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东钱湖上水岙窑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

历史朝代 2023-03-27 12:13www.nkfx.cn历史朝代

  上水岙窑址位于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原上水村境内。2012年11-12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东钱湖开发建设对窑址所在地块进行调查、勘探时,发现1处宋代越窑遗址;2015年10-12月,为配合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会址项目建设,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和项目建设方宁波开投置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该窑址分布区进行了重点勘探;2016年2-11月,经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 窑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共发现窑炉遗迹2条,出土大批精美的越窑青瓷器和窑具等遗物。

  发掘情况表明,上水岙窑址所在区域地层堆积深度约0.6-1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上部为缓坡,下部为平地。发现的窑炉遗迹位于缓坡凹处,开口处距离地表0.2-1米,地层堆积较浅。本次发掘仅发现了窑场的烧成区窑炉遗迹,备料区、成形区、上釉区、存储区等作坊遗迹和配套设施已被早期平整农田和修筑原沙山公路时损毁。

  上水岙窑址的窑炉遗迹均为依山而建的龙窑,砖砌而成。2条窑炉窑头部分皆保存较好,但中段均遭破坏。1号窑炉窑尾部分已被破坏,2号窑炉窑尾尚存。每条窑炉从窑头由南往北收缩的3处火膛遗迹看,应是同一窑炉的三次重修再利用,每条窑炉系不同时期的3座龙窑,共6座窑。以2号窑炉为例:呈东南-西北向,方向346,坡度15-17;全长41.8米,保留有窑头、窑床、窑壁、窑门、排烟室等部分;窑顶已经坍塌,塌砖杂乱,无法复原顶部结构及投柴孔的分布情况;窑尾保留有排烟室隔墙和窑壁砖倒塌的痕迹。

  本次发掘出土遗物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有碗、盘、杯、盏、盏托、盒、罐、壶、钵、香薰、瓶、套盒、水盂、枕、洗、砚台、五管灯、唾盂等越窑青瓷产品和匣钵、垫圈、复合型垫具等烧窑用具;二是造型别致,发现了以往越窑考古中少见的器形,如仿青铜礼器的越窑青瓷花口尊和镂雕凤纹、龙纹香熏等;三是装饰工艺繁复,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刻划花、浅浮雕、镂雕、堆塑等工艺大量运用,使器物呈现多层次的立体浮雕感;四是纹饰精美多样,既有莲瓣纹、牡丹纹、荷叶纹、莲蓬纹、云草纹等植物花卉和海波纹样,也有凤纹、龙纹、摩羯纹、雀、鸳鸯、鹦鹉、鹤、鱼等动物纹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五是器物上大量刻划文字,如大内千十弟子曾申日下廟周置大吉曾州上清等,为研究越窑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六是出土的各式窑具上大量黏附各类器物,为研究越窑的烧制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

  此次清理发掘的2条龙窑窑炉在不同时期各经过至少3次修建改建,虽局部破损,但整体尚存,结构清晰,关键部位窑头火膛和窑尾排烟系统保存较好,其发现对研究越窑的窑炉结构、布局和建造技术等提供了新的案例。其出土的瓷器标本大多制作精美,胎质、釉色均属上乘,透雕、刻划花工艺精湛,一些大内等单字款器物应属比较高档的产品,少数器物与上林湖地区调查采集到的刻有官样字款的产品类似,可能为官督民烧产品,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其所处时期的工艺水平,个别器物还弥补了越窑青瓷产品的空白。从瓷器标本特征看,其主体遗存时代应在北宋中期,少量遗存年代可能早到10世纪晚期。另外,上水岙窑址出土的部分青瓷器物在海外曾有类似品种发现,这对10世纪晚期到北宋中期东钱湖窑场的产品外销,以及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陶瓷贸易史,特别是宁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水岙窑址的发现同时极大提升了作为越窑三大生产中心之一东钱湖窑场在越窑青瓷体系中的历史地位,也同样提升了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达到了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共享双赢的目标。

  上水岙窑址的发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和项目建设方宁波开投置业有限公司的高度重视。目前,窑址野外发掘工作已暂告一段落,为更好地保护窑炉本体不受雨水等自然灾害侵蚀,已暂时采取了原址回填保护措施。经多方论证,下一步将在2处窑炉上方建设窑炉遗迹展示馆进行原址保护展示并向公众开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罗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