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蜀汉政权建立后的开疆拓土

历史朝代 2023-03-26 13:26www.nkfx.cn历史朝代

  【摘要】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鼎立格局初步奠定。刘备图蜀成功,并据有汉中。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昭告皇天后士,即位于成都,建国曰汉,史称蜀汉,疆土辖有汉中、巴、蜀。纵观蜀汉历史,它是一段刘氏政权忙于征伐,忙于开拓的历史。蜀汉统治者孜孜不倦地征伐天下,开辟疆土,把蜀汉疆域拓展到北入今甘肃境内,南达今云南边境,东边维持在今奉节一带,西边伸入今缅甸境内。

  一、开疆拓土的驱动力

  (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恢复汉室一直是刘备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刘备以汉王朝继承者自居,但当时的汉王朝境况是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僚,朝廷有萧墙之危。面对此情此景,刘备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并明确表示要尽最大努力,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刘备建国纲要的重中之重。偏居一隅的蜀汉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除了对汉贼口诛笔伐,更多的是要采取行动,把曹魏赶出旧都。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这个奋斗目标,所以他说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鉴于曹魏的强大,要消灭曹魏,还于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对抗中一步步蚕食其领土,扩大蜀汉自身力量,才能完成这个目标。这就要求蜀汉开疆拓土,尤其是要针对北边的曹魏。

  (二)成霸业。曹刘孙三家相互征战,其目的都是想削弱对手,扩大自己的实力,以达到一统天下,成就霸业的目的,地盘大小是其力量大小的标志。刘备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但这毫不阻碍其王天下的雄心壮志。诸葛亮隆中对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正中刘备下怀,也是蜀汉统治者的理想。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也反映蜀的称霸之心。要天下百姓箪食壶浆以迎刘备,要成霸业,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不能采取固守态势,割据汉中的张鲁政权就是前车之鉴。只有伺机从对手那里争得更多领土和人民,才能加强自己的实力,才能在鼎立局面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积极开拓疆土,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才能击败对手,一统天下,成就霸业。成霸业是蜀汉政权开疆拓土的根本原因。

  二、拓展的条件

  在东汉原有的十三州中,魏有九州,吴得三州,蜀汉仅得益州一州。蜀汉在三国中疆域最小,很多人认为蜀汉当权者不应该四处拓展,只可善保边境,经营益州,欲逾秦岭出关竞逐是十分困难的。有人认为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张俨在《默记》中对此观点加以驳斥盖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让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昔乐毅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强齐,下七十余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乐毅何惮于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未可偏恃也。张俨认为蜀汉有向外争夺疆土的条件,可以以弱胜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都不是能否拓展的依据。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蜀虽小,但仍有条件开辟土地,征伐天下,饮马河洛。

  (一)蜀地虽小,但富饶险阻,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土地肥沃,人民殷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蜀不仅富饶,且有剑阁、汉中之守,夔门、关之险,有这样易守难攻且富庶的地方作后盾,是有条件向外拓展的。蜀汉之地在东汉末年未曾受到大的战乱的破坏,而北方的中原地区是军阀混战的主战场,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天灾人祸,人口也有了空前的减耗。受过战争创伤的曹魏政权,恢复元气需要一段时间,蜀汉正可借此机会,蚕食其疆土。

  (二)积极备战,寻求机会。蜀汉建国后,在整顿好内政的,积极备战,基本上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化,这在三国纷争的历史条件下是明智之举。刘备亲率大军督阵征讨,诸葛亮驻守成都,足食足兵;诸葛亮亲临前线时,以副手蒋琬等统留府事,足食足兵。不论是务农殖谷,闭关息民,还是治戎讲武,目的都是以俟大举。蜀汉政治经济的第一要务是足食足兵四个字,即不断地保障供给前线粮饷,补充兵源。仅占一州的蜀汉能存在几十年之久,与此不无关系。在充分进行作战准备的基础上,蜀汉积极寻求机会向外发展,不管是借口报仇攻吴,还是趁魏吴大战之机的出击,都体现了蜀汉的扩张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找寻一切有利时机开疆拓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