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帝国走向衰败的拐点:元英宗丧生南坡之变
摘要假如英宗、拜住手段更加老辣,对保守的政敌严加打击与防范,恐怕不至于酿成“南坡之变”。他们那么年轻,雄才大略,思想开明,体恤人民;如若假以天年,势必为大元帝国创造一个“至治盛世”,使它成为真正强大而文明的国家。
元朝,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也是当时世界武力最强的帝国。曾几何时,这个强大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两个年轻人手里,他们风华正茂,锐意进取,可望大有作为。这两个年轻人,就是元英宗和他的宰相拜住。
志同道合双子星
元英宗(1303—1323年),全名为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是元朝第五任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他虽然是元仁宗的长子,却并非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因为元仁宗与兄长元武宗有过“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也就是说,武宗死后传位于弟弟仁宗,仁宗死后传位于侄子(武宗的儿子)。,仁宗并没有信守这个约定,于延祐三年(1316)将自己长子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正月,元仁宗崩于光天宫,享年36岁。二个月以后,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登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至少名义上),日后庙号为元英宗。
元仁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编撰法典,恢复科举,推行“以儒治国”政策。魏源在《元史新编》中评价他“仁宗初政,首革尚书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不过,仁宗后期梳于治理,朝政渐趋腐败。
元英宗接管庞大帝国的时候,只有十八岁,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他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身为蒙古人而热爱汉文化,精通儒学经史。尽管生长在深宫,但他体察民情,懂得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元英宗自知,这么庞大的帝国,凭借一己之力是难以支撑的,至少要有一二个得力助手;若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德才兼备的大臣辅佐,必将起到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的效力。果真天随人愿,当时有一个叫拜住的年轻大臣,正好进入他的法眼。即位不久,元英宗就破格提拔拜住,任命他为左丞相。
拜住,绝非等闲之辈。他于1298年出生蒙古贵族世家,其高祖木华黎,跟随成吉思汗四处征战,为统一蒙古诸部并建立蒙古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其祖父安童,两度出任世祖忽必烈的宰相,治国才能和政绩极为突出,被誉为一代贤相。拜住早年丧父,母亲悉心呵培养他,让知名学者教他学习汉文化。他天资颖悟,闻辄领解。稍长,便显现出宏远端亮的气度,颇有祖父的风采。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17岁的拜住出任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又进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参与处理朝政。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已然成为帝国政坛最为璀璨的新星。
年轻的拜住之所以步步高(002251,股吧)升,主要取决于他的卓越政治才能,而不是官N代身价。早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英宗就听说拜住贤能,很想与他交往;考虑太子私交大臣,会引起皇上猜疑,却只好作罢。做了皇帝,再没有这样的顾虑,英宗便迫不及待地重用拜住,将他视为自己的肱股。
两个年轻人立志要治理好大元帝国。一次,英宗与拜住谈心说“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万方,曾有此乐邪?卿元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忝尔祖。”拜住欣慰感叹“创业惟艰,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亿兆之福也。”(《元史·英宗纪》)
里外受制难作为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即位之初,英宗名义上是帝国最高统治者,实际上还不能当家作主。里里外外受制于两个人,一个是太皇太后答己,一个是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答己是前两任皇帝武宗、仁宗的生母,亦即英宗的祖母。她十分聪慧,曾以皇太后身份辅佐武宗、仁宗,经历过大风大浪,老而弥坚。英宗初出茅庐,不能与祖母抗衡,只好揣着明白装糊涂,听任她干预朝政。
仁宗死后第四天,答己就让时为太子的英宗罢免中书右丞相伯答沙,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历事五位君主,是一个老奸巨滑的权臣。重新出任宰相,他就急于打击报复政敌,“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有不报”(《元史·铁木迭儿传》)。先是诬谄中书省参议韩若愚有罪,请求处以极刑。太子知道韩若寓冤枉,拒绝了这一请求,但迫于太皇太后与铁木迭儿的压力,不得不将韩若愚革职。稍后,铁木迭儿又提拔亲信爪牙黑驴、木八剌、赵世荣等人,从外省调入中书任职,并对仁宗时常与自己相对抗的台谏进行报复。他派人逮捕了曾奏劾他十三条罪状的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赵世延,剥夺前中书平章政事李孟的爵位,枉杀曾弹劾过他的杨朵儿只、萧拜住等人。
铁木迭儿专横跋扈,让太子非常窝火,却又拿他无可奈何。从太子到皇帝,英宗依旧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为了麻痹对手,英宗加封铁木迭儿为上柱国、太师,并且下诏禁止官员非议铁木迭儿。与此,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左丞相,“委以心腹”,并着手培植自己的人马,以积聚力量。于是朝中形成新旧两大阵营,一方以太皇太后、铁木迭儿为代表,一方以英宗、拜住为核心。
在拜住的策划下,英宗开始打击铁木迭儿的爪牙,以阴谋废立皇帝的罪名将阿散、哈律、脱忒脱、失列门等人处死并抄家。铁木迭儿也不示弱,他“广树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他多次在太皇太后面前诬告拜住,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英宗非但不予理睬,而且对拜住信任有加。铁木迭儿阴谋未得逞,故而称病家居,英宗提醒他“卿年老,宜自爱。”
铁木迭儿“虽家居,其党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续资治通鉴·元纪十九》)。太皇太后答己还在宫里,她与铁木迭儿犹如两只猛虎盘桓在路上,迫使英宗、拜住只能与之巧妙周旋,而不能放手施展其政治主张。
怎么办?等待,等待。时间是最厉害的武器,谁也无法战胜时间。答己、铁木迭儿虽然威势依旧,但年事已高,日薄西山。而英宗、拜住是那么年轻,恰似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与希望。他俩有时间等待,终究会成为帝国的主宰。
至治二年(1322)秋,右丞相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相继病逝。
珠联璧合现身手
两只拦路虎去世,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不再设左丞相。这表明英宗对拜住无比信赖,让他作为唯一的宰相,与自己一起分享最高权力。从此,世上最庞大的帝国就掌控在这两个年轻人。他们可以放开手脚,锐意改革,全面整顿。
他们尊重人才,先从人事改革入手,大规模起用汉族儒臣。《元史·拜住传》记载,拜住“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紧接着,汉人吴元珪、王约、韩从益、赵居信、吴澄、王结等,陆续被擢拔到集贤院、翰林院和中书省任职。对于拜住所荐的人才,英宗全部照单接收,委以重任;并嘱咐拜住搜访山林隐逸之士,吸纳他们进入体制内任职。还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与此,罢汰冗员,精简机构。从至治二年十一月起,罢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锐然减罢崇祥、福寿院之属十有三署,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
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深以为然,旋即下诏“行助役法,遣使考视税籍高下,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官不得与”。所谓助役法,亦即“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这样将农民的徭役负担控制在3%以内,无疑是一项很惠民的好政策,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他们重视法制,加强法律条文汇编整理,审定颁行《大元通制》。至治二年正月,英宗下令启动仁宗时尚未完毕的法令编纂工作,召集有关大臣汇编审定,最终完成了共八十八卷《大元通制》,并颁布实施;从而革除以往的政令不一、罪同异罚的混乱现象,使元朝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他们惩治腐败,展开一场打老虎行动。毫无疑问,大老虎无便是铁木迭儿,他专权骄横,贪赃枉法,为害日久。仁宗当年知晓其罪行,曾下令逮捕审讯,由于太后答己庇护,事情不了了之;铁木迭儿毫发无伤,只是丢了相位。虽然他已经成为死老虎,但那些与他狼狈为奸的党羽还在,依然是穷凶极恶的活老虎。至治二年十二月,英宗下令处死铁木迭儿之子、宣徽院使八思吉思;翌年六月,下诏追夺铁木迭儿一切官爵,抄没其家产,将其罪行公布于大下;接着,又以贪赃罪罢免其子旺丹官职。对追随铁木迭儿的党羽予以清理,凡是贪赃枉法的坚决法办。
南坡喋血千古恨
英宗、拜住年富力强,意气风发,通过锐意改革和惩治腐败,政风焕然一新,帝国逐渐恢复元气。,改革与反腐触犯了一些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视英宗、拜住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个罪恶的阴谋在行动,其策划者叫铁失。这个铁失,是铁木迭儿的义子兼死党。他当过宣徽院使(负责皇室生活供给的官职),利用这一职务之便,获得太后答己的宠信,后来又兼任皇室侍卫亲军的都指挥使,官至御史大夫(相当于中纪委书记)。英宗曾寄希望于他反腐倡廉,语重心长对他说“朕住在深宫,不能深入了解臣子的行为和百姓的疾苦,要靠你们这些人当耳目。过去,铁木迭儿贪得无厌,你们都不敢揭发。现在,他虽然死了,朕也要抄没他的家产,以对后来的人有所警诫。”铁失与铁木迭儿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也是大老虎级的腐败分子,听了英宗这备话,十分焦虑不安,心想皇上这样动真格反腐败,自己的劣迹迟早会露馅;与其日后被查办,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铁失与一些蒙古王公大臣密谋,侍机对英宗、拜住下手。
为了寻找新的靠山,铁失特意联络晋王也孙铁木儿的心腹、王府内史倒剌沙,希望获得晋王的支持。至治三年八月三日,铁失派使者告知晋王的内史,即将发动政变,事成之后,推立也晋王为皇帝。晋王得悉政变密谋,下令囚禁铁失的使者,并派人奔赴上都,向英宗禀报。
铁失感到事情将要败露,于是率领自己所统辖的阿速卫兵快马加鞭,飞速向漠北进发。八月五日,英宗、拜住一行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出发,准备返回大都(今北京),傍晚来到距上都三十里的南坡店宿营。夜色苍茫,英宗、拜住却不知大祸即将来临。晋王的使者尚未赶到,而铁失率领的敢死队已经逼近。随行的蒙古诸王大臣共十六人事先已与铁失串通,等到铁失的卫兵赶来,便里应外合,大开杀戒。宰相拜住来不及反应,就被乱兵杀死。铁失闯进英宗皇帝的禁幄,亲手将英宗杀害。英宗时年21岁,拜住时年25岁,大元帝国两位最高领导人就这样喋血丧命,史称“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使得刚刚启动的“至治新政”嘎止,由此对元朝乃至历史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大元帝国再没有出现有所作为的君主,更没有出现像英宗、拜住这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君臣。假如英宗、拜住手段更加老辣,对保守的政敌严加打击与防范,恐怕不至于酿成“南坡之变”。他们那么年轻,天资聪慧,雄才大略,思想开明,体恤人民;如若假以天年,或者再活二三十年,势必为大元帝国创造一个“至治盛世”,使它成为真正强大而文明的国家。
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造化往往会捉弄人,甚至捉弄一个国家和时代。元英宗和拜住喋血南坡,注定是一场遗恨千古的悲惨,永远令人扼腕、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