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中日双方军力对比:火力上存在巨大差

世界奇闻 2023-03-27 08:00www.nkfx.cn世界奇闻

  日军以师团为基本战略单位,联队为基本战术单位。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兵力大约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如若按日军最初的四单位制计算,17个师团下辖共计204个步兵大队——国民党军的统合战斗力其实仅为其2/5。

  1937年8月28日,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关于抗战中日本士兵的报道。图为扛着机枪的年轻日军士兵。他们既是日本侵华战争机器上的一枚棋子,又是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图为英国记者用这张日本摄影师拍摄的照片,给以“盲目的工具”标题,反讽了日本的侵略。

  何应钦在《开战之前敌我兵力比较》中,对比了“七七事变”时双方的兵种及兵员数量,日本在开战之初,陆、海、空军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日本兵员总数为448.1万人,其中现役兵、后备役兵、预备役兵为战斗兵,数量199.7万人,补充兵人数248.4万。陆军常备师团17个,海军舰艇190万吨位,空军飞机2700多架。国民党陆军现役兵170多万,补充兵约50万。海军舰艇11万吨位,不足日本的1/10。空军仅有战斗机305架,各式飞机加起来一共600架。陈诚在《敌我国力的比较》中写道我陆军虽然有182个师的番号,但作战初期可使用于一线的兵力,仅为步兵80个师、9个独立旅、9个骑士师、2个炮兵旅、16个独立团而已。

  这里需要厘清的是中日双方军队编制上的差异。日军以师团为基本战略单位,联队为基本战术单位。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17个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设有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包含四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野炮中队(75毫米山野炮4门)、一个速射炮中队(37毫米速射炮6门)。每个步兵大队下设三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九二式重机枪6挺)、一个炮兵小队(九二式步兵炮2门)。一个步兵中队包括三个步兵小队,每小队辖三个分队(轻机枪3挺,步枪24支)、一个掷弹筒分队(掷弹筒2支)。师团总人数在2.3万~2.5万人。即便是在侵华战争开始后,日军感到四单位制师团行动不便,取消了旅团级别,改为师团直接下辖三个联队,直属一个炮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搜索联队和一个辎重联队后,一个师团也有1.8万人的规模。国民党军的编制为一个师下辖三个团,另有直属的工兵连、迫击炮连、搜索连、特务连各一个,步兵团没有炮兵。按照这样的配备,一个师的兵力大约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如若按日军最初的四单位制计算,17个师团下辖共计204个步兵大队——国民党军的统合战斗力其实仅为其2/5。

  何应钦对于日本兵力的分析为“无论在数量上与素质上均大占优势。”就单兵作战能力,日军强调步兵的“每发必中”和“白刃主义”。

  原日本关东军士兵、作家五味川纯平在其《虚构的大义》一书中披露日本在射击训练上对精确性要求极严。初步要求是对于射程300米的伏靶,不仅5发子弹要全部击中,而且至少要有3发集中在一个拳头大的面积上。达到这个程度后,就是限秒射击。最初是限在4秒内击中300米外的靶子,是限2秒。做到后,戴上防毒面具快跑300米再进入限秒射击。按照这个标准训练出来的日本步兵,几乎每个人都是狙击手。

  拼刺训练是日军新兵的基本课目之一,日军一贯将步兵的“白刃突击”视为解决战斗的手段。通常每个中队都会配备拼刺训练教官,而陆军部队的联队长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白刃战训练计划。有人统计,在抗战爆发初期,在白刃战中,我方需要3~5名战士才能对付一名日军士兵。

  日军战斗力的另一重要体现在对掷弹筒的使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步兵装备有两种掷弹筒,一种是早期的十年式掷弹筒,口径50毫米,全长508毫米,重2.5公斤,最大射程600米;另一种是后期的八九式重掷弹筒,口径50毫米,全长610毫米,重4.7公斤,发射专用掷榴弹最大射程670米,而发射九一式手榴弹可达1200米,几乎相当于一门小炮。一个可以携带16枚掷榴弹的二人掷弹筒小组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85%到95%。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军队的机枪火力点。在淞沪会战中,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日军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部队最初是没有掷弹筒的,1940年八路军军工部门开始仿制,1941年4月才仿制成功。

  一些评论家认为西门庆暗指严嵩之子严世蕃,而《金瓶梅》是一部讽刺抨击严嵩父子的书。为什么呢?因为严世蕃号东楼,东楼对西门嘛。其实,西门庆这个名字是笑笑生延续《水浒》人名而已,《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当时施耐庵哪里知道什么严嵩父子。于是,从谐音上喻指具体的他人他事的可能性极小。

  不过,即便是在《水浒》当中,取名也同样是门学问,西门庆,西门者,偏门也,在水浒中,西门庆是一位勾结官府,揽钱说事,淫人妇女,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而这种奸邪小人,竟然能够发迹,能够过着红红火火让人的日子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极大讽刺。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恶人,形象有所好转,却也更加真实。水浒中,西门庆是一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却是无论男女,无论官民,皆为之热捧的西门大官人。捞偏门而能过上烈火油烹、举家欢庆的大好日子,又何庆之有呢?潘金莲的名字也来自水浒。施耐庵非常讨厌潘这个姓。一部水浒,两大淫妇都姓潘,潘金莲,潘巧云。为何淫妇一定要姓潘呢?或者潘者“攀”也。本来莲花是很美的,是爱情纯洁和品性高洁的象征,可是,潘金莲不过是一朵追逐金钱的莲花而已,空有美丽的外表,内心却世俗不堪。在《金瓶梅》中,作者将这位世俗女子写得更加真实而丰满,作者用如椽大笔细细描绘了出身良家的潘金莲如何堕落为金钱社会、淫欲世界的奴隶。

  作者为了凸显潘金莲最初的纯洁,刻意塑造了一个和潘金莲对应的名字,叫做白玉莲。两个女子都是张大户买的使女。白玉莲是乐户出生,生的白净小巧;潘金莲是潘裁缝的六女儿,自小有些姿色,又缠得一双好小脚,三寸金莲,于是就叫做金莲了。如果从出生看,白玉莲不如潘金莲,白玉莲是低贱的乐户出身,而潘金莲是平民百姓出身。可是白玉莲“白净小巧”,暗示了这位女子品性纯洁;而潘金莲得名是因为小脚,小脚在明清两代有着浓浓的性暗示,是否这也是告诉读者潘金莲就是一荡妇呢?之后,白玉莲和潘金莲都在张大户家中学习乐器,白玉莲学筝,潘金莲学琵琶,两个人同房歇卧。一开始张大户的老婆很看重两个人,给他们金银首饰,可没想到白玉莲竟然死了,只剩下潘金莲一个。

  白玉莲为何一出场随即就死掉了呢?原来,白玉莲是潘金莲镜像式的存在。白玉莲“白净小巧”,是高洁的化身,自然在那个看重美色、追逐金钱的社会难以安身。而潘金莲呢,教学弹唱的时候,“金莲原自会的,甚是省力”,潘金莲是一个非常能够适应环境的人,或者说她本性就是一个追逐浮华的女子。于是,当潘金莲十八岁的时候,出落得“脸衬桃花,眉弯新月”,成了大美人,张大户经常来骚扰她,只是老婆严厉,终于等到老婆去赴宴出门,就偷偷吧潘金莲“收用”了。潘金莲也没有反抗,她依旧很适应。而适应往往就意味着堕落,在那个肮脏的社会,潘金莲仗着她妖艳的容颜,张扬恣肆的活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