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式冲撞:为何苏联飞行员如此仇视美国飞机

世界奇闻 2023-03-27 08:00www.nkfx.cn世界奇闻

  1973年11月28日清晨,两架美国军机从伊朗大不里士机场起飞,向苏联方向飞去。其中一架由F-4C“鬼怪”战机改装而成的RF-4C侦察机进入苏联领空进行间谍活动。这架RF-4C侦察机没有逃过苏联国土防空军的法眼。当时美苏之间关系十分紧张,1973年10月“赎罪日战争”爆发,以色列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打得不可开交,美国和苏联的舰队也在地中海严重对峙,险些酿成海战。在这种时刻,美国人在距离地中海东部不远处进行如此行为,无疑令苏联军方十分恼火。

  苏联国土防空军的地面警戒雷达早在美机接近苏联空域时,就已经展开严密监视。在确认美机进入苏联领空后,巴库防空军指挥所立刻向部署在瓦吉安利军用机场的第982歼击机航空兵团下达了起飞拦截命令。当天在瓦吉安利军用机场负责应急值班的,是982歼击机航空兵团的王牌飞行员叶利谢耶夫。按照一级值班战斗要求,叶利谢耶夫就坐在米格-21的驾驶舱内,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叶利谢耶夫接到来自地面指挥所的命令是“140,立即起飞!”“140”是叶利谢耶夫的代号,这位苏军王牌飞行员在接到命令后,立刻驾驶座机滑向跑道。起飞后,在距离前述那架RF-4C侦察机60公里处,叶利谢耶夫打开机载雷达瞄准具,发现目标后又迅速打开敌我识别器。他在雷达显示器上看到一个米粒大小的亮点,判断那就是敌机。在请示地面领航员乔尔内大尉后,叶利谢耶夫准备对那架RF-4C动手。此时,美机似乎也觉察出异常,加速向边境线飞去。叶利谢耶夫立刻进行追击,此时RF-4C开始进行机动飞行,试图摆脱叶利谢耶夫驾驶的米格-21。经过一番紧张的空中较量后,叶利谢耶夫终于锁定目标。在得到地面指挥所“坚决消灭目标”的指示后,叶利谢耶夫按下了AA-2空空导弹的发射按钮。

  美机差点逃脱

  面对苏机攻击,RF-4C采取了反导弹规避动作,成功躲开了这枚导弹的袭击。叶利谢耶夫随即穿过云层,来到晴朗空域,贴近到距离敌机2-3公里的空域,发射了第二枚AA-2空空导弹。可惜仍然没有击中目标。无奈中,叶利谢耶夫只能向地面指挥所报告“两枚导弹全部脱靶,请指示。”

  此时,那架RF-4C距离边境线仅15公里,只需要1分钟就能飞出苏联领空。就在这个时刻,地面领航员乔尔内大尉发出指示“撞击敌机!”“撞机”算是苏军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1938年,苏联援华航空部队就在武汉上演过这一幕。当时,苏军一架伊尔-16战机在弹药耗尽后,采取主动撞击的方式,用螺旋桨削掉了日军战机的机翼,将对手击落,然后奇迹般地安全返航。在此后的卫国战争中,被动的苏联空军大量采取“撞击战”方式,给纳粹德国空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及伤亡。此后,苏军的“撞机战术”开始变得炉火纯青,甚至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主要目的不再是与对方同归于尽,而是逼迫对手就范,使其迫降。

  在1973年11月28日的那次行动中,叶利谢耶夫接到“撞机”命令后,回答“140明白!”,这一次叶利谢耶夫并没有以逼迫对手就范为目标,而是驾驶米格-21直接撞了上去。在地面指挥所的雷达屏幕上,能够看到两个光点迅速接近,重合在一起,然后逐渐消失。此后,乔尔内大尉的耳机里,只能传来沙沙的噪音。在这次震惊世界的撞机事件中,叶利谢耶夫驾驶的米格-21与入侵苏联领空的RF-4C侦察机同归于尽。事后,苏联政府授予叶利谢耶夫“苏联英雄”称号,他所在的982歼击机团每天点名时,第一个点到的是英雄的名字。

  静默的壕沟、残缺的炮台、死亡清军士兵的尸体……在今人看来,这些照片似乎并没有反映战争的“现场实况”,而是记录了战斗后战场的惨状。对此,王溪解释说“当时湿板法拍摄技术拍摄时感光度低,需要火棉胶、浸银、暗房和帐篷,拍摄显影定影,曝光时间都有限制,不太可能拍摄战斗中的场景。”即便没有留住硝烟四起、喊杀声震天的战斗场景,作为记录鸦片战争的重要视觉资料,这些照片仿佛被赋予让时间停滞的力量,让每个看到它的人对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到震撼不已。

  如今,虽然关于1860年大沽炮台的资料十分有限,但可以这样说,当年大沽炮台的大炮在代中并不属于落后水平,炮台的士兵训练有素,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一样,炮台并没有挡住敌人进攻的脚步,“事实上,不是输在对方,而是输在自己”这套战地影集中记录的大沽炮台,在天津可谓家喻户晓。自古,作为北京的门户、海防的要塞,大沽炮台扼守津京的战略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这座炮台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当年,为防止沿海倭寇袭扰,朝廷在此设重兵,在大沽口两岸设置大炮。到了清代,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强了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与广州虎门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拱卫祖国南北大门。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失利后,清军著名将领僧格林沁奉旨重修炮台,在海河口南北两岸,修建了以“威、镇、海、门、高”为名的5座炮台,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这也是这座炮台建设的鼎盛时期。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大沽口,在北塘登陆,包抄大沽炮台,两面夹攻,致使炮台失陷。

  文史研究者张诚在看到王溪收藏的这套菲利斯·比托战地影像集后评价,这些照片是1860年大沽炮台陷落后的真实写照。如今,虽然关于1860年大沽炮台的资料十分有限,但可以这样说,当年大沽炮台的大炮在代中并不属于落后水平,炮台的士兵训练有素,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一样,炮台并没有挡住敌人进攻的脚步。“事实上,不是输在对方,而是输在自己。就拿1900年的大沽炮台来说,大炮本身是从德国进口的,安置在圆形轨道上,可以面对大海180度旋转,也可调整仰俯角,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瞄准敌舰。每座炮台距离弹药库都有一段距离,用小铁轨运送弹药,设计十分精巧。炮兵也是训练有素,当年与八国联军作战,有很多炮弹击中敌人。”张诚说。,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腐败,面对外敌时决策屡屡不力,使得当年固若金汤的炮台为战火毁坏,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外敌铁蹄的践踏,直到今天,这段令民族痛心疾首的往事依旧让人感慨万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