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历史朝代 2023-03-27 12:13www.nkfx.cn历史朝代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鹰潭市博物馆   大上清宫遗址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东,地处泸溪河北岸,边山西麓南向缓坡地带,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至2017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鹰潭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共计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基本摸清了大上清宫的分布范围、宫观建筑的格局和历史演变脉络,对大上清宫遗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大上清宫遗址全景照   建筑遗迹及分布格局   从整体来看,大上清宫遵照中轴线对称的原则进行布局,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山势自南向北、由低渐高依次排列为: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东西两侧为各主殿相对应的配殿,东侧配殿有:三官殿、五岳殿、天皇殿、文昌殿,它们由连廊及厢房相连接。 龙虎门台明   龙虎门 门址平面东西向呈长方形,面南,东西长约29米,南北宽约11.85米,距庭院地面高0.3米。整体保存较差,门址西侧损坏较严重,台明有小部分缺失,基石几乎不存,东侧护基石保存较好。地面方砖不存。门址东侧南北各有一台阶,南部台阶保存较好,砖石垒筑,北部台阶只存有一块三角形象眼石。 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照   玉皇殿 此殿为大上清宫正殿。殿前存有月台基址,整体面南呈凸字形。月台平面较主殿平面略低。月台长约20米,宽约9.5米,高0.98米,地表无建筑残余,附近出土有石栏杆等构件。月台前存有正阶,东侧存有抄手踏跺,两处阶梯均损坏严重,垂带均不存,东侧阶梯台阶不辨,堆砌碎砖,底部存有砚窝石。玉皇殿台明阶条石仅北部存留,红砂岩石质,风化严重,且东北角埋头石不存,形成缺角,地面土衬石上有一直径约20厘米圆槽,现推测应为埋头石与土衬石之榫卯。玉皇殿南北宽19.44米,东西长36.5米,高1.04米。玉皇殿与后土殿之间存有宽约6.75米的连接廊道,形成工字形建筑平面。   后土殿 基址平面东西向呈长方形,面南,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19.4米,高1.1米。仅存台明基址,台明护基保存较好,但阶条石风化严重,东北角和东南角埋头石均不存,形成缺角,东南缺角处地面有一直径约25厘米的圆槽。后土殿与三清阁中间有宽约6.7米的中廊连接,形似工字。 三清阁神台   三清阁 东西向呈长方形,面南。地表仅在西北边缘存有部分建筑基址,北垣存有墙体,墙下残留鹅卵石地面,存有两处神台基石,及七处柱础,神台基石边角雕刻祥云纹饰。残存地砖上显见火烧碳黑色痕迹。基址残长约18.6米,残墙高约1.02米,墙厚0.9米。   文昌殿 位于三清阁东侧,三清阁的配殿。南北向呈长方形,面阔一间,宽约3米,进深7.7米,地面铺设素面方砖,其下筑有南北向排水暗道。 天皇殿   天皇殿 位于三清阁东侧,与文昌殿隔墙,亦为三清阁之配殿。呈长方形,面南,面阔三间,约10.45米,进深三间,约7.4米。基址保存较好,东、西、北三侧存有部分墙体,地面存有部分方砖,砖面有火烧炭黑痕迹。北垣正中靠墙存有神台,为红砂岩雕刻而成。殿内表面存有15个柱础。殿前存有垂带踏跺,阶梯长4.7米,宽3米,阶梯前有一条青石铺设的窄道。殿址高出庭院地面约2.1米。 大上清宫遗址殿宇布局图   五岳殿 位于后土殿东南,为后土殿东配殿。南北呈长方形,面西,南北长12.8米,东西宽8.7米,高0.6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基址整体保存较好,殿内方砖大部分留存,但多已破碎,十六个柱础俱存,东北角还存有小段墙体。靠东墙正中残留神台台基。殿前踏跺仅存数块条砖和燕窝石,阶梯前为条石与卵石相间铺设的甬道,旁近有一方形苑圃。 宋代人字纹青砖地面   三官殿 位于玉皇殿东南,为玉皇殿东配殿。形制与五岳殿相似,南北呈长方形,面西,南北长12.5米,东西宽8.85米,高0.66米。表面仅北部残留数块方砖以及两个柱础。殿前踏跺仅存砚窝石。阶梯前为甬道。   御碑亭 位于玉皇殿东南,主体仅存北垣墙基,残墙高约0.73米。整体呈回字形,外基边长约9.6米,内部有一方形基址,边长约2.7米。南向有一甬道,三道条石夹两道卵石相间铺设,但条石已不存。东侧、北侧存有散水。   上述建筑位于大上清宫核心区域上清宫内,通过考古地层学分析以及与文献记载的相互考证,可以推断出主体殿宇基址的建筑年代为明代。 提点司   提点司 基址位于上清宫院墙东侧,面阔三间。该建筑两侧自北向南筑有地下排水暗沟,东侧存有一条宽厚石墙。基址北部为卵石铺设的庭院地面,南部为方砖铺设的室内地面,之间设有门道,存有门枕石一处,并残存小段北墙,南部室内对应门道的中部铺设大砖,两侧为小砖,室内地面存有五个古镜柱础。该建筑直接叠压在一处明代中晚期的石制建筑基址上。在明代的建筑基址之下,另发现了一处由薄青砖铺砌的地面,废弃堆积中出土大量的宋式重唇瓦残件和宋代青白釉瓷片,表明该处砖砌地面为宋代基址。   崇元院 位于提点司东南,残存前殿基址一处,面南,基址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3.5米;室内仅存古镜柱础一个,地面为青石条与方砖混用铺设,但多数碎裂,外围存有卵石散水;殿北为卵石铺设的直甬道,但两道卵石中间所夹青石条已不存。其下叠压有大型卵石挡土墙,长20米,高1.9米。挡土墙南部有厚约2米的明代堆积,出土大量明代前期的青花瓷片。在挡土墙的北侧,发现有大范围层次分布清晰的宋、元堆积,清理出两处大型元代灰坑和一片宋代人字纹青砖地面。灰坑长1.81米,宽1.35米,深1.16米;青砖地面长5.45米、宽1.4~1.5米,青砖规格为26133.5厘米。   出土遗物   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遗物主要为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具。其中建筑材料主要为琉璃建筑构件、灰陶建筑构件、石质建筑构件。琉璃构件多为瓦当、滴水、筒瓦、板瓦以及各类脊饰,釉色主要为黄、绿、黑三色;灰陶构件多为雕花脊砖;石质构件主要为栏杆、柱础、柱头等。 元代铜钟 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碑记 黄琉璃龙纹滴水 绿琉璃龙纹瓦当   生活用具主要可分为宋、元、明、清时期瓷器,器形多样,纹饰丰富。遗址出土宋代瓷器较多,主要为青白瓷,也有少量建窑和吉州窑瓷器,种类主要有碗、盘、双鱼纹碟、执壶等;元代瓷器出土主要为卵白釉碗、盘、杯等;明代瓷器出土量大,主要为民窑青花,青花高足杯,仿龙泉碗、盘数量较多,另有少量白釉瓷器;清代瓷器多为青花碗、杯等。 骑凤仙人 黄琉璃如意构件 枢府瓷   大上清宫主殿基址保存较好,体现了皇家宫观建筑布局,它的发掘是中国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为道教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