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跌宕一生
建安七子,是东汉时代令人钦佩的一群才子。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才华就更出类拔萃了。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一生悲壮卓绝,他写出来的诗也成为后世的传世之作。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多少关于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资料呢?今天我们一一来了解。
建安七子之首的年代:人才辈出的东汉
在东汉的160多年里,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无数建功立业、豪武英发、才气非凡的人物,不断涌现出来,为东汉历史留下了许多生动的篇章,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上升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都超过了西汉。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张衡的 “浑天仪”、名医张仲景、华佗、王叔和(下文记载)等都出现在这个朝代。历史学、文学艺术也达到新的高度,我国第一步完整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历史传记的体例。东汉时期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散文等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对后代的影响十分明显,与唐诗宋词并列,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特别是乐府民歌、五言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东汉文学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绘画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时代的陈琳、徐干、阮禹、应玚、刘桢并称为“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文学成就最高,是唯一被封侯的才子,位列“建安七子之首”,他以诗赋见长,他写的诗赋锻字炼句,风格清丽,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王粲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出身名门 博文强志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出身于显贵家庭。王粲的曾祖父王龚为汉顺帝时太尉,“有高名于天下”,因善于推荐人才,被誉为“推士”,祖父王畅,名在八俊,位至司空,与李赝同称为“天下高士”,成为“党人”的领袖,受到官僚仕大夫的拥戴;其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手下的长史,名位显达。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同常人的文才。有一天,他与人同行,路上遇到一石碑,王粲看了一遍,别人问他能否背诵这篇碑文,王粲微微一笑说“这有何难?”当即背碑而诵,一字不差,随行的人无不惊叹。又一次,王粲看人家下围棋,棋盘不小心被掀翻了,乱了棋局,下棋的二人正在唏嘘不已的时候,王粲凭着自己的记忆,重新把棋局恢复。下棋的人不信他摆得对,就重新摆好棋局用手帕盖上,另换一棋盘让他恢复。摆好后,两相对照,一般模样,无有一棋错位。二、三百个棋子的棋面能一目默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此事被时人传为佳话。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随之徙居长安,深得左中郎将蔡邕的赏识,当时,蔡邕才学卓著,朝内官员无不敬仰,宾客盈门。蔡邕听说王粲来到,慌忙出门迎接,匆忙中竟把鞋子穿倒了,留下了“倒履相迎”的千古佳话,后人用“倒履相迎”用来形容待人十分热情。看到大文学蔡邕“倒履相迎”的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且身材矮小、长相平平,众宾客十分看不起他,蔡邕对宾客们说:“这位是王龚的孙子,才华出众,我都不如他啊!我所有的藏书、文章,都要传授给他。”从此王粲成为蔡邕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