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清北洋海军将领的素质有多烂?
北洋舰长大多出身福建船政学堂,该校课程极差,连体育课都没有
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役,清朝陆军高级将领完全不能适应与日军的近代化作战。反观北洋海军,其舰长(管带)群体,绝大部分有赴欧留洋之经历。按常理,当有较陆军更好的战绩。但事实却是北洋海军在几乎未能击沉任何一艘日舰的情形下全军覆没。
因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或仰药或自沉而殁于此役,故今人对这批北洋海军将领,多抱有相当的同情心,常把北洋舰队之惨败,归之于诸多外部因素。但若仔细检讨,重新审视北洋海军舰长群体,不能不说其素质令人失望透顶。他们才是北洋舰队最直接的败因。
北洋海军之舰长(管带),绝大多数是福建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的前几届毕业生。该校虽有开创性历史地位,但其办学水准实在不敢恭维。学堂主办者及管理人员,并无一人懂得海军,也不知如何开展海军教育,延聘之外籍教师,水准也极有限,故所开设课程,仅英文、算法、驾驶、测算、枪炮操法5科,连海军入门课程也算不上。而且,该校数十年不开设体育课。1894年,英国海军军官寿尔访问该校,其观察结论是
他们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巾帼气味。下完课,他们只是各处走走发呆,或是做他们的功课,从来不运动,而且不懂得娱乐。大体来说,在佛龛里被供着,要比在海上警戒,更适合他们。①
福建船政学堂开办数十年,从未意识到其历史使命,乃是为中国培养合格的近代化军人。相反,学生在校,仍以儒生自居,以做官为人生目标。所以,寿尔居然观察到这些学生在练习舰上实习时,不喜欢体力劳动,因为怕弄脏手指,连常规的爬桅杆训练也不愿意做。②这种现象,在最早的几批毕业生中,尤其严重严复自述其在英国留学,教官令学员筑垒比赛,以一点钟为限,惟中国学生工程最少,而精力已衰竭极矣。③
致远舰水兵在舰上合影刘步蟾、林泰曾等赴英留学,入学考试都未参加,居然获评甲等
1877年春,清廷自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二届毕业生中,选出12人作为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启程赴英留学,拟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限期三年。计有刘步蟾、林泰曾、严复、萨镇冰、方伯谦、叶祖珪、林永升、林颖启、黄建勋、蒋超英、何心川、江懋祉。这12人归国后,李鸿章选用了前9人,均担任管带(舰长)之要职。余下三人,亦终生就职于其他水师。
但这群留学生当中,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三人,抵英后并未参加格林威治学院的入学考试,仅以上舰实习了结其留洋学业;黄建勋、林颖启、江懋祉三人,参加入学考试失败,亦仅以上舰实习了结学业;剩余六人通过入学考试后进入格林威治学院并顺利毕业,严复更留校深造。④
但诡异的是,留学生之监督官李凤苞,在向朝廷奏报总成绩时,其高低排序却是甲等刘步蟾、林泰曾、严复、蒋超英;乙等萨镇冰、方伯谦、何心川、叶祖珪;丙等林永升、林颖启、江懋祉、黄建勋。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三人,连入学考试都未曾参加,居然能名列甲等(所谓上舰实习,按当日英国海军的规定,只可眼观,不能直接承担工作,其含金量可想而知;何况刘步蟾实习期间还病了几个月),顺利毕业的林永升居然落入了末等。⑤
李鸿章对这份成绩表照单全收。刘步蟾、林泰曾日后竟成为北洋海军掌控实权的左、右翼总兵,严复则被委以执掌天津水师学堂之重任。
左刘步蟾;右林泰曾黄海海战,终于暴露二人之真实面目,唯知做官,无职业军人意识
这种任命,为甲午年北洋海军的覆灭埋线了必然的伏笔黄海之战,右翼总兵刘步蟾临敌惶乱,擅自下令提前攻击,其时,北洋舰队阵形零乱,定远舰距敌尚有5000余米。反观日舰,沉着布阵,直至逼近至约3500米距离时才发炮攻击。其结果是北洋舰队第一波炮击无一命中,炮弹尽落于海。⑥
左翼总兵林泰曾,则在战事开始后擅离职守。据帮办镇远舰、亲身参与黄海之战的美国军官马吉芬披露,该舰当时一直由副管驾杨用霖指挥,林曾泰没有出现在应在的岗位,事实上,中方将官也留下了相似材料,大东沟之役,林惊慌失措,一切调度进退指挥,皆公(杨用霖)一人耳。⑦
略而言之,刘、林二人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其本身不学无术,故临敌无法可想,一者惊慌失措,胡乱发令,一者擅离职守,撒手不管。唯此二人极擅做官,既能使李凤苞为其粉饰留学成绩,复能在北洋舰队内部结成福建帮,对内抵制提督丁汝昌,对外驱走英国教官、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及至大局已崩,丁汝昌投降前,欲将已搁浅之定远舰炸毁以免资敌,众管带担忧此举激怒日人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竟无一人支持(因丁坚持,该舰终被炸毁)。⑧
,李鸿章也并非对这批军官之素质毫无了解,他曾与船政大臣黎兆棠书信往还讨论,其结论是闽厂学生大都文秀有余,威武不足,似庶常馆中人,不似武备院中人,但却仍存幻想然带船学问究较他处为优⑨倘若李鸿章知晓刘步蟾、林曾泰辈留学之真相,恐将跳脚吐血,大呼悔矣。
致远舰官兵合影。居中双手交叉者为邓世昌注释
①②寿尔《田凫号航行记》,洋务运动丛刊第8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P385-386,P390。③郭嵩焘《伦敦巴黎日记》,岳麓书社1984,P450。④⑤马幼垣《刘步蟾与东乡平八郎中日海军两主将比较研究四题》。⑥马汉《评鸭绿江口外的海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7册,P320。⑦马吉芬《鸭绿江外的海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7册,P284。⑧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P71。⑨李鸿章《复黎召民廉访》,收录于《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9,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