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松赞干布要求亲?为什么唐太宗会许亲?

历史朝代 2023-03-26 12:39www.nkfx.cn历史朝代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公元七世纪初,中原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李渊(唐高宗)、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国,国势非常强盛,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部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许多民族部落纷纷与唐朝修好,或称臣内附,或纳贡请封,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

  而在这个时候,一代英主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 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她的到来。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 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他为“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奖。

  公主入藏显大唐文教之功

  和亲政策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一般是在国势衰败之时对周边异族的求全之策,唐文成公主在贞观年间入藏则有所不同。当时唐朝国势强盛,而吐蕃是一个剽悍好战的游牧民族,同唐朝有征战发生,唐朝在战胜吐蕃以后,反而同意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奠定唐蕃友好基石,终太宗之世,吐蕃一直追随大唐,贞观十九年,太宗伐辽东还,松赞干布遣禄东赞来贺,奉表称婿,献金鹅一只。贞观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往西域,为中天竺所掠。吐蕃发精兵与玄策击天竺,大破之,遣使来献捷。此后数十年中,吐蕃与大唐和睦相处,双方聘使包括吊丧、贺即位、礼仪、告生辰等使节频繁交往,这不能不说是唐朝文教之功。

  ,唐初突厥曾经为患北方多年,唐高祖为了国家安宁不得不向突厥称臣。唐太宗打败突厥后,并未赶尽杀绝以雪父耻,反而极其包容地任用了一百多名曾经与大唐为敌的突厥降将,担任五品以上的将军和中郎将,约占朝廷武官之半。唐朝还允许归降的突厥人迁入中原。这些举措深得各少数民族的信任,西北各族领袖共同请求为唐太宗上尊号“天可汗”。正是唐朝的这种宽容政策赢得了人心,一时间四夷宾服,诸国来朝,即使远如波斯、昭武九姓国、阗国等等都自愿纳地成为唐朝府州。

  自古以来,“和为贵”、“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推崇的思想。祖先赋予自己以教化天下,即所谓“平天下”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说,实现“平天下”的理想所仰赖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它所实行的也不是霸道,而是王道。所谓“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唐军在西域的前期主要集中于对付吐蕃。此后不久阿拉伯帝国国内发生了政权更迭。公元747年6月9日,阿拔斯人在呼罗珊开始了对伍麦叶王朝(称之为“白衣大食”)的战争,艾卜勒·阿拔斯(Abu al Abbas)以呼罗珊(Khurasan)为基地,在内战中节节胜利,于公元750年4月26日攻陷首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称之为“黑衣大食”)建立。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强盛时期,开始向中亚地区大肆扩张,与大唐帝国的激烈碰撞不可避免。

  作战经过

  唐军攻灭大食属国石国之后,黑衣大食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反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很快得到这一情报,遂于天宝10年四月(公元751年)率大军出征,准备先发制人。

  唐军翻越葱岭,穿过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于当年七月抵达大食腹地怛逻斯城下,开始围攻该城。大食闻讯后立即组织十余万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Aulie-Ata今江布尔)附近列阵决战。

  在高仙芝指挥下,唐军官兵英勇作战。凭借手提陌刀的步兵不断列阵冲击,并充分发挥出强弓硬弩的优势,唐军在开战之初就完全占据了上风;唐朝的骑兵部队在步兵与弩兵的密切配合下,也一度压制住了以骁勇善战著称于世的阿拉伯骑兵。

  在持续数昼夜的激烈对战中,唐军予大食军官兵以极大的杀伤,史料中记述着“枭敌首数万”的辉煌战绩!但由于参战的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在数量上完全居于劣势的唐军始终无法有效地歼灭敌军。战役进入了僵持!

  战役进行到第五天傍晚,唐军之中的葛逻禄(Qarluq)雇佣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军步兵并阻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唐军顿时阵脚大乱!

  阿拉伯联军乘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大唐军队阵形中心,高仙芝部不敌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经过血战后仅有数千人突围!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还想发动一次反击,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下才放弃。

  重要人物

  大食军主将阿布·穆斯林此战后不久因功高震主被杀,手下大将齐雅德·本·萨里也被处死,其余部反叛,呼罗珊陷入动荡。

  在唐朝积蓄力量准备与阿拉伯帝国再较高下时,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等将领先后被杀。

  主要武器

  唐军

  步兵均使用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单刀肉搏时威力不减。史料中记载大将李嗣业用陌刀肉搏时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骑兵则以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在近身肉搏时候则是用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样大刀”。唐代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很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兼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倭奴学去,成就了倭刀后世的声名。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轻,但防御力却大为提升。

  唐朝军队在武器上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先进的弩,战时唐军一般会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四种弩在不同距离内均可对敌军构成有效杀伤。

  唐军在与大食军直接交战前还曾围攻过怛逻斯城,可以推测唐军还动用了车弩,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床弩。车弩为“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李筌《太白阴经》中曾记述道”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可见威力之强。

  大食军

  阿拉伯步兵列阵时俱以长矛配盾牌。

  大食军队装备的大马士革刀也是步骑两用,这种阿拉伯弯刀锋锐无比,在唐朝国内也享有盛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作《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盛赞“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其骑兵的装备也是长矛加盾牌,并且装备弓箭。关于阿拉伯人的盔甲由于资料不足,没有详细的资料。在马匹方面阿拉伯人更是占了绝对优势,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好的马种,这是唐军所无法比拟的。

  结局

  唐军惜败怛罗斯城下!

  历史意义

  怛罗斯之战的直接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在西域绵延千年的汉唐文明开始淡出这一地区。

  影响

  黑衣大食是阿拉伯帝国的一个鼎盛时期,雄心勃勃的阿拨斯王朝四处扩张,甚至有征服的战略计划,在中亚与唐朝争夺控制权只是该计划的一部分。由于对大唐帝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军队未敢乘胜追击,并由此放弃了进军的迷梦,转向对欧洲的扩张。此役中唐朝有大量技术人员被俘虏,的造纸术和火药由此西传,撒马尔罕一度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造纸中心,对后世影响深远。

  轶事

  突骑施高仙芝准备恢复唐朝在西域势力之初,由于受到阿拉伯帝国强大的扩张压力,中亚诸国均开始向黑衣大食臣服!先前由于与吐蕃连年征战,唐军无力西顾,使西域防务空虚。但高仙芝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来对抗阿拉伯的势力。突骑施是一支自西突厥汗国被唐军攻灭后仍活跃于中亚的强大突厥人武装,曾经对唐朝边境不断骚扰,后来接受唐朝招安,臣服于唐朝,并以大唐帝国代理人的身份和阿拉伯人在中亚对抗过一段时期。突骑施在后期再度叛唐,最终在阿拉伯帝国的猛烈打击下彻底败亡。突骑施残部归附了黑衣大食,成为阿拉伯帝国扩张的爪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