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妻子蒋碧微生平简介 蒋碧微怎么死的?
蒋碧微(1899-1978)女,江苏宜兴人,一作碧薇,原名堂珍,字书楣,早年随父蒋梅笙到上海,1917年冲破封建礼教,与徐悲鸿结合后赴日,又去法国,在法国结识张道藩。后与徐悲鸿离异,1946年回南,得张道藩助选为“国大代表”,并获蒋介石颁发之勋章。1949年后与张道藩去台湾,1958年又与张分手,撰有《我与徐悲鸿》,《我与张道藩》。
1898年农历2月,蒋碧微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世代望族的大家庭里,13岁那年,蒋碧微由父亲做主定下亲事,但几年后,徐悲鸿闯入了她的生活。1917年,蒋碧微冲破封建礼教,瞒着家人与徐悲鸿结合后远赴日本,又去法国。
1921年,留学欧洲的徐悲鸿夫妇在一次酒会上认识了青年画家张道藩,徐悲鸿回国后,蒋碧微还留在巴黎,和张道藩等经常在一起聊天、跳舞。1926年2月,张道藩在一封长信中正式表达其对蒋的爱意,蒋予以回绝,此后,张道藩和法国姑娘苏珊结婚。
1927年,蒋碧微回国,在上海生子徐伯阳,之后,又添一女丽丽(后改名徐静斐),三年后,徐悲鸿恋上学生孙多慈,徐悲鸿因“师生恋”与蒋碧微的感情出现裂痕,并转向在法国时认识的张道藩。
1930年,张、蒋、徐三人又一次在国内相逢,徐悲鸿是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张道藩已当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书。1933年,蒋碧微随徐悲鸿第二次赴欧洲,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帮助徐悲鸿成功举办了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文化艺术的偏见,为艺术走向世界迈出第一步。
其间,徐悲鸿经过与法、德、比、意等国著名艺术家进行切磋和交流,逐渐形成融会古今中外技法的独特风格。此后,徐悲鸿声誉日隆,然而,两人经过二十多年的痛苦煎熬,仍未能破镜重圆。
1945年,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并于次年与廖静文喜结良缘。1949年,蒋碧微留下与徐悲鸿的一子一女与张道藩去台湾,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1953年10月,当蒋碧薇得知徐悲鸿直到去世时,身边还珍藏着早年与她同在巴黎生活时购买的怀表时,泪断如珠。
由于精神上无所依托,不久,她又全副身心地回到张道藩身旁,但是1958年,在张道藩法国太太苏珊的干涉下,两人最终分开,1968年4月,她突然听说张道藩病危,便匆匆赶到台北三军总医院。
这是他们自1958年分手后第一次单独在一起,她静静地看着病榻上的张道藩,只见他两眼微微地张开着,冷漠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但已经认不出任何人了。一个多月后,死神夺走了张道藩,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得闻此讯,蒋碧薇毅然打开了自己的回忆之库,半个多世纪的经历在笔端流过。在之后的时间里,蒋碧微把自己一生的所敬所爱、所作所为、所思所念、良心和灵魂都融入了50万字的回忆录中。
66岁时,她出版了《蒋碧微回忆录》(分为《我与悲鸿》、《我与道藩》两部分),用平实的语言,详实地记录了28年来她与徐悲鸿相识、相知、相恋到分手的情感沉浮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与张道藩的感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966年,此书在台湾出版时,被《皇冠》杂志誉为“第一部女性自传”,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畅销书。1978年12月16日,蒋碧微在台北去世。
徐悲鸿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对当时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1944年,徐悲鸿由于艰苦的物质生活和过度的劳累,不幸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7个月。1951年,徐悲鸿抱病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反映新建设的素材。
1951年7月,徐悲鸿患脑溢血,半身不遂,1952年,抱病卧床一年有余的徐悲鸿,脑溢血病症尚未完全消除,自9月起,徐悲鸿加强了身体锻炼。1953年,徐悲鸿抱病指导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工作,为结业班的学生讲课,为教员油画和素描进修小组上课。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画《奔马》。
1953年9月23日,徐悲鸿担任第二次文代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26日晨,逝世于北京医院,周恩来总理前往吊唁,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画家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