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有什么特点
历史朝代 2023-03-26 12:39www.nkfx.cn历史朝代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下面趣谈网小编给大家介绍西周分封制有什么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汉语对古代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 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宗和小宗的区别与贵族等级里的层层封建是完全合拍的。如果说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注入了特定内容、贯彻了崭新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文献和彝铭记载中屡有宗周的记载,《诗经公刘》说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从宗法系统看,周天子乃是地位最高的宗子。周初,宗法制在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以后逐渐及于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具有了普遍性质。如此,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的地位。这并不排斥异姓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用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是对宗法关系的补充。 上一篇:《说岳》27位名将武力大排名:岳飞进不了前10!
下一篇:西周六礼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