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灵台遗址简介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7www.nkfx.cn历史朝代

灵台遗址,在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南郊,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观测台——灵台,现仅存灵台遗址。

灵台遗址,面积达44000平方米。其中心为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长约41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8米。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两层平台。下层平台筑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层平台。上层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间建筑,每间面阔5.5米。遗留下来的西面建筑的墙壁涂以白粉,东面涂以青粉;南面建筑的铺地砖上有朱红色粉的痕迹。这种依方位的施粉方法,与崇拜四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习俗有关。

建筑功能

灵台是当时最大的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属机构。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曾经二次任职太史令,亲自参与主持领导过当时洛阳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灵台连续使用达二百五十余年,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俗活动

花会的主要场所有市内的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等。洛阳种植牡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到了宋代,洛阳牡丹已经有了90多个品种。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一睹号称“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的风采,当时的洛阳太守组织了“万花会”。花会期间,人头攒动,满城皆花。

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以牡丹花为市花,并确定每年牡丹盛开的4月15日至5月8日举办“牡丹花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鲜花资源,既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又能加强洛阳与中外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可谓一举两得。

历史沿革

公元前11世纪,活动于今宝鸡岐山县周原遗址附近(古称岐下)的周部落日益强大,其首领姬昌“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者,日中不暇时以待士”(《史记·周本纪》),奠定了西周建国的基础。在伐邘(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二十里)的第二年,文王平定崇侯虎后,开始建造丰邑,并正式由岐下迁都于丰。在丰邑,除了修造城垣宫殿外,还建造了灵台、灵囿、灵沼等一系列集祭祀、狩猎、游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礼制建筑群。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大雅》中,有一首题为《灵台》的篇章,最始几句为“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表明周文王建造灵台是得到全体百姓拥护的伟业,百姓支持建台,于是齐心协力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建设。

而关于灵台等处的得名,《说文解子》释“灵”字为“巫以玉事神”,言其与祭祀活动的紧密联系。五百年后的孟子则以不无赞叹的口吻追忆道“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仁德治国,建造灵台“观祲象,察氛祥”即观测天文现象,预示祸福吉凶。,灵台可视为中国最早的英雄纪念碑和天文观象台。

西周一代,灵台都是天子祭祀、朝聘诸侯之所,平王东迁后,秦尽据原西周故地。鲁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也将其关押在灵台,这说明至春秋时,秦国又增设了灵台的附属建筑,或是对其原有馆舍进行了扩建。其后文献中,对于有关灵台活动的记载越来越少,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记叙其道里方位。至唐宋时,西周建筑已湮没无闻,“辟雍灵沼今无复处,惟灵台孤立,高二丈,周围一百二十步也”(宋敏求《长安志》引李泰《括地志》)。

至此,除了埋藏在地下的墓葬及房屋基址外,西周遗存仅存灵台残迹,其余的地表建筑景观完全毁灭。再加上随着西安城市中心在三千年中的数次转移,西周丰镐遗址已经偏处于西北一角,其上也已经成为阡陌纵横的农田,往昔面貌不存。,即使有人费力寻找,也难觅其踪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