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最好吃的三种做法 有什么食用禁忌需要
罗氏沼虾,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却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罗氏沼虾的养殖,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海鲜,罗氏沼虾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做法也十分简单,可以红烧,可以下锅焗,但在食用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罗氏沼虾介绍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于东南亚。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发展迅速,现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养殖此虾比较普遍。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一般亩产可达70~100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罗氏沼虾外形特征
罗氏沼虾,体肥大,青褐色。每节腹部有附肢1对,尾部附肢变化为尾扇。头胸部粗大,腹部起向后逐渐变细。头胸部包括头部6节,胸部8节,由一个外壳包围。腹部7节,每节各有一壳包围。附肢每节1对,变化较大,由前向后分别为两对触角,3对颚,3对颚足,5对步足,5对游泳足,1对尾扇。成虾个体一般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个体雄性体长可达40厘米,重600克;雌性体长可达25厘米,重200克。雄性第二步足特别大,呈蔚蓝色
罗氏沼虾的功效
罗氏沼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对于通乳作用也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罗氏沼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罗氏沼虾的做法
一、红烧罗氏沼虾
1.罗氏虾洗净后,用厨房纸吸干水份。
2.锅中放入比平时炒菜多二三倍的油,烧热后,加入虾中火稍炸片刻,捞出用吸油纸稍吸油份。
3.另起一锅,放入炸好的虾,并加入适量的水,料酒,蒸鱼豉油和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虾入味,即可。
二、豉油王焗罗氏虾
1.将虾洗净煎去手手脚脚,背后来一刀去掉虾肠,也为了能更入味。
2.起油锅,爆香姜葱,然后将虾下锅中小火煎至两面变红。
3.加入酱油,将虾焗熟就行了。
4.香味浓郁的豉油王焗罗氏虾就做好了。
三、双味罗氏虾
1.将罗氏虾的虾爪、虾枪剪净,切开头、身洗净,将虾身的虾壳去掉留虾尾,用刀改成虾球,露笋洗净切段。
2.将蛋白、食粉、干生粉、精盐2克,味精放在汤窝里调成糊状,放入吸干水分的虾球捞匀,腌约半小时备用。将芡汤、湿生粉、麻油、胡椒粉调成碗芡备用。
3.烧镬下油,将虾头炸熟至脆捞起,去油,放蒜茸、椒米、椒盐、虾头爆至干香盛于碟中备用。
4.起镬下生油,放入露笋,烹绍酒、放精盐将露笋煸炒至仅熟,沥干水。将镬洗净,再烧镬用猛镬阴油的方法将虾球拉油至七成熟捞起,去清油分,随即放入蒜茸、姜花、露笋、虾球,烹绍酒,碗芡炒匀至熟,加尾油后倒在碟中,虾头拼边。
罗氏沼虾的食用禁忌
1.虾背上的虾线,是虾未排泄完的废物,假如吃到口内有泥腥味,影响食欲,所以应除掉。
2.色发红,身软,掉头的虾不新鲜,尽量不买。腐败变质的虾一定不能吃。
3.虾与部分水果吃时应注重,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若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石榴、葡萄等同吃,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结合形成鞣酸钙后刺激胃肠,惹起不适,出现呕吐、头晕、腹泻腹痛等症状。
4.食用海鲜时最好不要大量喝啤酒,因为那样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而惹起痛风。吃海鲜时应配以干白葡萄酒,因为其中的果酸具有杀菌与去腥的作用。
5.虾的背部呈青黑色是新鲜的表现。一般虾壳坚硬,头部完整,体部硬朗、弯曲、个头大的虾味道比较鲜美。
6.对吃虾过敏及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哮喘患着,应慎食。
7.要保存小干虾时,为防止虾干燥和氧化,尽量把虾装入黑色塑料袋内或密封的容器内冷藏保鲜。
世界奇闻异事
- 世界50大灵异事件 世界十大灵异事件真实案例大
- 十个真实被拍摄到的诡异生物 十个真实被拍摄到
- 十个恐怖真实故事 十个恐怖真实故事长篇
- 十个经典恐怖故事 十个经典恐怖故事视频
- 十大真实闹鬼事件 现实闹鬼事件
- 神秘世界100个未解之谜 世界神奇的未解之谜
- 三年级下册有女鬼 三年级下册有女鬼赵州桥
- 如月车站事件 如月车站百科
- 日本天皇和首相哪个地位高 日本天皇近亲结婚记
- 日本深山发现尸体 日本士兵深山隐藏多年
- 南京30万冤魂轮回转生 南京 冤魂
- 南极出现冰山断裂 南极洲冰山断裂
- 男生亲亲的时候手不安分 男生亲亲的时候手不安
- 男孩喝鲜羊奶感染布鲁氏菌病 羊奶粉会感染布鲁
- 木兰诗是哪个朝代 木兰诗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
- 民间真实老故事 民间真实老故事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