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婚俗 纳西族人结婚时有着怎样的风情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9www.nkfx.cn历史朝代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也是一片忙碌,布置沿房堂屋,扎搭彩棚,到处张灯结彩,写贴婚联等,要杀猪宰羊,挂一红纸或纸绸裹扎的筛子,上插三枝柳箭,并写“麟麟在此”四字。以阻白虎。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并请一祖父母、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当晚陪新郎睡在新床上压床。

  第二天,新郎由媒人、亲友等陪同,前去女方家接亲,并备一空轿或马匹,在归来时让新娘乘、骑,带去酒席两桌和其他部份礼品。到达女方有门口时,接亲的队伍高奏喜乐,连奏三次后,女方的大门敞开,接亲者才得以进入,随后受到热情的接待。一般在午时前后,男方接亲的女伴把新娘抱入轿中。这时,新娘使劲挣扎,一副不愿去的样子。经安慰和劝说,才告别父母和亲友,由舅舅、叔叔、妹妹等陪同乘轿或骑马上路。

  新娘来到男方家门口,可男方家的门是关闭的。这时,送亲的人们在门口讥唱纳西调子,让男方家开门,金驼子来不来?银驼子来不来?女方家的人在门外唱道“金驼子来了,银驼子来了,快快开门。”一番对唱后,大门开了,新娘新郎要双双从红纸糊的马鞍上跨过去,才能进入大门。这时,东巴要念经,在新娘的脑门上点几滴酥油或泼点清水,表示新娘已是男方家的人了。新娘进屋后,要送公婆各一双鞋。这时,送亲者故意把新娘送给新郎的鞋丢到新床底下的深处,让新郎弯腰将芏捡出穿上,这种习俗称为换脚鞋。接着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祖先和公婆,再拜见家族中的长辈,接着夫妻互拜。拜堂时,新娘手握盐巴,新郎手持一个茶水罐。拜毕,新娘要象征性地看一下陪嫁的红柜,锁上后把钥匙随便在红柜一丢,孩子们顿时争抢起来,因为夜班抢到角匙,谁就可以向新娘赎喜糖。

  傍晚晚时分,在新房里摆上由女方家带来的酒席,新娘新郎由几个孩子陪同共进晚餐,其余宾客则由男方家盛情宴请。晚上,青年男女可以去闹房,可以欢聚在一起跳纳西舞,纳西东巴们则一刻不停地唱(结婚调),充满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这一天,女方家也宴请亲友,请东巴唱(嫁女调)。

  第二天,婆婆要亲自端来并喂新媳妇一碗莲子粥,一碗面条,以示对新娘的关心。这一天,还要举行认亲仪式,即把男主家族中的人全部请来,按长幼顺序,让新娘一拜见。长辈们也向新娘致以祝福,并送新娘见面礼物。

  第三天为回门。新郎新娘要带礼物回到女方家。一一拜见女方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长辈,并同他们共同进餐。按习俗,不管路途多远,新婚夫妇要当天返回男方家。

  第四天,新娘由小姑等陪同,上街买鱼、葱和松明等东西,分别表示鱼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聪明等含义。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送喜神的仪式。

  身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市井女子,我特别喜欢翻阅那些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史料,比如近百年前的老广州物价贵不贵,普通人一个月挣多少钱,花多少钱,全是我想知道的。正好,这一天翻到广州官方在1931年公布的一份《零售物价表》,读来颇有意思,所以与读者诸君分享。

  乍一看,广州当年的物价并不贵,先看吃的,大米八分钱一斤,咸鸭蛋两分一个,牛肉6角一斤;再看穿的,一双普通线袜,大约卖两角钱;一双中档男式皮鞋,卖10元多,一件中山装大概卖5元。,那时的计价单位是银元,所以一分一角都与现在有本质不同,如果以购买力作参照的话,你将每个数字乘上50,就能换算成人民币。

  吃的穿的看上去倒不贵,那人们的收入状况到底如何呢?根据官方数据,当时一个普通科员,月薪不过30元左右,算下来只能买3双皮鞋或者50斤牛肉,这么一算,老广州的生活成本真不低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