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为何禁止外国女人到中国?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8www.nkfx.cn历史朝代

在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快要百年的时间里,不要说在内地的中小都会,就是在广州、上海等年夜都会,也难见到外国女性的身影。年夜街上没有外国女性,不是因为外国人不肯将女眷带去中国,而是由于那时的清当局不容许外国女性来清国栖身。在清朝中叶,荷兰有一个名叫洛连的商人,经常漂洋过海来中国做跨国生意。在那时,中国的茶叶、陶瓷都是大受西方人欢迎的好东西。读中国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清朝时的外国人

洛连头脑灵活,人又勤快,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拥有了一艘重达600吨的大型帆船“海马号”。

白居易在《琵琶行》里面说“商人重利轻离别。”作为商人,为了生计,为了盈利,得风霜江湖,在进出货物诸环节忙碌。如果要一天到晚和老婆儿女厮守,那还不得吃西北风?

洛连在万里海疆上追波遂浪,不得不长期忍受与妻子孩子分别的痛苦。可是,自从拥有了体积庞大的“海马号”,携妻儿一起来中国就成为了可能。

官员视西方女人为洪水猛兽

洛连的妻子名叫詹妮,是个中国迷,对神秘的东方国度充满了向往。洛连和詹妮还有一双聪明活泼的女儿,受父母的影响,她们也常常吵闹着要到神话般的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可是,中国当时的制度,是不允许外籍女子入境的!实际上,产生这一制度的理由很简单,两点有伤风化;防止西方商人在中国定居。

外籍女子怎么有伤风化呢?又为什么要防止西方商人在中国定居?

以当时清朝官方的话说外籍女子衣着暴露、行为不检点,常常当街和男人牵手、说笑甚至亲吻,尤其可恨的是西方习俗处处都体现出“女士优先”的思想。这让男尊女卑的清朝情何以堪?

在乾隆初年,清朝在广州、福建、浙江、江苏四处口岸设对外通商,那些前来经商的外国人携眷招摇过市,他们的行为举止,让还裹着小脚的中国女人在思想上不啻于受到了一场暴风雨的冲刷。那种热闹和震撼场景,英国人亨特在《番鬼在广州》一书中有记载“到九点半钟,我们陪妇女们到外面街上去参观街道。这时商店都已关门休息了,几个过路的中国人见了她们,忽然喊起来‘番鬼婆!’于是每一家的大门立时打开,有灯笼照出来,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已经完全被包围,于是她们不得不赶紧退却。”保守的清朝官员因之视西方女人为洪水猛兽。

,缺乏经济学理论的中国政府认为,和外国人做生意,只是有益于外国人,中国并无一利可图。在和西方人贸易中,西方人不仅可以享用中国生产的茶叶、陶瓷等好东西,中国国库里的大量白银也白白地流出了国门。要杜绝这一点,最好就是关闭通商口岸。

就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四处口岸关闭了三处,只剩下广州一处。在一处口岸还没能关闭前,最好的方法就是禁绝外国商人带女眷来中国。家眷不在中国,则这些外国商人就在中国呆不了很久,最终会尽快离开中国。这样,中国的白银保住了,中国固有的封建伦理秩序也保住了。

严防西方女眷进入本地居住

乾隆十年(1745年),在乾隆的默许下,中国各地都严防西方女眷进入本地居住,并形成了地方定例。洛连这次携妻女来华,实在是心存侥幸。

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海马号”从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起锚,绕过好望角,在海上颠簸漂流了十个月,终于来到广州海域。在逆珠江上溯时,詹妮带着两个女儿站在船舷上,遥望着在樯桅林立、彩旗飞扬的珠江两岸,欢呼雀跃不已。

“海马号”驶入内河,稽查人员飞报广州地方政府“红毛船一条向广州驶来,船名‘海马号’,一等船,货主及家眷共四人,医师和牧师五人,船工厨子下人一百零五人,火炮三十门,炮弹六百个。”有家眷!而且三个家眷都是女的!广州方面的神经马上崩紧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