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文化艺术 景颇族的音乐特点
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有反映景颇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有反映景颇族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故事;也有神话、寓言、谚语、谜语等。
历史传说、故事等多与音乐相结合,又说又唱,词曲优美动听;情歌内容广泛,形式新颖活泼,能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较高的意境,在景颇族的口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景颇族人爱好音乐和舞蹈,乐器有木鼓、牛角号、箫笛、三比(管乐器)、象脚鼓、口弦、鋩锣、钹、小三弦。
擅长集体舞,男女老幼都喜欢参加。舞蹈一般有欢庆性的、祭祀性的和娱乐性的三种。在新屋落成、战争胜利后跳欢庆性舞蹈。在祭“木代”(最大的天鬼)或老人死亡后为死者送魂时跳祭祀性舞蹈;在生产劳动之余和节日时跳娱乐性舞蹈。
景颇族舞蹈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群众性,有的集体舞上千人参加,其中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1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跳起来通宵达旦,气势豪壮。着名的“目脑”(意为大伙跳舞),现已发展成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目脑纵歌”是一种上千人一起跳的大型舞蹈,伴以雄浑的木鼓声,气势磅礴,表现了群舞的高度水平。景颇男子擅长刀术,平时常以耍刀为戏。妇女善编织,能织出多彩的图案花纹数百种,其中大多是动植物,精美艳丽。棉织品图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各种银饰都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
日常菜肴以肉乳制品为多,当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节日食品。民间有不少以当地土特产为原配料制作的食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食品如: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烧麦等。
哈力海是土族特色小吃,是土族人民比较讲究的食品之一。每当节日、婚礼或家里来了客人用它来接待。
“哈力海”由荨麻拌汤和白面油饼组成。其作法是将生长至五、六寸的嫩荨麻剪来洗净晒干,揉搓为碎末,放入开水锅中,加入少量青稞面搅拌为糊状煮熟,调入适量的食盐、姜粉、花椒粉和油炝石葱花。另用白面薄饼,饼的厚度如汤面条的厚度,直径五、六寸。
虽叫油饼,却不能炸,而是要烙。烙锅烧热后涂上较多的清油,放入饼子,翻饼时再涂一次油,将饼烙得黄而不焦,韧而不脆,呈金黄油亮的色泽。将荨麻拌汤舀在油饼上摊成筷子厚的一层,卷起来就可食用。其形如圆筒,其色绿黄相间,其味鲜美异常。
荨麻经日晒水煮之后,毒性尽去。没有了毒性的荨麻还有清热解毒,防痢止泻的功用。这是土族人爱吃“哈力海”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