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八骑是否存在 揭秘燕云十八骑的由来
燕云十八骑燕云十八骑,隋唐时期由靖边侯罗艺领导的骑兵部队,相传他们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每次出现时,都将给蛮族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
突厥大举入侵罗艺统治的北部边疆杀掠,罗艺率“燕云十八骑”偷袭,将突厥打得大败(史书没记录干掉多少人,小说中写的数千人)。在突厥退兵途中,罗艺以燕云十八骑为先锋,数千骑兵跟进,大败突厥,罗艺一直深入草原追到突厥辽部的驻地,将突厥辽部几万男女老少全部杀死,一个不留,从此以后突厥视“燕云十八骑”为魔鬼,再不敢入侵罗艺的地盘,罗艺身名大震。(参见《新唐书》)
五代时期怀远(今辽河边,辽河对岸就是隋唐时期的高丽国)地方史料记录“燕云十八骑”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全身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他们每个人肩榜上都有一只凶悍的猎膺,这只骑兵部队常被罗艺派到蒙古大漠草原和东北各蛮族活动。
在小说中评价它们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燕云十八骑以号角为令,只听命于其主人罗艺。燕云十八骑是一只非常恐怖的杀手部队,每次燕云十八骑出现时,那都将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
关于燕云十八骑的最终命运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底(619)罗艺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罗艺与唐朝军队一起镇压刘黑闼义军,多次与刘黑闼部将高雅贤(苏定方养父)、苏定方(后来唐朝的开边名将)交战,互有胜负,在唐军统帅李神通被打得大败的那次,罗艺也被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的左膀右臂薛万彻,薛万均都被擒。地方传说中燕云十八旗在与苏定方交战时被消灭,罗艺单骑逃回,从此以后多年,史上再无燕云十八骑的记录。
小说中“燕云十八骑”在靖边候罗艺死后,由罗成将其解散。这点不合史实,因为罗成(罗士信)死得比罗艺早。
罗艺的死,是在最没有可能造反,并且没兵权的情况下造反被杀。当时罗艺已降唐,并且在长安,身边已经再无燕云十八骑保护,并且他的其它强兵猛将已经死的死,亡的亡了。他被唐朝授了官,他当时支持太子李建成当皇帝,李建成被杀后,史载“秦王左右尝至其(罗艺)营,(罗)艺辱之。”后又来李渊身边的太监到他那去,因太监出言伤了他,罗艺痛打太监,被抓下狱。
后来突厥入侵大唐,《旧唐书》载“时突厥放横,藉艺威名欲惮虏。”,因为突厥入侵大唐,但突厥人很畏俱罗艺,唐高宗才想到把罗艺放出来,叫他带一百人(一说几百人)去镇守边界的泾州,罗艺气不过,后来干脆叫这一百人都和他一起去投降突厥,这些人家人都在长安,不愿去突厥,于是在去投突厥的途中从背后把罗艺给干掉了。
鄱阳湖之战简介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看来,可以同“三国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战划等号。赤壁的熊熊战火,彻底搅醒了阿瞒一统江山的黄粱美梦;同样,在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上,敌手陈友谅和朱元璋双方共出动总兵力达八十万人,进行了一番生死较量的决战,彻底奏响了元朝灭亡的送葬曲。
鄱阳湖水战,从兵力上分析,时年44岁的陈友谅拥兵六十万之众,而小他八岁的朱元璋只凑出了二十万人的军队,显然敌众我寡;从武器装备上分析,陈友谅麾下的战舰大多是特大号的,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而朱元璋方面净是一些小船,相比之下颇象是压缩饼干,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明显敌强我弱。在这种极其不利因素充斥的情况下,如何打好这场仗,朱元璋有斗志有信心。
,信心百倍是一回事,势力较量是另一回事。开始的几天,双方酣战正急,“炮火连天,湖水尽赤”(《石匮书》语),想那湖水都被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可谓极其惨烈。
好在朱元璋部队找到了陈友谅的水军的软肋,发现敌方船体“块头”虽大却很笨拙,己方船虽小好掉头,可以其左冲右突的灵活性,有效扬长避短,击打大块头的软肋。陈友谅部在朱元璋部的死缠烂打之下,只好灰溜溜地后撤。
趁着战斗间隙,朱元璋召集手下将领研究战情。有部将郭兴建议“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 朱元璋欣然采纳。
立刻命令组成敢死队,驾驶装满火药的七条小船,利用那天傍晚正好刮起的东北风,乘风点火,快速直冲陈友谅大船阵营。一时间风急火烈,很快在汉军大船中蔓延燃烧起来,熊熊火焰,把湖水照得通红。在朱元璋率领随后杀到的大军面前,陈友谅手下的将士还没有回过味来,就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谁知湖口早已被朱元璋重兵堵住,重重包围。陈友谅不惜冒死突围,结果被朱军一阵乱箭射死。
可以说,鄱阳湖大战以朱元璋一方的完胜落下帷幕。经此一役,朱元璋已居于天下无敌的地位。他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行动力等,已经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并且在这一高度上再未落下。难怪在战役结束后,他非常开心地道“今日之功,胜赤壁走曹瞒远矣!”(《石匮书》语)在朱元璋看来,三国周郎,也已经不在话下。
事实上也是如此。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 朱元璋先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过江之机,派人暗暗凿沉了船,将小明王淹死。
公元1367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当上了明太祖。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由此看来,朱元璋“鄱阳湖大战”确实奠定了改天换地的坚实基础,为他的明朝霸业开了好头,起了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