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为什么叫黑金部落?赫哲族有多少人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9www.nkfx.cn历史朝代

  黑金部落赫哲族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人口虽少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历史上的赫哲族,因着鱼皮服饰,擅使犬,故一度也被称作“鱼皮部”和“使犬部”。清朝时被官方文献称为黑金(斤)部落。追溯其历史,赫哲族最直接的远祖当属隋唐时称作“革末革曷”的“黑水部”之先民。有清以后的1663年(即清康熙二年)才正式有了“赫哲”之称谓。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称“赫真”、“黑真”(意为“东方之人”、“东方女真”、“东海女真”)、“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

  赫哲族是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住在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住在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住在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奥”。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使用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赫哲族民间知识

  1、传统计时法

  “天刚亮的时候”、“太阳要出来的时候”、“太阳出来一杆子高”、“太阳出来两杆子高”、“太阳正晌午的时候”、“太阳过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三星刚出来的时候”、“三星偏西的时候”、“三星要落的时候”、“大毛朗星出来的时候”、“公鸡叫头遍、二遍……”、“把向东指的时候要亮天了”、“抽一袋烟的工夫”、“吃一顿饭的工夫”。

  对计算一个月的标准,很早是依月亮的盈亏为依据,以后用狍子的膝盖骨或木片,串在绳子上,一天拨过一个,以计天数。还有人为了计算自己的年龄,每年挂起一个鲑鱼头。有人问他们的年龄时,就数一数鲑鱼头,有多少鲑鱼头,就是多大年龄。

  2、传统节气法

  计算季节时认为

  春季朝阳坡的积雪开始融化,春天就开始了。

  夏季树叶封门,各种雀鸟都来了,就是夏天了。

  秋季草木变成五颜十色,树叶凋零便是秋天了。

  冬季下了雪,江河封冻了,冬天就到了。

  预测水位的大小,据说十二月和正月要看南斗星和在它西边的那颗小星星,如果这两颗星离得远,水位即小,离得近了,水位就大。

  在冬天狍子叫的时候,哪个方向有回音,哪个方向降雪就小,不回音的方向降雪即大。

  春季第一次打雷时,由南开始向北亮,年成就好,认为这是什么神给他母亲送礼物去。由北向南打雷,年成就不好,这是他母亲给儿子送物品。

  月亮刚上升时,月牙吊着,这个月是好天,雨雪不大;月牙朝上,这个月的天气就不好,雨雪也大。

  日月有风圈就要变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或下雪;太阳挂耳(两边有微白光),即要变天。

  下雨时一出虹就要晴天。

  3、传统度量衡

  ⑴重量

  赫哲人过去习惯以盅、碗、瓶、盆、水桶、面袋、麻袋等物品代替容器,并以此计算重量多少。

  清朝末期用“匣子”计算重量。这种量器是用木板制成四方、稍呈梯子的匣子,容量是35斤,这种容器在依兰县和松花江中、上游地区用的较多,在乌苏里江沿岸的赫哲族人很少使用。

  民国时期松花江上游地区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秤和石、斗、升计算重量。松花江下游地区多用“普特”(30斤)计算重量。

  ⑵距离

  赫哲族人过去对距离的计算只是大概的估计,如多少“步”、“半天路”、“一天路”、“一昼夜的路程”等。到清朝末年就用“里”(巴)计算。现在均以华里计算路程。

  ⑶长度

  习惯用“一指”、“一曲曲”(约五寸)、“一乍”(约六寸)、“一庹”(约五尺)、“一百庹”、“二百庹”。民国时期开始用“啊日申”,这种计算法由苏联传入的。一“啊日申”为三市尺。日伪统治时期普遍使用市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