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师娘”田家英为毛泽东“掌印”用清皇宫

世界奇闻 2023-03-21 12:51www.nkfx.cn世界奇闻

田家英的才华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与赏识,在经过一场特殊的“面试”后,田家英正式成为毛泽东的的秘书。跨入新中国,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田家英的工作、事业与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毛岸英恭恭敬敬地称她“师娘”

在那些日子里,田家英曾到晋绥解放区静乐县参加土改工作团。后来,他又到了晋察冀解放区。土改中那些火热的场面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翻腾着。他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反映土改运动的长诗《不吞儿》。

他的这首长诗,带有浓烈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色彩和乡土气息,受到了诗人萧三的赞许。他爱诗———这后来又成了他和毛泽东的共同点。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至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12月,有一批在东北工作的干部要前往西柏坡,路过冀东。组织上考虑到董边和田家英已三年未见,让她搭上大卡车,和那批干部一起前往西柏坡。她兴冲冲来到平山县西柏坡,以为能够见到久别的丈夫。可是,田家英竟不在那里———他到东北去了!

董边被安排在东柏坡住下来。她的住处离陈伯达住处很近。她听说,陈伯达已“换”了“两任”夫人,正在物色“第三任”夫人他和诸有仁离异之后,与余文菲结合。此时,又与余文菲离异了……

到了东柏坡之后,邓颖超大姐把董边安排到中央妇委工作。当时,正忙于筹备召开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董边参加了编书小组编了12本书。从此,董边一直做妇女工作。

大约过了半个月的样子,一天,两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一起走入董边所住的院子里。前边的一个见到董边,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喊了一声“师娘好!”

董边顿时涨红了脸,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面那位哈哈大笑,原来,他正是田家英!

经田家英解释原委,董边才清楚是怎么回事原来,田家英被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先是担任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教师,后来成为毛泽东秘书。刚才向董边鞠躬的,便是毛岸英。

毛岸英是在1936年经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安排,送到苏联学习的,直到1946年才回国。由于在苏联多年,他连汉语都讲不好。毛泽东请一位教师来教毛岸英,教语文、教历史。他选中了田家英。从此,田家英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

毛泽东口授一段电文,田家英一挥而就

田家英最初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是在1942年1月8日。那天,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读后,颇为赞赏。虽说那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杂文,可看出作者的文史功底和敏锐的思想。

侯方域是明末的“四公子”之一,入清后参加河南乡试,中副榜,曾向清总督出谋献策。田家英对于这个“生长在离乱年间的书生”,作了精辟的剖析。他写道

比如侯方域吧,“烟雨南陵独回首”,真有点“侧身回顾不忘故国者能有几人”的口气。曾几何时,这位复社台柱,前明公子,已经出来应大清的顺天乡试,投身新朝廷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近几年来我们不是看得很多写过斗争,颂过光明,而现也正在领饷做事,倒置是非的作家们的嘴脸。

文笔如此老辣深沉,而作者竟只有20岁!当毛泽东听说作者的大概情况后,他注意起这个“少壮派”来。当需要一位教师教毛岸英时,毛泽东想起了田家英———熟悉文史,年纪又与毛岸英相仿,请他教语文、历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就这样,毛岸英的同龄人田家英,成了毛岸英的老师。田家英选用鲁迅的著作作为毛岸英的语文课本。至于历史常识,则是他凭借自己“肚皮”里的学问讲给毛岸英听。

毛岸英非常喜欢他的老师。听说董边在东柏坡,急急赶去,毛岸英也随他一起去看董边。

当晚,董边搬到西柏坡田家英那里住。田家英告诉董边,自从担任毛岸英的老师之后,跟毛主席的接触也就日渐增多。当时担任毛泽东秘书的陈伯达、胡乔木忙不过来,需要增加新的秘书。胡乔木向毛泽东主席推荐了田家英,一则田家英工作认真细致,颇有才华,二则只有26岁,是“壮劳力”。

胡乔木过去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曾与田家英共事,对田家英相当了解。于是,田家英应召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口授一段意思,要田家英当场拟一电文。

显然,这是一次特殊的“面试”。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东看后表示满意。组织上经过研究,决定调他担任毛泽东的秘书。

田家英拿出一本本用土纸装订的本子给董边看,那上面分门别类抄录着毛泽东著作以及他的学习心得———他听从了胡乔木、萧三的意见,非常认真地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曾把田家英的学习笔记以《一个同志的读书笔记》为题,作为内部读物印过)。

毛泽东还让田家英“实习”,派他前往东北调查工商业情况。田家英圆满完成了毛泽东交给的任务。

经过“面试”、经过“实习”,田家英从此正式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达18年之久。

开国伊始,田家英担当毛泽东的“掌玺大臣”

就在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不久,田家英便接到一项重要任务1949年1月31日,天未破晓,一架神秘的飞机降落在石家庄机场上。那是一架苏联军用飞机,从飞机上下来四位客人。在机场上等候的吉普车,载着客人直奔西柏坡。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一起会见了客人。这位来自远方的贵客,便是米高扬。担任工作翻译的是师哲,生活翻译是毛岸英,而担任会谈记录的则是田家英。

田家英飞快地记录着,然后又连夜誊清,整理成会谈纪要,送呈毛泽东。

一个多月后———1949年3月23日,田家英随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朝北平进发。

北平那时刚刚解放,城里还不安定,毛泽东住在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田家英也住那里,而董边在城里工作。董边记得,那一阵子每个星期天她都赶往香山。

“来,董边,交给你任务。”每一回,田家英总是拿出一大堆信封,叫董边帮他写。

原来,群众给毛泽东写信,由田家英处理。每星期大约收到二三十封(后来远远超过此数)。内中重要的群众来信,田家英挑选出来送给毛泽东批阅,其余的由他代拟回信。事务冗杂,他写好了回信,每星期天抓董边的“差”,要她用毛笔写信封上的地址、收信人姓名。“呀,田家英,你的老婆成了你的秘书啦!”人们见了,都这么笑道。

那时,他和她只有一只手表———那是田家英的一位同学到香港做地下工作,回北京时送他的。1950年,董边生了大女儿,田家英硬是把表让给妻子,因为喂奶要定时,需要手表……

新中国呱呱坠地。新政府诞生伊始,毛泽东主席忙着颁发一张张委任状。

为毛泽东主席掌印的,是他的秘书田家英。田家英博得了一个雅号,曰“掌玺大臣”———他手中的毛泽东印章,仿佛成了当年的“御玺”一般。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颁发的委任状,是权威性、历史性的证件。田家英“掌玺”,一丝不苟每一个印,都横平竖直,落在正中,绝无半点歪斜;印油均匀,印章上的一笔一画都盖得一清二楚。

油完全干燥,这才算完工。

平日工作中很注意节俭的他,为毛泽东买印泥时,却不顾高价了。那天,他骑着自行车来到北京琉璃厂,对那里的印泥挑三剔四,直至寻到一盒货真价实的清朝皇宫用的八宝印泥,这才买下。这种印泥不仅色泽鲜红,有股麝香清香,而且可历经百年而不变色,配得上用于那一张张极为庄重的委任状。

毛泽东一见这盒高贵的印泥,果真非常喜欢。印泥保存在“掌玺大臣”手头,用了多年,从未加过印油,那印色依然鲜艳、纯红、均匀、细腻。

毛泽东的稿费也由他保管

董边拿出一本亲手剪裁、装订的田家英印谱———这位“掌玺大臣”自己的印章。

我翻阅着印谱。有十几个印章,都刻着“小莽苍苍斋”字样。我不解其意。经董边解释,我才明白“家英崇拜谭嗣同。谭嗣同的书斋叫‘莽苍苍斋’。他步谭嗣同的‘后尘’,把自己的书斋叫做‘小莽苍苍斋’。谭嗣同的‘莽苍苍’的原意是博大宽宏。”

在田家英的藏书上,都盖着“小莽苍苍斋”印章。他买了字、画,也盖上“小莽苍苍斋”印章。难怪,他的“斋章”多达十几个。

“另一个受家英崇拜的人,是林则徐。谭嗣同和林则徐都是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气贯长虹、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家英敬佩他们。这是刻着林则徐诗句的印章。”董边指着另一页,向我说明道。那一页印章,刻着两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印谱中,有用田家英自己拟的格言刻成的印章理必归于马列,文必切于时弊。,还有“实事求是”、“忘我”。

在“忘我”之侧,盖着“无我有为斋印”。那“无我有为斋”,是田家英的又一“斋名”。

毛泽东不仅把大印交给田家英,而且把存折也交给田家英保管。毛泽东的稿费,由田家英存着。来了毛泽东的亲友,毛泽东就给田家英写条子,这个送二百元,那个送三百元,由田家英取出存折,勤务员王福瑞去银行取钱,然后交田家英送到毛泽东亲友手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出自他的手笔

田家英由于工作一丝不苟,受到毛泽东的器重,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由于田家英熟知毛泽东的著作,他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从选定文章,到写作注释,直至校对、印刷,不分巨细,他都一一去做,不差丝毫。他是《毛泽东选集》四卷987条注释的主编。田家英还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编辑工作。他作为毛泽东的助手,帮助编辑了那本在1955年轰动一时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他编辑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

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毛泽东从衣袋里掏出开幕词,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

毛泽东的开幕词很短,不过两千多字。根据当时记录,毛泽东致开幕词时,曾被三十四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其中有五次是“长时间的热烈鼓掌”,足见开幕词在代表心中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开幕词中的“华彩段落”,被人们作为“毛泽东格言”,反复引用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谁都以为,这篇充满“毛泽东风格”的开幕词出自毛泽东手笔。可是,当代表们赞许开幕词时,毛泽东却坦诚地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叫田家英,是我的秘书。”

在筹备中共“八大”时,毛泽东事忙,委托陈伯达起草开幕词。

“陈老夫子”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毛泽东一看,摇头了。可是,这时离开幕之日已经很近。“田家英,你来写吧。写得短些,有力些。”毛泽东把起草开幕词的任务交给了田家英。

田家英干了一个通宵,写出来了。毛泽东一看笑了。开幕词经政治局讨论,个别作了一些修改。毛泽东把改定的开幕词装进衣袋里,拍了拍衣袋说道“开幕词落实了,我放心了!”

田家英还为毛泽东保管日记

1963年,田家英在农村调查时,发觉农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通读《毛泽东选集》四卷有困难。为此,他向中央建议,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他的建议被中央接受。为了适合一般干部学习的需要,《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在1964年6月出版了。,为了适合战士学习的需要,还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这两种选读本,实际上是毛泽东著作的通俗本、精华本。田家英的这一建议,为普及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

在1965年,田家英编辑了《毛泽东著作索引》一书。这本书便于人们查找毛泽东著作。

田家英还是一位“记录大臣”。毛泽东在许多场合随口而讲的话,经田家英记录成文字,整理成文章。例如,毛泽东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就是田家英记录、整理的。

田家英甚至还为毛泽东保管日记。毛泽东记日记,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毛泽东的文章中从未透露过的。董边曾见过毛泽东在1958年前后写的日记。

我请她详细回忆,据她说毛泽东不用市场上所售的那种日记本记日记。他的日记本与众不同,是用宣纸订成的,十六开,像线装书。毛泽东从来不用钢笔记日记。平日,秘书总是削好一大把铅笔,放在他的笔筒里。他的日记常用铅笔写,有时也用毛笔。毛泽东的日记本上没有任何横条、方格,一片白纸而已。毛泽东写的字很大,一页写不了多少字。毛泽东的日记很简单,记述上山、游泳之类生活方面的事。他的日记不涉及政治。

毛泽东的日记从未公布过。世人有朝一日总会见到公开出版的别具一格的毛泽东日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