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椰贝丘遗址考古新发现:5000多年前坚果是人类
在11日召开的高明古椰贝丘遗址考古资料整理成果验收会上,考古专家公布一系列最新考古发现。其中,出土的大量动植物遗存证明,橡子、橄榄等野生植物果实是史前人类植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古椰村,是广东省重要的先秦时期古文化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橄榄核、南酸枣、橡子中科院的专家在随手捡拾的样品中发现约4000个完整的植物种子,其中最多的是橄榄,数量超过1500个;其次是豆腐柴属的某种植物果实,数量超过1000个;其他数量较多的还有破布木、南酸枣、杜英等,数量较少的有小趣谈、瓜蒌等可食用的植物遗存;另外还有1颗杨梅和1颗趣谈子。在通过浮选获得的50个样品里,共挑选出41000多粒植物种子,其中40000多粒来自荨麻科。
古椰的植物遗存,为我们提供了稻作农业进入珠三角史前人类社会的植物性食物种类,这是史前人类充分适应和利用环境的重要表现之一。考古专家们认为,植物大遗存及淀粉粒分析的结果证实了壳斗科植物果实是古椰遗址先民重要的植物性食物来源。在农业产生之前,壳斗科植物坚果作为比较重要的史前淀粉来源之一,在世界多个地区均有发现,例如北美加利福尼亚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整个岭南地区,此前都少有坚果大植物遗存的发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高明古椰贝丘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领队崔勇说,古椰贝丘遗址为距今500060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遗存,在考古学编年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掘出土的大量动植物遗存,一是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晚期到早商以前这一阶段的考古学编年体系的空白;二是除发现大量石器外,还首次发现了一定数量有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木质工具;三是大量动植物遗存的出土,为揭示珠江三角洲乃至岭南地区食物来源、结构、经济多样性和古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