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UFO曾到访过大清王朝!

世界奇闻 2023-03-25 21:24www.nkfx.cn世界奇闻

清朝末期,与电报、铁路同步,飞行科技在萌发。龙船和装在热气球上的火炮构成了人们对飞行最初的幻想。尽管这些幻想在今天看来略显怪异,但在当时却让所有人疯狂。

清末插画《空际火流》,画中提到天空中三个不明物体,飞舞空中如火鸦。

1881年,大清光绪七年,东北的天空出现彗星,不少报章杂志刊登了关于什么是彗星的文章,致力于科学的启蒙。启蒙家逐一列举彗星的名字和出现年份,并声明若说彗星是战争、灾荒,以及政变的征兆,那时毫无根据的迷信。知名彗星在清末的报章中也有出现,《万国公报》上就曾记载哈雷彗星的事迹。

清末插画《火羊飞天》,作者写道火羊一说未知始于何时......然世俗相传落经何方,其地必遭回禄(火灾),自南而北疾如鹰隼见者皆惴。

清末插画《半空飞坠》,作者写到有某甲者手擎洋伞立于城隅高视阔步,意甚得也,忽起一阵旋风将甲卷入空际,飘飘乎若列子之御风而行,不可控止,俄而坠下。

清末插画《翔步太虚》,作者写道有人以指画地,旋即上升至三尺高空,并有乘风瞬息千里之势。

与前述轻功幻想不同,清末的报章开始介绍西方的机械幻想。图为清末画师笔下的欧美发明的飞翔机械。画师们大多仅靠文字情报,把自己未见过的题材化为图像后,产生了这些奇妙的飞行机械。画师们的想象力受制于文字的局限,译作飞车的机械,就像此图被画为飞行车的样子。

清末插画《飞舟穹北》。译作飞车的机械,就像此图被画成飞行船的样子。

清末插画《天上行舟》,文字称西人拟将气球之法制成飞船,游行空际如泰山之云。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秘密海岛》和《环游月球》。

清末时期,科幻小说也开始引进,翻译的科幻小说以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居多。受其影响,国内也出现自行尝试创作科幻小说。

译自国外的科幻小说《黑行星》(原著为西蒙.纽康的《世界的终结》)和《新舞台》

《月球殖民地小说》插图。这部由荒江钓叟撰写的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在1904-1905年的《绣像小说》上断断续续连载。清末有许多小说就像这部一样,还没写完就结束了。这部小说已写完的部分一直在地球上,小说的每一回都附有插图,而且几乎每幅插画都画上了热气球。

《月球殖民地小说》描述了侠义之人李安武和日本友人藤田宇太郎为帮助朋友龙孟华寻找妻儿,一起搭上宇太郎的空中军舰在地球周边飞翔的冒险故事。龙的儿子其实是在月球人的帮助下在月球留学。

《月球殖民地小说》插图,图中章节名为哈医士渗药洗心肝,王太郎拔云寻岛屿。

装载着大炮的热气球从空中炮击敌人要塞,解说战争形势因热气球的出现而改变的插图。

随着电学、热力学的逐渐引进,插画中的飞行物开始向世界靠拢,不再是靠翅膀飞行的飞舟,而是热气球或飞艇。图为杂志《电世界》的插图,设想一个大清帝国的科学家正准备离开地球到未知的宇宙。

清末插画《演放气球》,作者称人仅见天津武备学堂,于八月间制成气球,安排养(氧)气、碳气满贮球中,称热气球最大的好处是最利行军妙用。

1910年10月,杂志《小说月刊》卷首刊登了一副飞船的想象图。为海外科学家谢瓒泰设计的飞翔机械CHINA(号)。在那个最危险也最混乱的年代,一群不靠谱的科学先驱,创造了一个奇异的科幻帝国。

在更久远的以前,人曾想过如何能够飞上天空,也有人为此而努力。封建社会越到后期,就越是禁锢人们的思想,限制人民的思维。如果人坚持着那些飞天梦,或许飞机就会是我国的五大发明之一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