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都有哪些文化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丽江地处云南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万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宗教东巴教中所保存的文化,其中有东巴文、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东巴仪式等。其中,东巴文被誉为“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共有1400多个单字。
东巴经典目前计有120多种、3000多册,保存于大陆、台湾与美、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东巴舞计有50多种,其舞谱比西班牙舞蹈谱还早诞生数百年;东巴画谱亦被称为全球唯一一部用象形文绘制的画典,其中的《神路图》堪称直幅长画之最。另外,它所保留下来的神话、史诗、医典、历法、卜术都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
纳西族民居的建筑类型
根据村落分布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技术发展情况的不同,纳西族民居建筑有着不同的类型。如:在高寒山区,保存着少量的井干式“木楞房”、“木板房”;在丽江坝子或江边河谷地区,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很常见,并以“三坊一照壁”、“四合院”为主,统称为“纳西雅阁”。
高寒山区——“木楞房”
高寒山区的井干式“木楞房”,是纳西族民居中比较原始的形式,构造简单,四壁用削皮后的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屋顶则用斧劈的木板错叠铺盖,上压石块,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它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利于防震。秋收时节,部分居民在屋顶上晾晒粮食。
丽江坝子、金沙江两岸的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院”、“两重院”
丽江坝子、金沙江两岸的民居多以“三坊一照壁”、“四合院”、“两重院”为主。“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最为常见的民居形式,即正房一坊、左右厢房各一坊,加上正房对面的一照壁,合围成一个院落。“四合院”则去掉“三坊一照壁”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以一坊房代替,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即四坊)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落。“两重院”是“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的一种复式院,即正房的左右或前后另设一个附院。
“两重院”在农村民居中比较普遍,正院作为主人的生活居住,附院用来养牲畜。人畜分开,生活干净舒适,互不干扰。无论是“三坊一照壁”、“四合院”,还是“两重院”,院落的天井在城市和乡村使用的功能不同,城市用砖石铺成、种植花草;农村除供生活之用外,还作为晾晒谷物或加工粮食的场所。花木果树,则种植于房前屋后。屋后,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菜园。
丽江大研镇——古城民居
丽江大研镇古城民居充分结合地形、环境条件和道路网络进行布局,建筑遵从自然,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坐北朝南、向阳而居。民居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外部地理环境与院内的花草树木有机融合,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民居院落按照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临街的,沿河的(跨河的),依山的。有的掩映在青松翠柏中,别有情调;有的跨河而居,意趣盎然;有的喜好热闹,居于城中;有的甘愿平静,选择城郊。古城内大约有上千个大小不一的院落,临街的一面都设为店铺,十分热闹;但走进院内,因纳西族擅长营造居所,天井内多种植花草,显得宁静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