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印度教徒在种姓制度中的地位如何?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9www.nkfx.cn历史朝代

  从宗教上讲,任何不属于四个瓦尔那(Varnas,种姓)的人都属于无种姓者,也就是Outcaste,无种姓者和贱民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们过去翻译为贱民是不对的。事实上,印度人也绝对不会把任何外国人都当贱民对待,自古就是如此。同样,作为印度人的非印度教徒也是无种姓者,他们也不是贱民,不会被印度人当贱民对待(由贱民转换的除外)。外国人和非印度教徒在印度的不同地区会受到不同的待遇,有些外国人甚至接受印度教并被接纳入高种姓。

  在印度北方,有一个称为拉其普特(Rajputs)的世代操军职的贾特(副种姓),该副种姓属于刹帝利瓦尔那,拉其普特贾特刹帝利种姓代表,几乎刹帝利种姓的部族都宣称拥有一个拉其普特贾特的祖先。而在历史上,有许多外来的入侵印度的民族比如匈奴人、希腊人、西徐亚人等也曾经融入这个高贵的拉其普特,并获得刹帝利的地位。

  在印度,不同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地位。西印度的伯奈以色列人和居住在印度南部的克西尼犹太人(CochiniJes)的地位就不同,伯奈以色列人的地位很低,他们以榨油为职业,和印度一个以榨油为职业的SomvarTeli的副种姓地位相当,属于首陀罗种姓。但尽管地位低下,犹太人的敛财技能在世界各地都能发挥,这些居住在西印度的伯奈以色列人有许多地主、商人,或者在当地军队中担任高级军职。

  和伯奈以色列人对比,在南印度的克西尼犹太人则有较高的地位。尽管他们不属于任何瓦尔那,是无种姓者,但他们拥有贵族的权利,比如乘坐大象或轿子。当他们出门时,甚至有专门的仆人在街上大声宣告,以便低种姓的人给他们让路。

  印度有三大犹太人群落,除了前面的两个,还有一个叫Baghdadis,这个犹太人群落对印度的宗教律法的遵守要严格的多,他们从来不会和伯奈以色列人混合,从不和伯奈以色列人结婚,不吃伯奈以色列人准备的食物。

  来到印度的穆斯林由于是强有力的存在,所以不可能被当作贱民对待。这不仅因为当初他们对印度的军事征服,也因为他们曾经想把自己的宗教观念强加给印度人。在多数情况下,一个改信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的印度人的社会地位不会改变,他原本是什么种姓,成为穆斯林后还是什么社会地位。高种姓的印度人仍旧保持高社会地位,期望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低种姓的改信者最终会发现自己不会提高地位。

  不由得感叹印度种姓观念的强大和可怕,连一向以团结著称的犹太人和关爱穆斯林兄弟的伊斯兰教都被印度的种姓观念变成了这个样子。

  基督教徒在不同地方也会受到不同的待遇,居住在Kerala的来自叙利亚的基督教群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从事商业,并拥有贵族的权利,而自从16世纪欧洲传教士进入印度以后受洗成为基督徒的印度人的社会地位则基本上和他们受洗前一样。如同穆斯林一样,基督徒也有高低之分,只是印度人没有给他们赋予专门的副种姓而已。对于那些从贱民变成基督徒的人,多数还是和贱民一样,有时甚至其他的基督徒也把他们当贱民对待。

  在印度建立的其他宗教如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都难以避免地有着种姓观念的烙印,尽管这些宗教本来就是在反对婆罗门教-印度教、反对种姓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锡克教拒绝种姓制度,但当初加入锡克教的不同的贾特仍往往具有传统的贾特地位,各个贾特仍旧根据种姓观念进行婚配。耆那教也有不同的团体,各个团体都只在内部通婚,不会和其他团体通婚。佛教徒也和穆斯林、基督教徒一样,分成高低两个阶层,各阶层的地位都和他们当初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中的地位联系。

  在印度,并非所有的印度教居民都是包括在种姓系统中,大概有7%的人口不属于任何种姓和副种姓,他们以部族的形式存在。他们分散于整个印度,是那些对瓦尔那没兴趣的人的后代,他们宁愿远离主流社会,居住在深山、丛林和森林中。他们以渔猎和简单的农业为生,劫掠和盗窃也是他们的生活来源。这些部族大部分都信仰印度教。还有少部分的部族是信仰伊斯兰教或者基督教等。

  《红楼梦》里的过年,出现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和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这两回,乃是全书的分水岭,贾府自此盛极而衰。“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置办年事。”又写宁国府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皇亲国戚府里过年,自与平民百姓不同。置办年货,头等大事乃是“恩赏”———上领来自皇帝的“压岁红包”,下给族中子侄发年货。

  皇帝的“压岁红包”其实没多少两银子,重要的是个级别待遇。用宁国府当家的贾珍的话来说,“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赐福的。”皇帝的“压岁红包”由礼部按官员名单发放,贾蓉一早代表贾家去领了来。那是一个小黄布口袋,上有印就是“皇恩永赐”四个大字,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又写着一行小字,道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贾珍吃过饭,盥漱毕,换了靴帽,命贾蓉捧着银子跟了来,回过贾母王夫人,又至这边回过贾赦邢夫人,方回家去,取出银子,命将口袋向宗祠大炉内焚了。”

  给族中子侄的“恩赏”年货,则是在门下“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交租之后。贾府门下有八九处这样的庄子。这里曹雪芹大费笔墨描绘了一段贾珍与乌庄头怎样“打擂台”———贾珍算定乌庄头一年收成该交租5000两银子,乌庄头叹苦经只有2500两银子,于是贾珍端架子“哭穷”,乌庄头赔小心“哭穷”,主仆讨价还价,着实入木三分。乌庄头带来的年货计有“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还有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贾珍分完年货,留下些零碎,用狼皮褥子铺在厅柱下,分成等例,赏给族中没有差事没有进项的子侄。那个已在家庙管事的贾芹不请自来,被贾珍一顿呵斥。至此,贾府由“元妃省亲”时的大笔花钱如流水,到此时“只怕就精穷了”的算计,败相已露端倪。

  贾府的年三十,必得在前一天腊月二十九,做到万事俱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不同于平民百姓家用红纸写春联糊大门,贾府的桃符多为皇亲国戚才用的木制雕刻,匾额对联不乏皇帝御笔亲赐,平时挂了一年,岁末得重新油一遍,方焕然一新。挂牌则以红纸或彩绸,剪成各种花纹图案、吉祥福语,悬挂在佛前、门楣或屋檐等处,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