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韩非子五蠹是什么
关于韩非子五蠹,其实在道理上,也是让我们不要做守株待兔这样的方式,而在生活中,不能够单凭想要靠着好运来过日子,而这样白日梦谁都会想,也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那么韩非子五蠹,韩非子五蠹是什么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韩非子五蠹,韩非子五蠹是什么
韩非子 五蠹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解读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五蠹》中说古时候,人们不用努力做事就足以供养生活,人民少而财物有余,所以人民之间没有争夺。现在的情况与当时不同,人民多而财物缺少,费尽劳力做事还不够供给吃用,所以会发生争夺。尧统治天下的时候,生活极为简朴,现在就是一个看门人的吃穿也不会比这差。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带领人们干活,现在虽是一个奴隶的劳动也不会比这更苦了。古人轻易地辞掉天子不做,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品德高尚,而是因为天子的权势单薄;今天的人重视争夺官位,依托权门并不是因为他们品德卑下,而是因为当官的权势很重。所以,圣人研究社会财富的多少,考虑权势的轻重来采取措施,刑罚轻不能算仁慈,刑法重不能算残暴,不过结合当时人情风俗行事。所以政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措施也要适合已经变化了的政事。
这一段话,表现了韩非子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心理、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也在发生着改变。古时候文王施行仁政使得古戎屈服,徐偃王实行仁义的统治却被楚国灭亡;舜派人手拿盾牌和大斧对着苗人跳舞使得苗人降服,对共工氏跳舞却会惨遭失败。由此可见,不同情况下实施同样的政策,结果却大相径庭。先人的做法在当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未必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统治者应该根据不代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不同的政治政策,来使天下得到治理。
韩非子说孔子算是天下的圣人,修养品行,宣传正道,可是天下喜欢他的仁、赞美他的义、并且真正信仰而服侍他的人不过七十个。真正看重仁义的人还是少数,真正实行义的人还是很难得。所以英明的君主,一定要严格执行刑罚。施行刑罚越重越好,而且不随意变更,使人们有所畏惧;国家的法令越统一越固定越好,使人们都知道。所以君主实行奖赏不随意改变,执行刑罚也不轻易赦免,对受赏的人给以荣誉,对受罚的人给谴责,这样一来,不管品德好还是品德坏的人,都会尽力量为国家办事了。
这段话,表现了韩非子对儒家思想的排斥。他认为用所谓的仁义思想来教育人民,只能感化一小部分人,并不能达到使全民归顺的政治目的。而作为统治者,单纯的仁慈与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将法律放在首位,依照法律治理人民,实行强权政治。只要有功的人就进行奖赏,只要有过的人就进行惩罚。人们本来就畏惧权势,再加上以法律为重的治国方针,便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韩非子严厉批判了纵横家,他认为这些游说之士只为自己谋求高官厚禄,而危害国家利益,是五蠹之一。为了使国家不成为战乱的牺牲品,应把重点放在整顿国内的政治上面,即用法律治理国家,增加财富的积累,坚守城池。而不是听取纵横家口中那些势必亡国的连横合纵的计划。我非常赞同韩非子的观点,连横与合纵只是权宜之计,实行不好还会加速灭亡。修明内政才是使国家富强的有效策略。
韩非子在《五蠹》一篇中提到了品行与法律存在的矛盾。一个人,因为有功劳授予他爵位,却又鄙视他做官;因为从事耕种才奖赏他,却又看不起他经营家业;因为他不肯做官才疏远他,却又推崇他不羡慕世俗名利;因为它违反了法律才给他定罪,却又称赞他勇敢。该斥责的和刑罚的,执行起来如此互相矛盾,所以国家的法令遭到破坏,民众更加混乱。在这一段话里韩非强调了仁义品行之说对于治理国家造成的阻碍,而提出来的五蠹之中的两种儒学家和游侠实际都是这种矛盾的产物。他们依仗君主对于其品行的赞赏而胡作非为,扰乱政治。其实我觉得不能将罪名加在这两类人身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君主。如果君主依法治国,摒弃名声与品行的影响,完全按照刑罚来对人进行评判,那么这两种人自然会从社会上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