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镇海完成对澥浦息云寺山遗址边缘区域抢救
7月31日,从镇海区文保所获悉,镇海区澥浦镇息云寺山以西一带发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息云寺山遗址,经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认定,时代跨越南朝唐、宋元、明清至近现代,距今约有1500年左右历史,佐证了历史文献对澥浦沿革的记载。
据了解,经前期考古调查、勘探,位于澥浦镇的宁波镇海智造谷项目部分建设用地涉及息云寺山遗址边缘区,当地政府文物部门为配合该项目建设,决定对其所占压的500平方米遗址边缘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今年3月至6月,由宁波市考古研究所联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展开发掘工作,共清理遗迹包括灰坑12个、灰沟10条、墓葬1座、房址1座、蓄水池1座以及少量柱洞等,发掘出土南朝唐至近现代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石器、钱币和大量建筑构件等。其中,宋元、明清时期出土遗物最为丰富,瓷器体量最为庞杂,器形多样,可见此时期最为繁荣。
澥浦镇系古老渔镇,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端。据明代《宁波府简要志》载:澥浦,即古渤澥,西有昆仑山,东有渤澥岛,外大海,旧有镇。据宋《宝庆四明志》载:澥浦大桥(永年大桥),县西北六十里,唐太和二年造。据此推断澥浦集镇至迟于公元828年业已形成,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到明清时澥浦集镇已具相当规模,为古代镇海第一镇。此次从两个探方内出土的南朝、唐代遗存来看,在实物资料上佐证了历史文献有关永年大桥唐太和二年造的说法的可靠性。保存相对完整的水池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及日常生活用具,其时代自北宋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这些出土遗物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宋元时期当地居民人口的数量与规模。
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首次揭开了澥浦面纱,为澥浦历史沿革提供了考古实物依据,进一步提升澥浦地区古代文化活动时空范围、明确当地人居历史,以及今后为该区域的考古研究指明了重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