以支援被困的辽军突围。宋军经过激战,已经比较疲劳,辽军虽败,但兵力毕竟占优。郭进见耶律沙、斜轸都体现出极高的战术指挥水平,而且已经取得极大的战果,更重要的是监军田钦祚此刻没有及时率预备队上前继续打击辽军,失去了扩大战果的机会,耶律沙和耶律抹只狼狈逃回北岸。郭进又趁势攻破西龙门砦,契丹全军败退。
宋辽两大帝国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以宋帝国的胜利而结束。宋军阵斩辽帝国冀王敌烈等多名高级将领,将数万辽军精锐一战击溃。郭进将军作为此役的胜者,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划时代名将。而在此之前,契丹帝国横扫大漠南北,所向披靡,无论是对草原游牧部族还是中原五代政权,几无败绩,此役遭到宋军的惨痛打击,也深刻认识到宋帝国的实力。经历此战,辽帝国一定会适当调整很多基本国策。此役中几位契丹将军耶律沙、斜轸和抹只虽然大败亏输,但辽景宗赏罚分明,并未盲目责罚,而是嘉奖了他们在败军中体现出的优良素质,并逐步委以大任,日后均成长为宋辽战争中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