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土王节 揭秘土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9www.nkfx.cn历史朝代

  土王节是广西三江地区的传统节日,据说土王节是纪念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侣。土王节最热闹的就是踢毽子活动,三江地区的男女也借踢毽子传情。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下三江地区的土王节吧。

  广西三江地区侗族民间传统纪庆交游节日,在每年农历谷雨前二三天举行,节期一天。

  广西土王节

  据民间传说,古时候侗寨有十八对生死不渝的恋人,为反抗封建婚姻习俗的束缚,在谷雨前的两天相约自缢而死。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些为忠贞的爱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每年这天都聚集到土王坡唱歌跳舞,举行纪念活动,后来逐渐形成固定的节日。“土王坡”,一般设在离村寨不远的坡坪上。节日这天,通常要组织唱歌、跳舞、打拳、摔跤等娱乐活动。男女青年在嬉耍戏闹中谈情说爱,寻觅自己满意的人。

  广西土王节

  土王节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求爱方式是“吃茶苞”和“多毽”。“吃茶苞”是小伙子们借茶苞(油茶果实)试探姑娘情意的一种方法。看中某个姑娘的小伙子,有的把成熟的茶苞用藤条串起来,套在对方的脖子上,有的将茶耳丢进对方背的瓢篓里,有的则摘一只未脱衣的苦茶苞,猛然塞进对方的嘴里,如此观察姑娘的反应,看是否接受自己的追求。如果姑娘确实对小伙子也情投意合,那么她就会默默接受对方的这种“挑衅”,甚至不顾茶苞的苦涩,一口将它咽下,以示她对爱情的坚贞。“多毽”,侗语,意思就是玩毽子。男女为一对,用手对拍毽子。没有毽伴者,可以到中间去抓鸡(毽),失“鸡”者便会被取而代之。情侣之间借拍毽子机会,多用双关语作出求爱尝试。如男方说“阿妹你心多,把毽子拍歪了!”女方道“阿哥你无心,把‘鸡’养死了!”节日里,“多毽”场上,灿烂多彩的花毽在空中穿梭飘飞,男女青年被炽热的恋情系在一起。侗族青年形容它是“飞花传情”。

 通常,每至晌午时分,土王节赛歌会达到高潮,旷达的木叶歌、奔放的笛子歌、深情的“结交歌”、欢快的“换当歌”,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关门节和开门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除了泼水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关门节中,人们沐浴斋戒,虔诚信佛,有的甚至住到寺庙中。接下来就让趣谈网小编为你仔细介绍下西双版纳的开门节和关门节吧。

  世代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家人一年有3个重要的节日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泼水节在傣历新年期间举行,对于这个节日,大家颇为熟悉。而对于关门节和开门节,人们恐怕就比较陌生了。

  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意为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定于傣历九月十五日(多在农历六月中旬)举行。历时3个月的传授佛法期结束的那一天,即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便是“开门节”。开门节,傣语称“奥瓦萨”,意为走出传授佛法时期。

  西双版纳傣族关门节

  今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群众一年一度的关门节活动于7月2日举行。节日那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饭、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酒席会餐。

  在关门节期间,民众到佛寺里听高僧讲经是一项主要活动。高僧讲授的内容少不了成佛者的故事,并以此来教化众生立志成佛。从关门节至开门节的3个月里,傣家人有许多讲究,比如不举行婚礼,不盖新房,不出远门,要集中精力搞生产,定期到佛寺拜佛、赕佛。虔诚信佛的长者会自觉斋戒,穿白衣服,包白布头巾,有的还到寺内住宿。每隔7天,要举行一次拜佛活动,傣语叫“多星”。届时,信众们带上食物、蜡条供祭佛祖,聆听寺内高僧颂经,讲解教规、戒律、佛经故事。期间,还要举行一次称为“赕坦”(献经书)的重大活动。

  西双版纳傣族关门节

  3个月“关门授经”届满,傣家人便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信众们像参加关门节活动一样,带上纸花、蜡条、花树、食物、钱币来到佛寺,举行隆重的赕佛和颂经活动。此时,大家仍会吃施舍饭、僧众聚餐。夜里,人们在佛寺内燃放烟花、放高升、点孔明灯、跳舞,并舞灯环游各村寨,庆祝安居斋戒期结束。这个夜晚之后,傣家村寨又恢复了往日多情浪漫的生活,僧侣们可以走出佛门,信众可以出远门,傣家可以盖新房,年轻人可以谈情说爱、举行婚礼。

  西双版纳傣族关门节

  傣家的开门节和关门节是从何而来的呢?相传,每年傣历九月,佛都要到西天去讲经,3个月后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佛到西天讲经期间,数千名佛徒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老百姓的庄稼,耽误了农业生产,老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感到很不安。从此以后,每去西天讲经前,佛就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佛讲经回来之后,已是深秋。这时,农忙时节已经过去,僧侣们可以走出佛门,傣家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多起来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