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袁世凯行宫的建筑构造
袁世凯行宫
袁世凯行宫,被称为“富字宫”,因其建造规格俯瞰及像一“富”字。位于河南项城市区内十字街口,现为项城市博物馆所在地,此行宫由各组楼房组建而成,实为一组建筑群,极具中华古文化底蕴,由袁世凯堂弟袁世钧出资建造,他在当时是极为著名的实业家。
袁世凯行宫
行宫建于1907年,1916年竣工完成。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为12000平方米。其布局结构遵循了传统建筑格局,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依次排列成左中右三组三进院落,极为规整,俯瞰呈现出一个“富”字形。行宫原名帅府,1907年,袁世凯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晋升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1915年底,袁世凯恢复帝制,称洪宪皇帝,帅府改名为行宫。
袁世凯1916年6月病故,因而并未在此行宫居住过,军阀混战时期,袁氏家产被炒,家人流散,行宫亦不归于袁氏家族所有。解放后行宫收归国有,先后作为淮阳专署项城粮仓、县政府、文教局、宣传站等,现为项城市博物馆所在地。1984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拟定为河南省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展出项城历史及袁世凯生平。
袁世凯年号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建立年号为“洪宪”,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袁世凯剧照
袁世凯之所以起用“洪宪”,是因为明朝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年号“洪武”,袁世凯欲借助民间对明朝的归属感来巩固自己的反动统治,即所谓的“绾洪合武”。“绾”者,盘绕打结之意,就是关联的意思,“宪”字,是为了有别于历朝历代,也有当时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从历史上来看,使用“洪”字为年号的统治者确实为多数,明太祖建号洪武,太平军领袖洪秀全、武昌起义领导人黎元洪皆有一个“洪”字,黎元洪甚至曾属袁世凯部下,任职副总统,使得袁世凯不得不长期对其戒备。取“洪”字为年号,可以使其名号压制黎元洪的气运。
袁世凯在取年号这件事上,颇费心思,为了证明其恢复帝制是顺应天意,采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年号深意,其中以五行居首,用天象、人事、行政、吉凶、祸福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比附于“五行”,以论证软硬兼施刚柔并用的为政之道,为维护最高统治权力服务。显然,这样的解释令袁世凯信服,但却令民众嗤之以鼻。
袁世凯生平
袁世凯,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清朝末年,袁世凯担任朝鲜都督,开始掌控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后来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开始展露头角,当时维新派代表与袁世凯接洽,希望与其建立合作关系,袁世凯也欣然加入其中,并且积极出力。
袁世凯照片资料
维新变法倒戈后,袁世凯迎来了人生的小高峰,颇受慈禧太后与荣禄的器重,手握大权,成为守卫清王朝最具实力的一支势力。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率领北洋军去镇压革命。袁世凯夹在清廷与革命队伍的中间,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逐步掌控政权,一方面不让清廷立刻垮台,另一方面阻碍革命军势如破竹的劲头。袁世凯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给清廷施压,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后,进一步抑制革命党人的力量,11月27日,北洋军队攻陷汉城,武昌岌岌可危。袁世凯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密谋后,提议南北双方停战议和,逼迫革命党人向其妥协,从经济上切断临时政府的财政来源。在各种力量的压迫下,革命党人被迫同意以清帝退位,袁世凯支持共和的条件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1915年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推翻共和,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番举措遭致各界的反对,讨伐声此起彼伏,袁世凯从此之后,便无一日安稳日子可过,外部日本侵华意图愈甚,威逼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部以蔡锷段祺瑞的反袁势力日益壮大,之后引发的护国运动,逼迫袁世凯在称帝83天后宣布废除帝制。同年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时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