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脱离中国版图居然与朱棣迁都有关
秦朝末年,南海郡龙川令赵佗拥兵自重,建立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南越国”。按照越南古史的说法,他们的王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南越国一共延续的五代,到了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路博德将其分设九郡,从此越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由中央政府派官员治理。唐高宗时期在越南设置“安南都护府”,这就是越南古称“安南”的来历。
不过到了五代时期,中国北方乱成一锅粥,安南的地方实力派趁机浑水摸鱼。一个小小的安南竟然窜出12个草头王,史称“十二使君之乱”。最后一通乱打,丁部领统一了安南,与此同时,赵匡胤也结束了中原的混乱状态。
丁部领派遣使者来找赵匡胤,愿作北宋藩属。北宋是百废待兴之际不宜再兴刀兵,于是就册封丁部领为检校太尉、交趾郡王。从此中越两国的关系发生了本根性的变化,从原先的内地与边疆的关系,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宗藩关系。这是越南第一次从中国版图被剥离出去,等他再次回来时,已经是明朝的永乐时期了。
元朝末年,安南趁着国内大乱,私自越过元代的界定铜柱两百多里,强占了中国5个县。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因蒙古人还在北方虎视眈眈,国内战争创伤一时间也难以抚平,索性干脆置之不理,安南就成了半独立状态。
明朝初年时,统治安南的是陈氏政权,因内耗不断,大权逐渐被权臣黎季犁控制。公元1399年,安南王陈日昆被害,黎季犁自立为王,改名胡一元。明成祖登基时,胡一元派遣使者来南京庆贺,用重金贿赂大臣杨渤,顺利取得了安南王的册封。
一年后,南京突然来了一个安南陈朝的旧臣,在朱棣面前痛斥胡氏政权的倒行逆施,请求明朝能够发兵,助陈氏复国。当时朱棣正准备北伐蒙古。其实只要安南愿意臣服于大明,至于安南王姓什么,并不在朱棣的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没过多久,老挝又把陈朝的后代陈天平送到了南京。陈天平一番深情并茂的哭诉,让朱棣大为感动,于是决心帮他复国。明朝派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国,但是刚一进入安南境内就遭到了伏击。安南士兵并不与明军纠缠,直冲陈天平而来,将其杀害后就撤退。
朱棣是马上天子,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大将朱能率80万大军南征。朱能是靖难之役的大功臣,不过这一战却阴差阳错地成就了他的副将张辅。大军行至龙州时,年仅37岁的朱能突发疾病去世,千钧一发之际31岁的张辅主动承担起指挥全军的任务。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继续指挥大军前进。
张辅生于名将之家,父亲是靖难第一猛将张玉。大军进入安南境内后,张辅首先打起了攻心战,公布胡一元20大罪状,并刻在木牌上,让其顺流而下。胡一元原打算据险顽抗,可因统治太不得人心,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全军覆灭。
胡一元一家被送至京师问罪,胡一元最后的下场不明,但他的儿子却因会造交趾神枪,竟成了大明王朝的“火器之神”。
明军大获全胜,朱棣大为欣喜,原本帮助陈朝复国的初衷也被丢到了一边,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使安南在一次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安南自五代起,就一直以一个独立的国家形态出现。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是胡氏的暴政不得人心。可明军不再迎立陈氏子孙复国,改为将安南变成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后,必然会遭到安南上下的一致反对。
张辅班师不久,安南境内就爆发了大规模反抗运动。朱棣不得不在次启用张辅,前后三次南征才彻底平定安南。明朝官员虽不善于安抚安南百姓,但内部勾心斗角却都是行家里手,这又为日后的再次叛乱埋下了祸根。
1416年朱棣迁都北京,重点经营中国北方,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南就成了帝国的一块沉重负担。果然没过多久,安南再次爆发叛乱,且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明军主帅阵亡,7万大军全军覆灭。
此时朱棣已死,宣宗朱瞻基在位,他并不愿意征讨安南,所以赦免了叛军首领黎利之罪,册封陈氏后人陈高为王。
明朝的战略重心北移,对南方边陲无力经营,致使安南短暂回归后,又再次被剥离出中国。不过后来黎利虽然篡位,但一直奉明朝为正朔,直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