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季节交替的关系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8www.nkfx.cn历史朝代

上古时代确立廿四节气依据“斗转星移”(斗柄指向),现行确立廿四节气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太阳黄经度数);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两者交节时间基本相一致。

由于地球一面绕地轴自转,一面绕日公转,在这一过程中,地轴并不与公转的轨道平面相垂直,而呈倾斜状态,致使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平行,形成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循环往复。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黄赤交角)穿越我国境内,它是对天文、地理、气候、生物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纬度线。北斗星、太阳等天体运行所反映的时节规律与这条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天文意义上的季节转换时在这条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附近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

廿四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我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

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包括热带、副热带(亚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不同的纬度地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我国低纬地区(南方地区),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湿润、冬夏温差较小,季节转换时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明显。中纬地区(北方地区)降水少、干燥、冬夏温差悬殊,季节转换时气候要素变化明显的是气温,中纬地区四季温差大,气温变化分明。

交节时间

春季

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太阳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度数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是干支历寅月的起始。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度数为330°。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公历3月05-07日交节。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圭表测影法冬至后105天;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04-06日交节。清明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

谷雨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公历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度数为45°。公历5月05-07日交节。立夏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公历5月20-22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公历6月05-07日交节。芒种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公历7月06-08日交节。小暑是干支历未月的起始。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公历8月07-09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公历9月07-09日交节。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公历10月08-0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

小雪斗指已;太阳黄经为240°。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