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合作塞林港遗址考古发掘再获重要发现
塞林港考古
为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沙特国王萨勒曼达成的文化交流共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古合作,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沙特国家考古中心联合组队,对沙特塞林港(Al-Serrian)遗址开展了第二次联合发掘。截至2019年1月22日,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工作任务圆满结束,取得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调查、测绘一批珊瑚石墓葬,通过水下考古发现并确认了泊船的海港和出入港湾的航道,发现为港口提供淡水资源的季节河,出土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精品,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本次考古工作,中、沙双方共有12名队员参与发掘(含水下考古队员7人),项目领队分别为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姜波博士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扎哈尼博士。
中国驻沙特大使李华新接见中沙考古队员
本次考古工作,亮点之一是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遥感考古三位一体,从陆地、海洋、空中对塞林港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取得超乎预期的成果。陆地考古方面,发现成片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可能为清真寺),并发现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确认了港湾与航道,究明了塞林港建港之缘由;遥感考古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解答了塞林港选址于此的重要缘由。
中沙水下考古队员搜寻古代航道
考古队员在海底作业
亮点之二是常规考古手段与科技新方法相结合,大大拓展了考古学研究的视野。本次考古工作,将传统的田野考古方法与无人机航拍、遥感考古、环境考古、数字测绘与3D技术结合起来,为全方位研究塞林港人文历史与地理信息提供了重要途径;发掘工作精细化操作,充分运用筛选、浮选技术,采集大量动植物标本,大大提升了获取遗址信息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的碑刻拓片技术,也在本次考古工作中大放异彩。中方队员制作的碑文拓片,使得因风沙侵蚀而漫漶不清的碑文变得清晰可读,让沙方学者惊叹不已;碑铭释读也为了解遗址的年代、族群和宗教贸易背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有鉴于此,沙特考古学家已经开始学习中国拓片制作技术,并拟在沙特全境加以推广。
建筑遗址考古现场
经过前期紧张有序的考古发掘,本次塞林港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
2 在遗址建筑区进行的局部发掘,清理出网格式分布的珊瑚石墙体,并发现了疑似清真寺的建筑遗迹,还发现了各种生活遗迹,为研究塞林港遗址内涵提供了重要考古线索。
3 完成遗址内二号墓地重点区域的抽样调查、清理与数字测绘,发现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葬19座,部分墓葬还发现了阿拉伯文碑刻,为了解塞林港遗址的历史内涵与族群信息提供了重要依据。
4 中沙水下考古队员通过海底调查、搜索和采样,究明了塞林港周边海域的水底状况,在遗址南侧确认一处可供泊船的港湾,并找到了古代船只进出港湾的航道。此处港湾双礁环抱,水流平缓,深度适中,且为泥质海床,便于海船避风、泊驻与航行,堪称天然良港。
5 通过无人机航拍和遥感考古,在遗址东侧发现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遗迹,源于遗址西部的汉志山脉;,通过水下考古调查与采样,在海湾海床确认有河流带入的淤泥沉积,且堆积深厚,由此确证当初塞林港有意选址于河海交汇处台地,保证了港口城市和商贸海船的淡水供应。
6 在遗址发掘中,清理出铜砝码、青金石、串珠、玛瑙、象牙制品、钱币等,还发现了阿拉伯石器、波斯釉陶以及来自中国的瓷器(包括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生动展示了塞林港作为国际贸易海港的历史画卷,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清理出来的建筑墙基
2016年,为落实中沙两国元首达成的文化交流共识,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沙特王国旅游与遗产部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对塞林港遗址开展为期五年的联合考古发掘工作。2018年3月26日至4月14日,中沙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开展第一个季度的考古工作,确认塞林港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朝圣贸易港,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据实地墨拓的两方墓葬碑刻,其年代分别为公元990年和1029年,为判断遗址年代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众所周知,红海地处亚、非、欧交接处,联接地中海与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要道,并与中国有着一定的海上交流。14世纪,两位代的大旅行家,中国的汪大渊与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一个自东而西、一个自西而东,循着大致相同的轨迹,完成了红海-泉州的旅程,堪称东西方航海史上的佳话。更值得一提的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期间(1430-1433年),随行翻译马欢等人曾进入红海,并赴默伽(今麦加)朝圣,其所见所闻录于马氏所著《瀛涯胜览》。
马欢去麦加,所携带物品清单中即有磁器一项;比他早二百年游历红海地区的汪大渊,也目睹了中国瓷器在市场上销售的情形,时称青白花器(是否确指元青花,学术界尚有争议,但确为瓷器,当无疑义)。这与中沙考古队在塞林港发现中国瓷器的情形,恰相印证,表明至迟到元明时期,中国瓷器已经行销于红海地区。考古实证表明,可能早在唐代,中国与包括红海在内的中东地区已经进入一个陶瓷贸易的高峰时期。
本次塞林港考古项目受到中、沙双方高度重视,中国驻沙特大使李华新先生、沙特王国旅游与遗产委员会主席Rustom Al-Kabisi先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分别接见中沙考古队员;遗址所在地孔夫达市、考古队驻地所在市利斯市的两位市长也曾专门接见、慰问中沙考古队员,并为中沙联合考古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