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坛发掘8座春秋土墩墓 已出土文物近千件
历史朝代 2023-03-27 12:13www.nkfx.cn历史朝代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境内的金坛土墩墓群,是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由于省道265茅庵段的建设,去年底,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单位对该墓群开展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昨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记者对考古现场进行了一番探访,3000年前江南金坛土墩墓就此揭开神秘面纱。记者了解到,这里一共发掘出8座春秋时期土墩墓,3个六朝墓葬以及2个明清窑址,出土了近千件文物。
剖面鱼鳞状结构显示这是草包泥
已出土文物近千件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特有的葬俗,先民们在安葬逝者时,不往地下挖墓坑,而是平地建墓,再堆成馒头状的封土。据了解,金坛薛埠土墩墓共有10余座,沿着一条山脉排列,还有六朝墓葬以及明清窑址等。发掘工作自去年12月初开始,井头村土墩墓和明清时期窑址已发掘完毕,高庄土墩墓和新村土墩墓、立夫路4号土墩墓野外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牯牛墩土墩墓、六朝墓葬和立夫路土墩墓群1、2、3号墩正紧张有序的发掘中。
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近千件随葬品,有几何印纹硬陶罐、陶坛,夹砂红陶鼎、硬陶盂,还有巴掌大小的陶碗、青瓷碗等。
向心式墓葬意义非凡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立夫路的一座直径超过20米、高约4米的土墩墓。站在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土墩的情况位于中心位置的主墓还没有发掘,7座小墓葬均匀分布在主墓的四周,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圆圈。
考古现场负责人曹军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向心式的土墩墓,以最早的主墓为中心,堆土成包。然后再以主墓为同心圆圆心,向外以圈状扩散新的墓葬,并不断填土覆盖进行稳固。根据推测,这些墓葬的主人应该都是同一家族的。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一墩多墓向心型结构的形式,是当时家族墓葬形制的突出体现,该类墓葬形制对中国汉代家族墓葬形制的形成、日本弥生时代的坟丘墓和古坟时代的古坟、韩国马韩时代的墓葬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来,日本、韩国学者多次到苏南地区对土墩墓进行考察,以土墩墓研究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已成功召开多次,成果颇丰。
据了解,此次考古还在土墩墓内部发现了极为少见的祭祀平台,填补了学术空白。
土墩由草包泥堆砌而成
常州博物馆负责的牯牛墩土墩墓,是这次发掘中最大的一个土墩,直径达到40多米。和其他的土墩墓不同的是,这座土墩墓至今没有发掘出任何随葬品,但从发掘的剖面来看,有着大量的鱼鳞状结构。
常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彭辉告诉记者这个土墩的封土采用草包泥形式堆筑,草包泥是用芦苇或其他野草包裹黄泥制成,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先民就已采用这种草包泥筑建防洪堤坝和城墙。这次春秋的土墩墓也发现了类似结构,类似于我们现在用麻袋把土装在一起,用来堆砌土墩墓,这样既能快速地堆起来,又能防止水土流失。从结构来看,这里很有可能是个大墓。也有专家认为这里可能是个祭台之类的建筑,有待进一步发掘。(原文刊于《扬子晚报》2017年5月19日A11版)
剖面鱼鳞状结构显示这是草包泥
已出土文物近千件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特有的葬俗,先民们在安葬逝者时,不往地下挖墓坑,而是平地建墓,再堆成馒头状的封土。据了解,金坛薛埠土墩墓共有10余座,沿着一条山脉排列,还有六朝墓葬以及明清窑址等。发掘工作自去年12月初开始,井头村土墩墓和明清时期窑址已发掘完毕,高庄土墩墓和新村土墩墓、立夫路4号土墩墓野外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牯牛墩土墩墓、六朝墓葬和立夫路土墩墓群1、2、3号墩正紧张有序的发掘中。
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近千件随葬品,有几何印纹硬陶罐、陶坛,夹砂红陶鼎、硬陶盂,还有巴掌大小的陶碗、青瓷碗等。
向心式墓葬意义非凡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立夫路的一座直径超过20米、高约4米的土墩墓。站在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土墩的情况位于中心位置的主墓还没有发掘,7座小墓葬均匀分布在主墓的四周,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圆圈。
考古现场负责人曹军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向心式的土墩墓,以最早的主墓为中心,堆土成包。然后再以主墓为同心圆圆心,向外以圈状扩散新的墓葬,并不断填土覆盖进行稳固。根据推测,这些墓葬的主人应该都是同一家族的。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一墩多墓向心型结构的形式,是当时家族墓葬形制的突出体现,该类墓葬形制对中国汉代家族墓葬形制的形成、日本弥生时代的坟丘墓和古坟时代的古坟、韩国马韩时代的墓葬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来,日本、韩国学者多次到苏南地区对土墩墓进行考察,以土墩墓研究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已成功召开多次,成果颇丰。
据了解,此次考古还在土墩墓内部发现了极为少见的祭祀平台,填补了学术空白。
土墩由草包泥堆砌而成
常州博物馆负责的牯牛墩土墩墓,是这次发掘中最大的一个土墩,直径达到40多米。和其他的土墩墓不同的是,这座土墩墓至今没有发掘出任何随葬品,但从发掘的剖面来看,有着大量的鱼鳞状结构。
常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彭辉告诉记者这个土墩的封土采用草包泥形式堆筑,草包泥是用芦苇或其他野草包裹黄泥制成,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先民就已采用这种草包泥筑建防洪堤坝和城墙。这次春秋的土墩墓也发现了类似结构,类似于我们现在用麻袋把土装在一起,用来堆砌土墩墓,这样既能快速地堆起来,又能防止水土流失。从结构来看,这里很有可能是个大墓。也有专家认为这里可能是个祭台之类的建筑,有待进一步发掘。(原文刊于《扬子晚报》2017年5月19日A11版)
上一篇:安徽凌家滩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启动
下一篇:新疆石河子市首次启动大型古墓葬群考古发掘
历史名人
- 董玥镖门与霍建华共患难 机智侠义获点赞
- 如何找到浪漫情侣头像 提升头像情感值的小妙招
- -生说怀男孩的特点,根据这些症状可以猜测孕妈
- 鸿星尔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鸿星尔克爆火)
- 朴寒星:今年的目标是考取潜水资格证
- 深圳十大土豪楼盘排行榜:华侨城上榜,第4地理
- 唐晓天何穗结婚没 起底何穗唐晓天是什么关系
- 圣诞鸟整装怎么样 质量与服务用户评价如何
- 素颜霜是干嘛滴?素颜霜是干什么的,是化妆品
- 如何有效利用桌面日程安排软件提升生活效率
-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 宋轶出席盛典领奖,获封年度风尚艺人称号
- 如何确保宴请礼仪得体,展现优雅风采
- 如何运用百度搜索预测足球赛事结果
- 胖子打破吉尼斯记录(最胖的10位胖子有多重?个
- 联想a770e(联想a570(联想A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