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用的冰是哪里来的?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7www.nkfx.cn历史朝代

古人夏天吃冰这事儿,在古典名著《笑林广记》里就有生动描述一傻女婿大夏天去岳父家吃饭,吃到了岳父特意准备的冰块。深感凉爽的傻女婿,偷偷摸了两块冰带家去。谁知到家后冰已化成了水。满脸懵懂的傻女婿惊得连连嗟叹奇!如何撒出了一脬尿,竟自逃走了。

可以说,发展到明清年间,吃冰已经进入了中国古人的夏季日常生活。不懂冰的,基本就是《笑林广记》里的傻女婿。

而在中国古代,每逢炎炎夏日,古人对冰的消耗量,也是无比惊人。中国历代王朝都有颁冰的隆重典礼,即在夏日到来时,将上好的冰块赐给朝中大臣们。在明清年间以前,往往只有柱国大臣和王公贵族才可享此荣耀。比如盛唐年间只是小官的杜甫,就以敢忘宫恩玉井冰的名句,表达了对赐冰的渴望。发展到明清年间,赐冰的福利更扩大,京城各级衙门大小官员,都可以从立夏日起,凭冰票领冰。

当时这些官老爷们,消耗冰块的数量有多少?唐朝时,王公大臣夏季时要饮冰酒,杨国忠等权臣在夏季办宴会时,还要立起冰山。那年头家里有冰,可比家里有矿撑场面。而以清朝《帝京岁时记》的记载,仅国子监一家,每年夏天就要领冰七方。而乾隆八年这一年,京城大小衙门领冰更在土窖十万额冰内取用。除了赐冰外,当时还要赐冰汤,紫禁城内设有冰桶,专供办事官员饮用,每天的消耗量也是惊人。

而除了官员外,民间吃冰更是习俗。特别是唐宋年间起,原先只是权贵专享的冰块,越发流传民间。唐朝时就有商人卖冰于市。宋朝时卖冰更成了大城市的时尚,还出现了果汁与冰混搭的冰酪,公认冰淇淋的前身。宋朝大诗人杨万里的诗篇里,常见卖冰吃冰的经典名句。其冰雪一窑活一家的咏叹,更缩影了冷饮业在当时的角色对于老百姓家来说,这就是商机十足的朝阳产业。

发展到明清年间,冷饮业这个朝阳产业,也在全国红红火火。贵族士大夫们夏日品尝的各类冰酪,早就花样翻新。城市里的普通老百姓家,夏季里饮用冰水冰镇酸梅汤也成时尚。明朝《帝京景物略》记载,每年立夏之后,北京城里小贩,就开始走街串巷卖冰。江南的许多城市,每年都要从北方大量买冰储藏。

而且,古代老百姓夏季买冰用冰,也不仅仅为了食用。更重要的用途,就是蔬果保鲜。比如明朝时浙江特产的大黄鱼,明初时还主要做成鱼干贩运到北方,后来由于冷冻技术发展,捕捞上来的大黄鱼,都用冰块冻住,然后经大运河运来,出现在北京市场上时,竟然还都是新鲜的。明清年间的水果商人,也常用冰块储藏水果。发展到万历年间时,还出现奇景象北京集市上的新鲜海产品,因为数量太多,竟比猪肉还便宜。

想要造就这价格奇迹,那真是得用不少冰。

而除了这些用途外,冰块还是古代重要的药材。比如南方的冰块,由于南方气温高冰块薄,所以当地往往冬季时在冰块上撒盐,夏季时就可以食用。常用来解暑愈病。《本草纲目》也记载,夏季时将冰块敷在膻中穴,可以治疗热盛昏迷。在医疗工作里,冰块的消耗量也不少。

甚至,古代中国人夏季冰块消耗量,还惊到了当时来访的外国人。明末传教士的笔记里,就有对中国冷饮的记载。1721年,出使大清的俄国使者BELL,吃惊的在北京看到了黑龙江大鲟鱼。这些大鲟鱼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畔运到北京,一路全靠冰块冷冻,到达北京时竟依然新鲜无比。通过他的记载,后来欧洲的渔民们也有样学样。18世纪末时,这种冷藏保存技术才风靡了英国捕鱼业。

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古代夏天里,应用于各行各业,消耗量惊人的冰,究竟是怎么来的?比较小众的办法,就是人造冰。在《淮南万毕术》等典籍里,就记载了各种新奇的夏造冰方法。但在古代科技条件下,这种方法获得的冰还是有限,主流的办法,一直是采冰与藏冰。

早在商周年间起,中国历代王朝就高度重视采冰,周朝负责采冰的官员叫凌官,储藏冰块的冰窖叫凌阴。1976年考古队在雍城发现的春秋时代凌阴遗址,深达1点8米,可藏冰190立方米。采冰也有绩效考核。《唐六典》规定每岁藏冰一千段,方三尺,厚一尺五寸。这个苦活以韦应物的形容说,真是腊月深井汗如雨。直到唐朝时,中国冰块的产量依然有限,多是供权贵享用。

但宋朝以后就不同了,随着开凿技术和藏冰技术的进步,冰块产量大增。明朝《帝京景物略》里就记录了当时采冰的劳作场景每次都是凿出一尺见方的冰块,然后将大冰块运进两丈深的地窖储藏。当时的采冰运冰技术已经十分先进,采冰时先放水涮河,然后用六尺长的冰镩来采冰。冰窖里还有百年老榆木做成的冰板,放冰时冰块沿着冰板滑下,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所以,明清年间,单是北京城的藏冰数量,就是大大的飞跃。单是紫禁城里的内窖,就藏冰两万五千块,西门外窖藏冰五万六千块,德胜门外地窖藏冰三万六千块,景山外藏冰五万七千块。官府的冰窖都要用琉璃瓦建造,且采用石灰灌浆,隔热能力十分强大。别管外面何等酷暑,里面拿出来的,必然是凉爽的冰。

这些还都只是官窖的藏冰,老北京还有大量的民间冰窖。北京许多冰窖胡同名字,就印证了当年火热的藏冰业。而除了北京之外,明清年间全国各地民间,藏冰也都不是新鲜事。比如在炎热的江浙地区,都有大量的冰窖雪窖,用于藏冰消暑和生鲜冷藏。特别是苏州一地,明末时的冰厂就有十五六处,后来清军南下时听岔了,还以为是兵厂,差点全给毁干净

但不管怎样,这越发发达的藏冰业,不但造福了古代的夏日生活,更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文明对于生活的意义,简单一块冰,就是多少回味在其中。

参考资料
李佳《清朝北京冰窖藏冰技术研究》、商传《走进晚明》、傅维康《古人的藏冰与用冰》、孙清廉《古人食冰趣事》、邱仲麟《冰窖、冰船與冰鮮 明朝以降江浙的冰鮮漁業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