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华谜语的历史渊源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8www.nkfx.cn历史朝代

  我国民间素有元宵节观灯猜谜的习俗。吃元宵、赏灯会、猜谜语是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目。这个春节,央视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再一次把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了猜灯谜这项民俗上。

  而古往今来,关于谜语的故事、灯谜还不在少数。江南时报记者黄勇程岚岚

  谜语的前世

  萌芽

  奴隶社会里用来暗示的语言

  百姓用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隐喻夏代帝王夏桀暴虐

  南京市职工灯谜协会隶属于南京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管理,该协会秘书长蔡鸣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最初古人在彼此交流时,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把话不方便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便生出了一种暗示性语言。这便是谜语的前身隐语最早的形成过程。

  据史料记载,早在奴隶社会,先民们就已经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了。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如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那时的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就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意思是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吧!这首歌谣,在《书经》汤誓篇中就有记载,它也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而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则出现在黄帝时代《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情形。据该谜友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谜语的雏形已十分流行,并有了名称,叫廋辞和隐语。

  先河

  曹魏时代曹娥碑阴隐语开文义谜先河

  曹操和杨修猜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寓意

  蔡鸣为江南时报记者梳理了一番谜语的前世今生。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文义谜大概要算东汉蔡邕的曹娥碑阴隐语了。其离合字谜的方法,也被认为是开了灯谜即文义谜之先河。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谜语,是在曹魏时代真正形成的。蔡鸣说,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记载了有关三国时两个著名人物曹操和其主簿杨修的几则谜语故事。

  浙江上虞的曹娥碑,记录的是东汉时一个叫曹娥的孝女投江寻父的故事。曹娥的父亲曹盱,在一次祭奠海神时,落水而亡。其十四岁的女儿曹娥不相信父亲已死,投入江中寻父,五日后父女俩的尸体相拥一道浮出。上虞县令被曹娥的孝义所感动,遂令其弟子邯郸淳记录此事并勒石为碑。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读后题了八个字,表示了对此碑的评价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被补刻在了碑的背面,却无人懂得它的意思。

  路过曹娥碑时,曹操问杨修你能解出这八个字吗?杨修说我能解出来。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随即二人将猜到的答案分别写在纸上。杨修解释说黄绢,指有颜色的丝织品,合成绝字,幼妇就是少女,猜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猜字为好;齑臼,也就是盛装和研磨姜、蒜、韭菜等调味料的器具,它每天接受的都是辛辣之味的东西,所以是受辛(辞的繁体为受辛)。所以谜底是绝妙好辞,是蔡邕用来赞颂才子邯郸淳为曹娥碑写的碑文的。曹操答案一样,但却感叹自己的才华和杨修的差了三十里。

  兴起

  灯谜诞生于南宋,将民间谜语和灯谜区分开

  北宋时王安石曾在南京和好友元宵节猜谜助兴

  谜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刘勰认为,谜语就是由隐语发展来的。

  而灯谜的起源则要追溯到宋代。这个朝代,是谜语迅速发展的又一个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专业猜谜语的谜社组织,而到了后来的南宋更是诞生了灯谜。

  在北宋一年的元宵节,大文学家王安石的好朋友王吉普来访南京,席间,王安石说今天是元宵节,我出一谜助助兴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王吉普想了想,没有说出谜底,却对王安石说这样吧,我也出一谜助助兴!说着,吟出一谜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不禁微微地笑了。原来,二人所出灯谜的谜底均是日。

  南宋文学家周密则在《武林旧事》中云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就是指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

  这也意味着,南宋时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中华谜语从此开创了民间谜语和灯谜两条路的新格局。

  集大成作

  《红楼梦》中27条灯谜寓人物命运

    共2页:
  • 12下一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