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都是怎么演奏的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9www.nkfx.cn历史朝代

  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豆油是松木和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冬不拉的形式,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以近代大诗人阿拜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萨克民间阿肯江布尔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这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多数是两根弦,也有三根弦,弦一般用羊肠制作,现在已用尼龙缠钢丝线替代,并增加和使用了铜质品位。现在的冬不拉,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冬不拉一般有5、7、9个琴品,有的冬不拉有13、14个琴品,还出现了调21个琴品的冬不拉。根据冬不拉的槽面、覆手、曲首、大小、长短、所绷琴弦和缠品位数目多少以及伸缩的音域和音量的大小,有人将其定名为五种不同类型的冬不拉,即:4弦12品的最高音冬不拉称为“皮克洛”;4弦15品高音冬不拉,称为“鲁里玛”;2弦13(或14、16)品的中音冬不拉,称为“巴兹”,2弦10品低音冬不拉,称为“库拉勒巴兹”。此外还因哈萨克族历史、地域、部落、文化心理、生活习俗差异,在民间还存在其他各种形制的冬不拉,据不完全统计其品种大约有十几种。

  节特根

  节特根,琴身长1米左右,呈长方形,用整块木头雕凿而成,木盆状音室,类似汉民族的古琴和古筝式的卧式弹奏乐器,用马尾丝固定7根弦,弦下由7枚畜踝骨当琴码。节特根无松紧弦的琴轴,而是通过左右移动做为琴码的踝骨来调节音调高低。由于琴有精良的共鸣箱,备有较多的琴弦,所以弹奏起来音量大,音域宽,音色优美动听。

  库布孜

  库布孜,用整块木头雕凿制成,呈弯柄勺行,琴颈短,琴腹是大勺状,全长60-70厘米,音箱腹面张开,背面下部蒙有骆驼羔皮或羊皮。上张两根或三根用马尾或牛筋、骆驼筋制成的琴弦,琴弦和弓弦用松木胶擦拭,琴劲无指板、无品位。演奏时,两膝夹琴,一手按弦,一手用马尾弓拉奏。琴声与小提琴相仿,演奏方法较小提琴复杂。现代库布孜改进后,增加为四根琴弦,并安装有纸板和共鸣箱,拉走起来,声音细腻、深沉、典雅、柔美,富有表现力。

  色布孜克

  色布孜克,哈萨克语是“吹”的意思。色布孜克是哈萨克族民间艺人最常使用的一种吹奏乐器,被哈萨克人民誉为“心笛”。这种乐器类似于汉民族的竖萧,是一种竖吹木笛。原先用草原上的一种“从文依草”制成,如今发展到用松木、骨头、铜片、铁筒和钢管做原料。色布孜克长约50-70厘米不等。

管开3孔、4孔或5孔。原先管外扎套羊肠细绳保护,先改用铜丝。不吹时套木塞,以保护木笛。吹走前,先吸水润湿管口,用舌头堵住关口大部,留一小口为吹孔。吹奏时发出不同音阶,同时用喉头发出持续低音,形成双声部,音量较小,音色柔和

  尚库布孜

  尚库布孜为哈萨克民间近代流行的一种复合拉奏乐器。此琴由铁皮制成,梨形,上面固定钢弦。演奏者手上套音手铃,拉奏钢弦。演奏时,琴弦与铃声融汇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曲调和音响,此乐器在民间多为妇女演奏。

  阿萨塔亚克

  阿萨塔亚克,是握在手中摇撼发声的乐器,亦为萨满巫师跳神时所用,形同花伞,由一大一小组成,圆顶周围缀有许多小项链式的银响环,盖上雕镂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全长月1.3米。演奏时主要靠撼摇发出沙沙声,富有节奏感。故亦称摇撼杆或棍棍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