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国奸相李林甫:搞衰盛唐气运的排除异己的奸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6www.nkfx.cn奇闻趣事

  有人认为李林甫是唐朝、甚至是整个古代社会由盛转衰的第一罪人。唐玄宗前期重用姚崇、宋、张九龄等良相,达到了"开元盛世"的顶峰,后期罢张九龄而任用李林甫,自此由治世转向乱世,终于酿成"安史之乱"的大祸,唐朝从此一蹶不振。

  李林甫无德无识,善于拉关系,靠钻营上位,靠权术保住相位长达十九年之久。他外表和善可亲,言语甜美,最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顺着别人的意思说话,假装帮人出主意,实际上背后极会搞阴谋迫害,著名的成语"口蜜腹剑"便是由他而来。他本是唐朝皇室的旁支,不学无术,靠关系进入仕途,收买宦官、妃嫔,探知唐玄宗动静,迎合唐玄宗旨意,成为当时的三位宰相之一。成功获得相位后,他竭力排斥比自己能干的官员,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名臣相继被他使尽手腕排挤。他堵塞言路,威胁谏官,导致所有谏官都不敢上书言事,他利用酷吏罗织罪名,打击迫害政敌。为了巩固地位,他拚命推荐胡人将领,因为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战功再显赫也当不了宰相,结果直接导致安禄山一人兼三地节度使,安史之乱实由李林甫而起。

  机关算尽的钻营之路

  李林甫是唐朝皇室宗亲,曾祖父是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和玄宗李隆基算是族兄弟。

  李林甫从小就不爱读书,不学无术,甚至在当了宰相之后写帖子祝贺同僚老来得子,还会把"弄璋"写成"弄獐",等于恭喜别人得了个毛粗的小獐子。但他年轻时就很会跑关系了,这个本事并不需要从书本中得来。他一开始在宫廷羽林千牛卫队(禁卫军)里当了个低微的队官,没什么前途,于是绞尽脑汁要另谋出路。他马上想到自己的舅父姜皎和当朝宰相源干耀是姻亲,便托从小就疼他的舅舅向源干耀谋个郎中的小官。源干耀很不给面子地说:"郎中是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才能担任的,哥奴(李林甫小名)哪里是做郎中的料?"李林甫此路不通,便转而巴结朝中红人御史中丞宇文融。宇文融正被朝中君子孤立,二人各有所需,一拍即合。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林甫由宇文融引荐,也做了御史中丞,进入了朝廷权力中心。不久李林甫攀高枝,进了吏部当侍郎,在他这种小人眼里,吏部如同官爵大卖场。一次,玄宗之兄宁王李宪来见李林甫,拿出名单,要李林甫优先考虑。李林甫不问好坏,马上答应,只说:"必须去掉其中一人,以示公正。"李林甫就用这套手段一箭双雕,既赢得了公平的名声,又巴结了皇亲国戚。

  善于利用女人的力量

  据说李林甫长得白面长须,极会修饰打扮自己,嘴巴又甜,最善卑躬屈膝,这样的人,自然很讨女人欢心。他也深知这一点,男女关系也算是往上爬的一条快捷之路。他私通侍中(宰相)裴光庭夫人,这裴夫人本是武则天侄子武三思之女,武三思虽然倒台了,可是玄宗最亲信的太监高力士却是出自武三思家。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裴光庭去世,李林甫想得到宰相之位,通过裴夫人在高力士面前苦苦哀求。高力士面对旧主人的请求,不好回绝,但也不敢明着来,就暗中帮忙。宰相宋璟告老还乡,唐玄宗有意让韩休为相,高力士便把消息透露给李林甫。李林甫赶紧跑去向韩休报喜,先期透露升迁的喜讯,是官场中拉交情的秘方,正人君子在高兴之余也会上当。韩休从此改变了对李林甫的看法,还投桃报李地推荐了他。

  李林甫通过裴夫人,还和当时最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攀上了关系,因为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李林甫通过女人间的八卦探知,武惠妃的两个儿子寿王和盛王因为母亲的关系也得宠于皇帝,太子李瑛的地位岌岌可危,而武惠妃最爱的就是寿王。李林甫马上收买了个小太监向武惠妃表露忠心,说自己愿意保护寿王登大位。武惠妃自然非常感激他,李林甫在皇帝身边布下了枕边一只好棋子。武惠妃从此常在唐玄宗面前称赞李林甫,日子久了,玄宗自然就记住了李林甫这号人物。这样,李林甫内有武惠妃吹枕边风,外有韩休保举,果然在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入阁为副相,成为朝中三宰相之一。

  良相奸臣大PK

  两位宰相,一位是才识过人、刚正忠直的大诗人张九龄,另一位是博通经史的侍中裴耀卿,只有李林甫没什么学问和资历,故又妒忌又心虚。再加上唐玄宗要任命李林甫之时,张九龄曾劝谏说"陛下要是让李林甫当了宰相,恐怕国家会有灾难。"李林甫知道以后,从此怀恨在心。

  李林甫的学问、才德比起他们二人来,是拍马儿也赶不上了,但他另有一功,即是善于迎合上头。他不光是心思灵敏、撞于揣摩皇帝的意思,还到处撒钱,收买了无数太监、宫女,包括皇帝的马夫、御厨,一个不落,在宫里建立了牢固的情报网,唐玄宗的一举一动样样都摸了个清楚。唐玄宗跟他商量事情,他每次都能顺着皇帝的意思,简直就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嘴巴又像抹了蜜似的,马屁拍得唐玄宗舒服极了。

  但张九龄完全不是这样,他忧国忧民,每次都耿直进谏,据理力争,搞得唐玄宗有时很不爽。

  当时天下承平已久,唐玄宗只想享享晚年的清福,觉得国泰民安,没什么可忧虑的,竟任由李林甫找了个罪名牵连张九龄,罢免了两位良相。朝中上下,无不看得心惊胆战。

  固宠持久战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朝改变官名,牛仙客为左相,李林甫为右相。牛仙客是李林甫一手提拔的无用小人,只会对李林甫唯唯诺诺,没什么威胁。此人不久后就病死了,唐玄宗任命皇族李适之当了左相。李适之以精明强干著称,每天迅速果断地处理公务,很少有滞留的公文。

  李林甫感到自身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便变着方法陷害他。

  有一次,李林甫故意告诉李适之说"华山下面有金矿,皇上还不知道,你去报告皇上,他一定很高兴。"李适之虽然能干,性格却很豪放,有点粗枝大叶的,觉得这是好消息,没多想就去跟玄宗说了。玄宗果然龙颜大悦,还告诉了李林甫。李林甫装模作样地说"我早就知道了。华山是龙脉所在啊,不能在那儿施工,所以臣一直没敢说。"玄宗顿时觉得李林甫忠心耿耿、考虑周全,责怪李适之草率鲁莽,命令他以后上奏什么都要先跟李林甫商量。李适之无法施展手脚办事,更深刻认识到李林甫的为人,为求自保,索性辞去相位。李林甫略施手腕,就把对手给生生逼走了。

  李适之一走,李林甫便又举荐了一个不学无术、只会装神弄鬼的陈希烈担任左相,从此独揽大权,一个人坐在家里决策国家大事,陈希烈只是在公文上签个字而已。李林甫既已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顶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固位了。他的法宝便是蒙蔽皇帝、排斥异己,打倒一切胜过自己的人,并在朝廷上下布满暗桩。

  李林甫不择手段地隔绝了唐玄宗和文武百官的联系,不许任何人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他召集谏官开会,公然说"你们看看皇帝仪仗队里的马儿,它们要是安安静静的,就有上等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只要哪一匹马叫了一声,马上就被拉出去,后悔也来不及了。"很明显要大家万马齐喑。有一个谏官不理会李林甫的威胁,坚持进谏,李林甫立刻把他贬到外地去做县令。从此谏官们只拿工资,谁也不敢向皇帝进谏了。

  天宝元年,唐玄宗在宫里设宴,看到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勤政楼下,赞美说"这人风度真好"。李林甫的情报系统马上把这件事禀告给他,他担心卢绚会受重用,就找卢绚的儿子过来说"皇上可能会派你父亲去两广一带,你父亲要是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我给你一个招——让你父亲自己告老还乡。"卢绚果然中计,被李林甫顺势贬为华州刺史,但李林甫还不放过他,给他安了个身体欠佳、不理州事的罪名,降职,务必打到潜在的敌人毫无还手之力为止。

  同年,唐玄宗无意中想起了被贬到外地的官员严挺之,便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儿呢?这人可以重用。"李林甫马上又开始活动,召严挺之的弟弟过来说:"皇上很想念你哥哥,你哥哥也挺想调回京城的,我现在帮你们想了个计策,你替你哥哥上奏,说他生病,要求进京看病。"李林甫拿到奏折以后,交给玄宗说"严挺之年纪大了,又生了重病,只能给他个闲职了。"玄宗叹息良久,果然派严挺之养老去了。

  李林甫不择手段地打击政敌,讨好玄宗,牢牢保住相位十九年之久,竟得以寿终正寝。但他自知作恶多端,时刻担忧刺客,在家里修了无数重铁门和墙壁,每天晚上睡觉要换好几个地方,连家人也不知道他到底睡在哪儿,过得连老鼠都不如。

  宋为河北人,出生在官宦世家,七代祖父曾担任后魏的吏部尚书。他少年时期就中了举人,有一手好文笔。为人刚正又讲究道义,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及玄宗四朝,打击武后的男宠,与武三思对立都出于道义的考虑,也出了大名。

  宋能出名,与武则天对他的赏识和保护有很大关系。等到睿宗即位时,他弹劾太平公主,却没了上层的保护,被贬到偏远地方任官。据说广州人能建造砖木结构的房屋,正是宋教会他们的。也许是地方官的经历让宋成熟了起来,说话办事不再幼稚冲动,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和信任,他在玄宗朝为官多年,后来退休时,玄宗仍发给他全额的薪水。退休后他在洛阳养老,享年七十五岁。

  以道义服人

  宋璟的道义感很强。武则天时代为了打击异己,大用酷吏,大臣们都胆战心惊。有一次张易之诬告御史大夫魏元忠有谋反言论,并拉上张说作证明。张易之是武则天的宠臣,张说怕得罪他,但要违心诬蔑魏元忠也感到心里不安。担任监察御史的宋璟就鼓励他,说道义和名声最重要,要坚持正义,如果被贬了,我一定会为你呼救,至少会和你一起死。张说被他的言辞感动,终未做伪证,魏元忠得救。

  宋璟的道义与其家教有一定关系。,世家子弟对道义的追求较强烈。唐代道义感很强的官员并不多,武则天把持朝政,按照儒家的道义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要反抗武则天,个人所面对的压力太大了。人生总是有些矛盾的地方。

  武则天对宋璟这样刚正的官员十分欣赏,不久还升任他为御史中呈,相当于今日的检察总长。

  打击女皇的男友

  宋璟对武则天不敢说什么,但对于她养的小白脸男友,总是毫不留情地打击。张宗昌得到了武则天的宠幸,兴奋得不得了,大概以为自己可算是皇上了,于是请相面师来看相,看自己是龙还是虫。

  这件事在当时是可判谋反罪的。宋璟对此不依不饶,武则天求情也被他以不合法理而拒绝,不得已,武则天让他把张易之、张宗昌两位男友抓走了。宋璟带走人以后,马上开始审讯并判了死刑,还没等执行,武则天的特赦令就来了。宋璟后悔不已,说早知道这样,就先打烂这两个家伙的脑袋。

  武则天想要调节宋璟与二张的关系,让二张向宋璟道歉,宋璟拒绝见面。二张是武后的宠臣,当时一般的大臣纷纷讨好他们,而宋璟却对他们深恶痛绝。二张被武则天封为三品官,宋璟不过六品,但他对二张从不假辞色。二张多次想要与宋璟搞好关系,都自讨没趣,便对宋璟生了杀心。二张想等宋璟去外地时,趁机弹劾。没想到武则天三次让宋璟去外地,宋璟都以不合法制而拒绝了。

  武则天见他有理有据,也不留难。二张不得已,买了杀手直接行刺,都被宋璟躲了过去。不久二张死了,宋璟也没了危险。

  挑战宠臣武三思

  宋璟的性格很耿直,只要觉得自己占了理,便天不怕地不怕。中宗时,武三思与韦皇后偷情,在朝中呼风唤雨,偏偏在宋璟这里碰了好几次钉子。宋璟还喝斥他说"太后(武则天)已让儿子恢复皇位,你应该回家去过你的日子了,怎么还出来干预朝政,你看过汉朝吕氏弄权被杀的故事吗?"

  后来终于有个大胆的人控告武三思与韦皇后私通。武三思十分恼怒,皇帝也觉得没有面子,命令把告状的人杀掉。宋璟据理力争,认为需要仔细审查,不能这么杀人,并且对皇帝说"要杀掉告状的人,就请先杀掉我,否则,我绝对不接受这个命令。"皇帝没有办法,只能把告状的人流放到岭南。因为挑战了武三思的权威,宋璟受到排挤,被贬到地方担任刺史。即使如此,他的个性也没什么改变。

  踢到铁板上了

  性格决定命运,宋璟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命运。睿宗之时,宋璟被任命为吏部尚书,管理官员任命。宋璟之前的几位吏部尚书,在权贵的干预下,预先任命了两年的官职,仍有许多官员等着官位。宋璟上任以后,连同几位吏部侍郎把官员任命程序重新梳理了一番,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因行事公正,别人也没办法打击他。

  当时宋璟已任宰相,太平公主想学习武则天独揽大权,便鼓动宋璟改立太子,被宋璟严辞拒绝,他说太子是宗庙社稷的主人,本身又有功劳,怎能质疑他的地位?不但如此,宋璟看不惯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行为,还联合姚崇一起向睿宗上书,请求把太平公主等人赶出首都。可惜睿宗没有采纳。相反的,太平公主等人利用这次机会,借口宋璟失礼,把他贬到了偏远的楚州。权力之争实际上很难有正义,即使有正义,也未必能够战胜邪恶。宋璟之前因为有武则天、中宗的撑腰,一直没有遭遇大妨碍,现在睿宗被太平公主等人影响,宋璟马上倒霉了。

  学会了拍马屁

  太平公主当时想要废掉的太子隆基,就是后来的玄宗。玄宗即位以后,宋璟的官位便一路飙升,其中虽因犯错贬了一次,但很快又升为刑部尚书。

  经过一番挫折之后,宋璟也学会了如何与君主说话。一次玄宗出巡,路过河南时因为道路狭窄,车马拥挤在一起,玄宗发了脾气,下令免去当地好几个人的官位。宋璟就对玄宗说"陛下年纪还很轻,现在就怪罪两个大臣,将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玄宗听了,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

  宋璟又对玄宗说:"陛下因为生气责备了大臣,又因为我的话就免了他们的罪,他们肯定会对陛下不满,而认为我是个好人。所以不如现在让他们等朝廷的处理,然后陛下再赦免他们的罪,他们就会感谢皇上了。"玄宗当时年纪还轻,听宋璟说的话不但合理,而且句句都为自己考虑,便更器重宋璟了。

  宋璟为人虽然刚正,但也很少伤及无辜。当时有个叫权梁的人造反,造反以前为了筹备武器等,借口家里举行婚礼向很多人借了债,后来权梁被抓,那些借钱的人也被牵连了。宋璟分析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放了数百个被冤枉的人。后来,玄宗去泰山巡视,把宋璟留在京城主持各项事务,还让宋璟给自己提一些建议,宋璟马上老老实实写了一大堆,玄宗看了,赞叹地说:"这些话真应该作为座右铭啊!"

  在军事战略上,唐代的边镇一直是个大问题,宋璟在玄宗初年便看到这个问题,一向对边将采取压制政策,以免他们坐大。可惜他的政策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

  宋璟退休以后,玄宗到了洛阳,宋璟便在路边迎接,玄宗也派人去看望他。君臣关系一直很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